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席卷全球,新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能够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具备更高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建设由此被提上日程并成为当前工程教育的重点。地方本科院校应认清自身在国家新工科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以本科专业建设作为推进自身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抓手,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出发,优化设置和调整专业门类,认真组织制定培养方案,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努力搭建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和推动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专业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韩佳润  郦萍  顾青 《食品工业》2024,(3):212-217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新工科建设不断加快推进。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食品微生物与酿造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食品专业核心课程,在食品学科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高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专业为例,对“食品微生物与酿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培养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旨在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食品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专业竞争力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食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重科学轻工程的问题,为培育新时期食品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工程人才,以新工科的全新视角探索食品工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在食品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食品物理类课程群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的支撑作用,以物理类知识体系为主线,从基础物理、工程物理、应用物理三个层面打造食品人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食品产业优质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智力资源融入产业创新与创业的机制,激活产业与高校之间共同创新、融通育人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的功能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不难看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各项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社会是最终结果。在创业育人模式方面,需推动开放式办学,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深入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5.
谢凤英  王辉  吴瑕  刘旭  张爽 《食品工业》2022,(2):219-222
基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现状,探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适用于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及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实...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新工科建设思路,在新工科基本原则指导下,结合产品人才的社会需求新特征,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渠道建设、项目制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融合研讨学习的工程教育训练平台等的探索,结合新工科专业建设保障机制的研究,探索人才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等的综合性全方位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进程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工科建设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专业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上,一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优秀师资团队,二要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效果评价及反馈体系,三要融入现代教育方式方法,四要建立应用型人才共育平台和基地,五要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要做到校政企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长江师范学院食品专业为例,针对当前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等5方面进行优化和构建,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开展“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改革。分析了“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现状,从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以学为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模式3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食品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11.
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整理融入工科教育体系,让学生亲力亲为地学习、体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营造"新工科"教育模式,使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新工科"教育模式在新世纪高校育人环节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工科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担当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满足传统产业转型、改造、升级对相应工程人才的需要,高校食品类专业需要融合现代理念及其他学科知识,通过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而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地方院校应用型食品类专业要想完成新工科改造,需要通过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路径实现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剖析地方工科院校实施专业认证试点的外部环境及内在动因,从宏观层面探讨地方工科院校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实现专业认证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玉芳 《食品工业》2024,(1):115-117
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蓬勃发展,食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已改变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不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迈进,因此,食品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必修课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课程改革出发,通过分析畜产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高校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要求传统工科专业的内容、标准、方法技术等均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创新。“食品技术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类工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其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创新对培养更高质量的优秀食品类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及“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评价体系方面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契合新工科理念,进而促进食品类工科专业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17.
蒲晓璐  崔玥  王琳  刘易东 《食品工业》2022,(12):266-271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提出“新工科”,积极推进面向未来与产业需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文章阐述了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四种主要应用途径,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高院在食品课程和专业建设上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成效,为新工科食品类创新创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轻工业》2019,(11):184-186
如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是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讨论工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提出以现代工科专业理念为核心的SER课程思想,构建项目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以适应我国工科专业发展的趋势,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的成长,推动地方高校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教育要求高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以行业高校和新升本科院校为例,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提出了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改善实践创新条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和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此研究可为同类高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梳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的培养体系,形成一条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二项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融入新工科,构建凸显特色的“艺工结合”“工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