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总结了自治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形式,提出具体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斌  加生荣  郭锐 《人民黄河》2004,26(3):20-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野外试验区建设是“模型黄河”建设的重要部分,试验区分为3种类型:基础数据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区和综合治理效益监测研究区。野外试验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坡面侵蚀规律;②重力侵蚀;③坡面-沟道侵蚀耦合机制;④坝系建设关键技术;⑤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机理与应用等。试验区建成后应具有的功能是:①能与室内模型进行同步试验;②对坡面、沟道耦合侵蚀过程进行观测试验;③能进行侵蚀过程的试验观测。  相似文献   

3.
浅谈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忠 《人民黄河》2001,23(1):24-26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来概括,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烯疏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5个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适地适树适法是现阶段防治中造林“三低”的主要技术途径,其核心是“林水平衡”合理布局,适地适树,重视经济树种、抗旱造林以及加强病、虫、鼠、免、牛、羊、危害防治,是搞好区内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德惠市水土流失现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敬怀德 《四川水利》2002,23(5):29-30,32
南部县是典型的丘陵大县,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搞好南部县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着手,通过加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增强公民水土保持意识、积极落实水土保持投入、依法保护水土保持已有设施、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制定鼓励水土保持投资政策、完善水土保持综合评价体系、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等措施,实现其建设秀美山川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呼玛县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国际世贸组织接轨,这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黑土带是非常稀少的自然资源,在世界上仅有三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占有比例为67%,总面积为1000万公顷,黑土地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是肥沃的土壤之一。专家预言,如果不再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被剥蚀殆尽,黑土地将在黑龙江消失。 农垦九三分局是这片沃土之上的垦区之一,不但黑土层厚,而且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垦区建立之初,人们盛赞道: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然而在历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九三垦区已经成为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  相似文献   

8.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田燏贤 《陕西水利》2022,(4):123-124+132
以山西省长治市采煤项目(联盛西掌煤业兼并重组项目与红兴煤业延深开采项目)为例,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采煤区常见的水土流失问题,如矿区土石的刨移和堆砌造成的地表扰动、植被破坏、弃土弃渣等问题导致的水土流失加重,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措施与临时措施成效显著,植物措施虽然实施难度相对较大,但更为环境友好,应与工程措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海洋 《人民黄河》2006,28(1):76-78
黄上高原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从地质构造来看,多为第三纪或中生代晚期形成的一些构造盆地,早期接受堆积,第四纪地壳运动上升而成为受侵蚀地区。岩性决定着地表的抗蚀性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新构造运动为流水侵蚀提供了潜能,二二者共间作用,构成影响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及内力地质作用的地位。由地质环境的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应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地表的抗蚀能力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二是改变地表的坡度,减小水流的能量。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利用径流量的宏观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治理较高水平下,水土保持径流利用率最大为63%,最大利用径流量约40×10~8~50×10~8 m~3.研究指出,水土保持措施利用径流量问题,涉及降水、下垫面、治理程度、措施构成、土壤水运动、水的回归等许多动态因素,相互作用情况十分复杂,如遇暴雨,水土保持利用径流量将会减小.建议对这一问题进行长期持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水分高效调控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黄土高原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总结出黄土高原农业调水技术主要有 7大类 :培肥地力以肥调水 ,轮作倒茬调水 ,间隙休闲调水 ,抗旱育种调水 ,节水灌溉调水 ,径流农业调水 ,化学技术调水 ;指出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 ,利用农业调水技术是粮食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与分析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简称《导则》)对高速公路工程的适用性,运用《导则》对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并与类比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测算结果表明,路基工程区、附属设施区和弃渣场区是该项目土壤流失最多的区域,大部分土壤流失发生在施工期;采用《导则》与类比法得到的土壤流失量测算结果差异主要...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天然林草植被开垦前后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无论林地或砍伐基地地形图因素如何,基本上不发生侵蚀或侵蚀极微弱;而相同地形情况下,开垦地或裸露休闲地年侵蚀模数多在1万t/km^2以上,且受坡度及雨强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人类开荒作用的结果,北洛河上游,延河中上游地区1950-1984年间年均新增产沙模数3000t/km^2。晋陕蒙接壤区大型煤田的开采,使得土壤侵蚀进一加剧。如不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到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术语中水损失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损失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形式,国标水土保持术语是指导水土保持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水损失治理标准,完善水土保持理论及体系,更科学合理预防和治理水损失,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水损失的概念含义应科学完善。通过分析水损失理论现状,对国标水土保持术语中水损失的概念提出了修改,从径流、蒸发和入渗3方面阐述水损失概念的含义,提出水损失预测、治理措施、监测基本内容,对深入研究水土流失水损失理论、完善水土流失治理标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西磨沟弃碴场为例,分析了拦沟堆渣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详细阐述了一套适用于具有较大设计洪水流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拦沟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该体系在保证弃碴场安全运行的同时,也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土高塬多沙粗沙区涉及较多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了多少粗沙区两个主要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和第2副区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总措施面积的百分比: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黄土高塬沟壑区北部和南部则分别为基本农田38%-50%、25%-38%,水保林43%-53%、33%-43%,经济林4%-15%、15%-25%,种草2%-6%、6%-20%.  相似文献   

18.
在对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控技术与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调控的成效。经过十多年的水土保持持续调控,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62.22万km2减少到1999年的53.07万km2,下降了14.7%,治理区水土流失强度下降了1~2个等级,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5%提高到56%,治理区小流域拦蓄量比治理前普遍提高了30%以上,径流系数普遍降低10%~20%,削减洪峰流量15%左右。治理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有效解决了1 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小流域经济和县城经济得到了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