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碳酸二甲酯(DMC)的生产方法有光气法、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两步法、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一步法、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和甲醇与二氧化碳(CO2)直接合成法。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和有机中间体,近年来被用来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合成DMC,  相似文献   

2.
 对用于二甘醇(DEG)、丙烯醇(AAH)和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ADC)反应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筛选出性能优良的CaO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a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酯交换合成ADC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还考察了CaO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结合GC-MS分析结果推测了CaO催化剂上酯交换法合成ADC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研磨-焙烧法、以Ca(OH)2为前驱体和焙烧温度750 ℃制得的CaO对酯交换合成ADC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在n(DEG) : n(DMC) : n(AAH)=0.08:1:2、催化剂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酯交换合成ADC反应的ADC产率为79%。  相似文献   

3.
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原理及热力学,并对近年来该反应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包括均相催化剂体系(碱或碱金属化合物、Lew is酸、锡和钛的有机化合物、三氟甲基磺酸钐等)和多相催化剂体系(各种金属氧化物、水滑石等);在此基础上,对以锡、钛以及氧化物作催化剂时的反应机理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开发有机锡、有机钛配合物催化剂以及将其固载化是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环氧烷烃、二氧化碳和甲醇一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继业  江琦 《天然气化工》2007,32(5):72-75,78
综述了近几年环氧烷烃、二氧化碳和甲醇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当前所用到的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催化机理,简单探讨了该合成路线的反应机理,并分析了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下游产品的技术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长链烷基碳酸酯、脂肪族低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酯交换法同时合成碳酸二甲酯及乙二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常压下无机酸碱及醇钠对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催化活性 ,发现催化剂的碱性更能促进反应的进行 ,并从反应物结构上进行了分析。首次对卤化季铵盐及无机卤化盐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影响抗氧剂合成中酯交换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和时间、醇酯摩尔比以及体系水含量等.探讨了酯交换反应机理:酯交换反应的活性体是金属醇化物.  相似文献   

8.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过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酯交换法,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筛选出最佳催化剂,确定了其用量,考察了原料配比等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萃取精馏法对甲醇和碳酸二甲酯二元恒沸物的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适宜的萃取剂,研究了萃取剂的配比和回流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和萃取剂的回收及循环使用时反应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对副产品丙二醇的分离提纯工艺也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到了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密度燃料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xo-THDCPD)的合成方法,包括两步法和一步法。两步法是以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先经加氢反应得到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ndo-THDCPD),然后endo-THDCPD进行异构化反应得到exoTHDCPD。一步法也是以DCPD为原料,但加氢和异构化反应同时进行。详细论述了两步法中endo-THDCPD异构化催化剂的类型及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DCPD一步法制备exo-THDCPD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开发环境友好、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一步法连续合成exo-THDCPD的催化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是1种重要的环保有机化工原料,酯交换法合成DMC由于反应条件温和、过程无毒、腐蚀小、收率高等优势,是生产DMC的主要方法,文中介绍了以CO2和甲醇以及环氧烷烃为原料酯交换合成DMC的技术进展,重点分析了传统酯交换法和1步法酯交换合成的催化剂技术,并对酯交换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将环加成和酯交换耦合为1步酯交换法,使反应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曹平  杨先贵  马飞  唐聪明  康涛  王公应 《石油化工》2011,40(10):1037-1041
对比测定了几种氧化物催化剂对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酸苯酯(PA)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直接焙烧法自制的MoO3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且适宜的焙烧温度为400,500℃。以在400℃下焙烧的MoO3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对DMC与PA酯交换合成DPC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MoO3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在优化的反应条件(n(DMC)∶n(PA)=1∶2,n(MoO3)∶n(PA)=0.05,180℃,6 h)下,DMC转化率为74.0%,DPC和甲基苯基碳酸酯的选择性分别为39.5%和56.7%。MoO3催化剂可以多次再生重复使用,是一种高效的酯交换催化剂,具有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2.
碳酸二甲酯和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对碳酸二甲酯和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体系进行了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较为复杂,为了提高碳酸二苯酯收率,需要深入研究反应工艺过程和开发高效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Lewis酸、碱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研究了几种Lewis酸、碱作催化剂对碳酸二甲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 ,其中Pb(Ac) 2 ·3H2 O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Pb(Ac) 2 ·3H2 O为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当n(碳酸二甲酯 )∶n(苯酚 )∶n(Pb(Ac) 2 ·3H2 O) =1∶4∶0 0 4,反应温度 175℃ ,反应时间15h时 ,酯交换反应基本上达到平衡 ,苯酚的转化率为 2 4 80 % ,MPC的选择性为 76 49% ,DPC的选择性为2 3 5 1%  相似文献   

14.
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反应,进行了催化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孔径大小对反应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介孔催化剂有利于DMC和苯酚酯交换生成DPC,而微孔催化剂则使DMC和苯酚反应生成苯甲醚和甲基苯基碳酸酯。V2O5是较好的酯交换合成DPC的催化剂,特别是负载型V2O5/S i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DPC选择性。以V2O5/S iO2为催化剂考察了V2O5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配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V2O5的负载量(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h,苯酚与DMC的摩尔比为10∶1。在此条件下,DPC的选择性为60.6%,DPC的收率为25.7%。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TiO2/Si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酸苯酯(PA)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550℃下焙烧制得的负载量为4%(w)的TiO2/SiO2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7 h、PA用量39.00 g、n(DMC)∶n(PA)=1∶2、催化剂用量1.6 g的优化条件下,DMC转化率为79.21%,碳酸甲苯酯和DPC的总选择性为93.66%。TiO2/SiO2催化剂的活性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FTIR和XRD的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活性组分TiO2的流失;反应体系中极少量的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KOH/Naβ催化剂上丙醇与碳酸二甲酯合成碳酸二丙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丙醇和碳酸二甲酯(DMC)液相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丙酯(DPC),筛选出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较好的KOH/Naβ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KOH负载量对催化剂酯交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OH负载量(以K的质量分数计)为12%时,催化剂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性能最好,在丙醇与DMC摩尔比4∶1、催化剂和反应物的质量比0.04、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DMC的转化率和DPC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5.5%和93.6%。CO2-程序升温脱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的弱碱中心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且碱量越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二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碱性离子液体催化正丙醇(n-PrOH)与碳酸二甲酯(DMC)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丙酯(DPC),筛选出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较好的碱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咪唑盐([bmIm]Im)作为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催化n-PrOH与DMC酯交换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bmIm]Im对n-PrOH与DMC酯交换合成DPC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时间4 h(90℃1 h,95℃3 h)、催化剂用量(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分数)2.0%、n(DMC)∶n(n-PrOH)=1∶4的条件下,DPC的收率可达50.6%。[bmIm]Im重复使用5次后,DPC的收率仍达47.4%,稳定性良好。通过GC-MS,FTIR,1H NMR分析,确认所合成的产物为DPC;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丁烷一步脱氢异构催化剂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鹏  钱岭  刘欣梅  阎子峰 《天然气化工》2005,30(4):58-63,73
综述了正丁烷一步脱氢异构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目前,正丁烷脱氢异构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过渡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和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和碳氧化物催化剂。指出了丁烷一步脱氢异构反应对催化剂载体酸性和孔结构的要求,以及两类催化剂各自催化转化烷烃的机理,并提出了两类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化学反应热力学可行性、工艺流程、原子经济性等方面对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3种酯交换法(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法、草酸二甲酯(DMO)与苯酚酯交换法、DMC与乙酸苯酯(PA)酯交换法)进行了分析。DMC与苯酚酯交换法、DMO与苯酚酯交换法的反应平衡常数较小,需要将甲醇移出以利于反应向产物方向移动,反应时间长,过程设计复杂,工程投资较大;DMC与PA酯交换法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反应平衡常数较大,反应比较容易进行,具有反应时间短、反应过程设计简单等特点,且副产物可以通过转化再利用,实现"100%原子利用率",极具工业化前景。提出了加大研究开发和投资力度,以加快DMC与PA酯交换法合成DPC工业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