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黑果腺肋花楸的品质状况,选取了我国15个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样品,对理化品质、营养品质、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质指标中变异系数大于15%的有9个,包括咀嚼性、花色苷、原花青素、黄酮、多酚等,说明不同产地之间品质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将12个品质指标降维成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C8-1对其发酵,研制具有特殊果香风味和营养价值的黑果腺肋花楸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发酵黑果腺肋花楸果汁进行条件优化,以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总酸含量作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发酵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9 lg CFU/mL,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22 h,黑果腺肋花楸料液比为1:3(v:v),在此条件下,总酸含量达到6.60 mg/mL;发酵后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汁中的总酚含量增加10.51%,总酸含量增加74.60%,还原糖含量降低4.4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6.15%;对色泽研究可知,发酵对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的亮度、红色色调和黄色色调均有增强作用;抗氧化实验表明,经发酵处理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汁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极显著高于鲜榨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汁(p<0.01)。感官评分较鲜榨果汁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8-1可以在黑果腺肋花楸果汁中进行正常的生长代谢活动,并能够提高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的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果的活性成分,重点讲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果的生理功能,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果的开发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黑果腺肋花楸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黑果腺肋花楸富含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酚酸等多种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界最丰富的多酚来源之一,在生物医药以及食品保健行业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文介绍黑果腺肋花楸的主要组成成分,对其功能性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合论述,阐述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前景,为进一步全方位的开发黑果腺肋花楸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类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的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抗病毒和抗高血压等功效。黑果腺肋花楸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花青素和原花青素,能清除自由基。本文是在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的营养物质、功效成分和功效作用的研究基础上,对黑果腺肋花楸的产品、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开发黑果腺肋花楸保健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黑果腺肋花楸酒的香气特征,对市售5种黑果腺肋花楸干酒(编号为D1~D5)、1种甜酒(编号为S6)、4种白酒(编号为L7~L10)和2种啤酒(编号为B11~B12)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及电子鼻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及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酒样品共检测出10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类42种,醇类21种,醛类7种,酮类6种,酸类10种,烯烃类4种。干酒、甜酒、白酒、啤酒分别检出挥发性物质64种、47种、31种、46种,干酒、白酒、啤酒共有成分占比分别为39.06%、22.58%、63.04%。电子鼻检测LDA结果与GC-MS检测CA结果显示,黑果腺肋花楸酒样品之间香气特征存在差异和共性,利用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及电子鼻检测结果进行区分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壳聚糖为澄清剂,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澄清条件,筛选出最佳澄清工艺,并对其总黄酮、总酚、花色苷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且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Fe 3+还原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汁最佳澄清条件为壳聚糖添加量0.56 g/100mL,澄清温度49℃,澄清时间67 min,在此条件下其透光率可达到93.89%;黑果腺肋花楸清汁与原汁相比各成分含量发生显著降低(P<0.05),且原汁的抗氧化能力总体上强于清汁。相关性分析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清汁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清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Fe 3+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响应面法可优化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澄清工艺,提高汁液透光率,且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实际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一、黑果腺肋花楸果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 Michx.)Ell.)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浆果果树,其果实在欧亚及北美等国家具有较长食用历史,主要被用来生产着色剂、糖浆、果汁、果酱及果酒等。我国部分地区自2005年开始引种黑果腺肋花楸,目前已在辽宁、江苏、浙江、吉林等多个省区内种植。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黑果腺肋花楸果的安全性评估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体外胃肠道消化模拟对黑果腺肋花楸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消化前后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来验证胃肠消化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在胃消化模拟过程中稳定性较好,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模拟肠液消化过程中,多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是提高了1.33、1.38倍(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了36.84%和8.55%。胃肠道中胃蛋白酶、胃酸、胰蛋白酶对黑果腺肋花楸中多酚和黄酮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胰蛋白酶会降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有机酸的分解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天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黑果腺肋花楸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在二者混合发酵过程中添加无核白、霞多丽、赤霞珠3种葡萄蒸馏酒终止酒精发酵,制备波特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对黑果腺肋花楸和赤霞珠波特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种波特酒中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25种、醇类21种、酸类7种、酮类6种、醛类4种、其他类5种。对3种波特酒的共有挥发性物质和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醇类和醛类物质是影响波特酒香气的主要因素。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添加赤霞珠蒸馏酒的波特酒香气品质最佳,添加霞多丽蒸馏酒的波特酒次之,添加无核白蒸馏酒的波特酒最差。  相似文献   

11.
制备黑果腺肋花楸红树莓复合饮料并研究25 ℃贮藏期28 d品质变化规律。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工艺与配方;通过电子鼻、激光粒度分布仪、折光仪和流变仪技术分析贮藏期品质变化,判断复合饮料流体类型。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黑果腺肋花楸汁55.0%、红树莓汁20.0%、蔗糖9.0%、柠檬酸0.2%、饮用水15.8%,应用此配方,产品感官得分为79.30分。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6.10%增加至16.57%,略有变化;沉淀率从1.86%增加至2.79%;花青素含量357.30 mg/L降至316.77 mg/L;抗氧化能力也呈现下降趋势;色差变化不明显;粒径分析7 d内粒径分布变化明显,7~28 d粒径变化分布不明显;电子鼻能较好地识别黑果腺肋花楸和红树莓特征物质气味变化情况;流变仪分析出其符合假塑性流体特征。黑果腺肋花楸红树莓复合饮料风味独特,果香突出,色泽亮丽,口感酸甜适中,贮藏期28 d内无明显变化,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海南本土驯化主栽榴莲品种中热1号与其他主栽商业品种之间果实品质的差异,本试验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对11份榴莲品种的10个外观品质、5个营养品质和8个矿物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显示,果肉重和果实纵径是与榴莲内在品质关联最多的果实外观品质指标。通过对测定的23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贡献率分别为33.344%和19.889%,主成分1中“果实大小”(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重)、K含量和Zn含量以及主成分2中Mg含量和Ca含量为榴莲品种评价中的主要指标。榴莲品种品质指标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中热1号、苏丹王、康瑶金、江海、葫芦王、猫山王、黑刺、托曼尼、朱雀、D101、火凤凰。综上所述,中热1号和康瑶金的果实外观品质和K、Zn元素含量高,江海和苏丹王Mg、Ca元素含量高,黑刺和D101营养品质优良,均可作为优良榴莲种质资源进行引种。“果实大小”及Mg和Ca矿质元素含量是评价榴莲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为榴莲品种的品质筛选及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野樱莓果汁的出汁率,以野樱莓原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基础进行出汁率计算,对野樱莓榨汁工艺进行优化。先采用酶解法第一次榨汁,得到的果渣再采用热浸提法进一步榨汁,分别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法、热浸提法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野樱莓果汁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2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 ℃。在此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野樱莓果汁出汁率为77.70%±0.88%;热浸提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料比21:1,浸提温度63 ℃,浸提时间4.2 h。浸提液与酶解后榨汁获得的果汁混合测得总出汁率为94.07%±0.19%。酶法-热浸提后的总出汁率相较于单一榨汁工艺(出汁率57%)提高了3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蟠桃品种用于加工鲜榨汁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蟠桃品种的鲜榨汁加工适宜性,本实验对北京平谷地区的7 个蟠桃品种的理化与营养指标(pH值、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固酸比、果胶含量)和加工品质指标(单果质量、L*、a*、b*值、褐变度、出汁率、黏度)进行了测定,并从色泽、气味和风味三方面进行感官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筛选出了SSC、出汁率、果胶含量、a*值和蛋白质含量5 个核心品质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SSC和出汁率的权重值为0.32,果胶的权重值为0.18,a*值和蛋白质的权重值分别为0.11和0.07。对7 个蟠桃品种的鲜榨汁品质综合评价表明:瑞蟠21的鲜榨汁品质最好,其次为瑞蟠20、瑞蟠4和瑞蟠19,而巨蟠、瑞蟠2和瑞蟠3的鲜榨汁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6.
位杰  蒋媛  林彩霞 《食品科学》2018,39(11):69-7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的13 个品种(系)果实的主要品质性状 (单果质量、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心果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石细胞含量、 VC含量、糖酸比、汁液含量)进行了分析,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石细胞含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汁 液含量变异系数较小,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8.964 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依据不同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筛选出的5 个代 表性的品种(系)分别为84-1-1、84-1-15、新梨9号、新梨8号、84-4-72。经聚类分析,可将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 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石细胞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汁液含量5 个主 要指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有助于库尔勒香梨优良果实性状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制汁的品质特性,选取了全国5个地区,3个种系,12个品种猕猴桃,对其理化品质、营养成分、加工性能等22项指标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描述性评价和相关性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汁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猕猴桃制汁品质评价模型,得出12个品种综合评分值排列顺序,筛选出适宜加工制汁的品种;并用电子鼻对猕猴桃汁香气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出不同品种果实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中绿迷、益玉,中华猕猴桃中脐红、华优制汁品质较好,经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计算,综合得分 F均大于0,适合做为果汁类产品的加工原料。东红、海沃德不适宜作为制汁品种,F均小于-1。12种猕猴桃果汁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为甲基类、无机硫化物、氮氧化物和芳香醇类,响应值G/G0分别为20.43、19.90、17.95、8.06。研究结果为猕猴桃果汁等加工企业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