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滩地及河床地下水进行了初步勘探和水资源评价 ,计算了滩地及河床的地下淡水储量及可开采资源量 ,并对如何开发利用滩地地下水资源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利红  魏俊芳  董睿 《海河水利》2010,(4):51-52,61
对滨州市城区饮用水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滨州市用水现状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淡水资源的必要性。详细地分析、计算了地下淡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取水方式、产水量,并对黄河滩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可行性及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开垦河湖滩地发展种植业是我国传统农业开发的重要类型。文章回顾了江苏省开垦河湖滩地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经济繁荣的历史,对河湖滩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人水关系、发展理念、治水模式和开发方式进行了辩证的思考,总结了河湖滩地开发从单向开发利用转向人水和谐共处、从掠夺式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从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从粗放无序转向空间用途管制的历史轨迹,并提出了推动河湖资源科学利用和长效保护的实践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河滩地如果正确加以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我国更是有其价值。滩地的开发利用有两种基本形式:①局部的季节性与行洪错开使用;②通过工程控制洪水或缩窄堤距,进行整体性开发。滩地开发利用具体形式需通过方案比较,合理规划选用。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黄河滩地地下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滨州市城区沿黄河滩地及河床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滨州市用水现状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淡水资源的必要性,同时分析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并进行水质评价。并就其对城市饮用水安全的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效益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柳河是多泥沙河流之一,具有小黄河之称。河流含沙量大冲下游淤积严重,河道游荡,河宽1350m至2000多m.形成大面积河湾滩地。由于中下游河床不稳定,滩地开发利用面积很小。为了利用柳河河湾滩地,阜新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和闹德海水库管理局于1987年联合在柳河河湾滩地建立了综合开发试验区,开展固滩护岸及滩地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凌家荣 《治淮》1989,(5):29-30
盐城市水利管理范围内堤防,堆坝、坡面、滩地、水面等,共有109万亩(其中水面43.45万亩),占盐城市耕地面积的11%。这些水土资源面积大、土质好、条件优越,随着水利改革的发展,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利用。但是,从这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树不成林,坝不成型,塘不成方”的问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这不仅制约水利综合经营的发展,而且造成水土流失,对搞好防洪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八十年代以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河道滩地开发利用过度.形成河道卡口,增加了防洪压力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统一规划、合理控制河道岸线成为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就如何制定合理的岸线控制方案进行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八十年代以后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河道滩地开发利用严重,形成河道卡口,增加防洪压力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统一规划、合理控制河道岸线成为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制定合理的岸线控制方案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道内修建河道整治工程后出现的滩地称为新出滩地。要顺利实现新出滩地的划拨,就必须建立专门机构,完善法律手续,做好水法夫和宣传和工程资料收集。新出滩地划归黄河河务部门管理后,要充分开发利用,强化水利执法,依法维护下沉的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津滨海新区1979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以及2009年的SPOT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方法及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研究了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的总体特征、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内部的相互转化特点,并对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2009年,研究区的生态用地总面积在不断下降,2004年前后分别有56 424.74hm2和8 874.35hm2的生态用地转变为农田和建设用地;在生态用地内部,林地和城市绿地的比例太低,生态服务功能较高的滩涂大量转变成盐田,部分海域变为滩涂。研究区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因素、城市扩张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
蒋卫威  鱼京善  徐淑高 《水资源保护》2023,39(3):74-81, 100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和地表淹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梅溪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上游山区的径流系数和峰值流量均增大,下游山前平原区的淹没状况更加严重;上游山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山区骤发洪水峰值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最大淹没水深和平均峰现时间;下游平原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内涝发生的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淹没历时。  相似文献   

13.
水电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为研究安置区居民和淹没区移民在土地再分配中产生的矛盾,引入鹰鸽博弈模型对土地冲突局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土地冲突的局势均衡条件对鹰鸽博弈模型进行了非对称性修正。对模型均衡解中的参数范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土地冲突局势稳定性主要受博弈双方单位成本收益和非对称性程度的影响。结合移民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数字地形数据和气象数据,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等评价因子,对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一般偏好.较好的占总面积的43%,一般的占47%,较差的占10%.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海拔地带分异和区域差异,低海拔地段相对较好,中高海拔地段相对较差;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好,北部和西部相对较差.文章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定远县江巷水库为典型的丘陵地区水库,地面高程起伏不大,建设征地移民数量大。为保护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取库区造地工程以减少征地及移民安置是一项可行和有效的措施。针对3个设计方案,从保护面积、永久征地数量、临时征地数量、投资等角度进行比选分析,最终确定采用挖库垫地方案,利用库内开挖土方垫高至耕地征收界线(43.5 m)以上,可减少永久征地673.94 hm2。选择该方案,一方面可以保护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征地移民投资、便于工程实施;另一方面,淹没区土源丰富、土质较好,能满足造地工程需求;再者,地方政府要求减少工程占用农田的数量,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由此可见,采取挖库垫地方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玉华  赵健 《人民长江》1994,25(12):31-35
三峡库区湖北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四县幅员面积11589.3平方公里,总人口数166.02万人,三峡水库形成后,淹没土面积74.47平方公里,涉及8.94万人,规划农业生产安置2.8万人。本文以四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主和环境容量的分析为基础,进行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论证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水土保持与开发性移民相结合,是扩大库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必由之路,研究制订出移民安置与水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析了吕梁西部五大流域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其滩地、水地开发目标及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2011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于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多源空间信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基础上,完成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和草地两者比例之和为70.49%,表明旱地和草地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研究区域生境较差的面积最大,生境一般的区域面积最小,仅为0.14%;研究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不高,多数区域处于较差水平,该生境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林地和湿地对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很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对象,首先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确定4个典型样区,然后在各样区内以单幅1∶10 000地形图覆盖范围为调查对象,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野外现场勾绘和室内各种土地利用面积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其中主要类型是耕地和林地,而耕地中又以水土流失最易发生的坡耕地比例最大,接近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典型样区的土地利用也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中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与其余3个样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南四湖流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区域,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对于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了南四湖流域1995年-2010年土地利用序列数据,并利用信息熵理论对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结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2010年南四湖流域耕地持续减少,植被覆盖水平有所恢复,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信息熵升高,均衡度增加,优势度降低,单个类型对整体结构的控制力下降,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1995年-200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降低,但2000年之后持续升高,流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利用GM(1,1)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演变预测,结果显示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并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