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公司拥有6条5 000t/d生产线,2015年7月中旬其中一条生产线采用双循环下料系统后生料成分波动巨大,同时转子秤上方流量阀前端出现大团结块物料。为保证生料下料顺畅并提高生料均化效果,我公司于2015年11月下旬实施了在线清库,通过清库了解均化库内积料分布情况,对积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均化库的在线清理,提高了生料均化效果,进而提高熟料产质量和降低成本。在均化库清理过程中,生料从生料磨输送斜槽直接进入入窑提升机,从而保证回转窑连续运转,实现均化库在线清理,但因生料没有经过均化库,使得入窑成分波动得不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泥》2003,(4):65-66
1生料与水泥均化的必要性生料的均化就是要使出磨生料在入窑前得到进一步均化,减小各种成分的波动,以保证入窑生料的质量,从而稳定和提高熟料的质量。生料的均化有气力均化和机械均化。气力均化是通过空气搅拌使物料混合实现均化的;机械均化是利用生料自身的重力作用切割料层,并通过机械混合实现均化的。常见的气力均化有间歇式均化库、连续式均化库;机械均化有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等。间歇式均化库系统的均化效果最好,连续式均化库系统次之,机械均化库系统的均化效果较低。多库搭配的均化效果较差,难以满足生料质量的要求,一般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原料均化原理的分析,建立了均化效果的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均化系数计算公式K=σ1/σ2=√N。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提高圆库均化效果的技术途径,从而为实现低投资型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并对生料均化,水泥均化及其它物料的均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帆  邵彦锟  徐毅 《水泥工程》2015,28(3):25-27
连续重力充气搅拌式均化生料库可以通过调整库内底部充气区的充气变换模式来提高生料均化效果。以中材国际巴拉圭Tupi项目Φ120m的NGF生料均化库为例,分析了两种不同充气模式对生料均化效果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第一种充气模式均化系数更高,均化效果更好,但用气量和用电量消耗较多。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生料均化系数要求来合理选择充气模式。  相似文献   

5.
均化效果,是衡量各类型均化库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生料的均化效果是指均化前后被均化生料中某组分(如CaCO_3)的标准偏差之比,提到生料的均化效果就涉及到标准偏差,值得指出的是,应用“标准偏差”的先决条件是测定值必须是大量而又互相独立的随机数值,而出磨生料成分的测定值往往彼此联系且随时向上或向下波动,不是均匀分散在平均值周围。笔者通过对水泥生料磨  相似文献   

6.
在线分析仪及控制软件实现了对大宗物料的实时分析控制,改变了"磨尾取料-样品输送-制样-分析(荧光仪)-控制调整配料秤"这一滞后1h的控制方式,以分钟计的前置控制也革新了生料均化链的工艺设计;在线分析仪的使用简化了新型干法水泥生料均化链的工艺流程,提高了出磨生料的合格率及产品质量,降低了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许玉真  陈中飞 《水泥》2007,(7):35-38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普遍采用生料均化库以提高均化效果,但受料位、均化设施等的影响,生料均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提高出磨生料质量合格率仍是稳定熟料质量的关键。现结合我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对影响出磨生料质量合格率的因素及工艺条件进行分析,针对出磨生料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振煊 《水泥》1996,(10):44-45
立窑水泥厂生料均化库的改造方法李振煊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大学建筑设计所(365000)立窑水泥厂工艺线大多没有设计原燃材料预均化,生料均化大多是采用多库搭配机械倒库的工艺方案,所以总体均化效果很低。我们在南方立窑水泥厂进行工艺技术改造中,对生料均化库、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生料质量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一些国内尚未采用的新的生料质量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同时就新控制技术方案中的前置式在线生料质量控制系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新型干法生产线使用该系统,将使缩小或取消生料均化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生料,是保证立窑煅烧最基本的条件,为了充分提高出磨生料均化后的效果,在机立窑厂采用空气均化生料工艺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二次提高出磨生料质量和均化作用。 1.全面评价控制生料质量 在生料制备采用微机配料或其它计量方式配料时,出磨生料是物料频繁波动的连续  相似文献   

11.
1技术现状和问题分析目前,我国水泥工业应用的生料均化库(或称搅拌库)主要是从国外购买的生料均化库和我国转化的各种生料均化库。这些生料均化库在应用过程中普遍性能欠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均化电耗高、均化效果差、“卸空率低”。由于均化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不够长,基本上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对其认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理论上也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以往的均化库,由于受设计理念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问题也属正常,现阐述如下。1.1气体“短路”是均化电耗高的关键众所周知,均化库的均化作业过程由重…  相似文献   

12.
在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均化库对稳定入窑生料成分起着重要的作用。烟台三菱水泥有限公司采用的库容为IOO00t的o18mX47m连续式均化室生料库,投产运行前两年均化效果不理想,从1997年起,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试并通过两次改造,目前生料均化库运行稳定,均化效果良好。1生料库流程简介生料库流程见图1。生料库内的均化室分为4个供风区,由图中1、2‘3三台21m3/min罗汉风机供风,正常情况下两台运转一台备用;均化室外的外环区分为26个供风区,由图中4。5两台7.5m3Anin罗茨风机供风,正常情况下一台运转~台备用。2改造前…  相似文献   

13.
在原材料成分波动、原料磨开停机、生料配料调整滞后及配料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入磨生料配料质量采取取样+荧光分析+人工配料的传统控制方法控制,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熟料质量的需求.加强原料均化过程控制,并引入在线分析仪,生料三率值合格率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4.
汪洋 《水泥技术》1998,(1):32-34
1前言生料均化库对生料质量承担着最后把关的重任,具有均化与储存双重功能。我厂两条6OQ/d生产线,是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带五级旋风预热器窑。生料均化采用两个Φ10m的多股流式生料均化库(即MF库)。它是一种连续式均化库,双库并联操作,其流程见图1。该库库底  相似文献   

15.
在生料制备过程中,矿山搭配开采、原燃料预均化,生料配料控制、生料均化等各道工序都会对生料最终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对窑的煅烧操作及熟料质量产生影响。文章列举五种常见的生料制备系统的流程,并对每种流程作了分析讨论。认为小型和中型水泥企业原料的预均化和生料均化是保证生料质量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原料、生科取样的有代表性、配料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证生料质量的必要手段。文章并介绍了改进型园库均化库的工作原理及效果,这种均化库既适合于原燃料的均化,也适合于生料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子激活γ-射线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水泥生产中的块状物料成分在线快速分析成为现实。用中子活化分析仪,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利用率,简化或改变预均化堆场的功能;可以改善生料配料控制效果,使弱化甚至取消生料均化库等成为可能。该技术给水泥生料生产工艺和控制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可以综合利用矿山资源,大大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7.
袁祖祥 《水泥》1997,(1):28-30
1引言我国水泥厂常用的生料均化设施为空气搅拌库或机械倒库。前者均化效果虽好,但建设投资很大,大多数水泥厂无力实现。后者投资较小,但均化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熟料产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研制了多库搭配加料粉均化机(以下简称:均化机入这种机械  相似文献   

18.
郭光成 《水泥》2018,(7):35
在现代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系统的生产运行管理中,提高入窑生料的合格率及稳定性是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建立原燃材料预均化堆场及生料均化库的目的就是稳定入窑生料三率值的合格率,提高喂料稳定性。然而,很多水泥企业为了节省投资或对原燃材料的预均化认识不足等原因,设计建设时往往省去或简化了预均化场地及设备设施,仅建有生料均化圆筒库。部分水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料均化库的均化效能,而仅作为生料储库使用,从而使得入窑生料组分波动大,不稳定,严重影响回转窑的熟料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转。因此,如何利用好生料均化库的现有设备设施,充分挖掘生料均化库的均化效能就成为了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再论生料均化链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长明 《水泥》1995,(1):1-6
再论生料均化链的基本概念高长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300400)为了稳定水泥窑的正常热工操作制度,提高熟料质量,增加产量,保证窑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水泥生产对入窑生料成分的均匀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生料均化过程实际贯穿于生料制备的全过程。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20.
生料均化是干法水泥厂中不可缺少的均化链的重要均化环节。生料的均化程度是影响生料易烧性的稳定和熟料产质量的关键。提高生料粉的均化程度,是稳定窑的热工制度、提高窑运转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