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录井数据传输目前大部分仅限于井场各工作站间的有线传输,而用于井场与基地之间的短波及超短波形式的无线传输,国内录井专业化公司屈指可数。该文介绍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信息传输方法、网络组成和数据传输在录井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数据传输在生产管理、决策和作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勘探开发局域网的形成,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文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录井数据如何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便于数据的实时利用、管理及存储。该简介了WITS特点、数据传输与接收和连接方式以及相应软件设置和数据传输与接收的检验方法;为综合录井数据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对井场以及后方基础实时综合利用综合录井、LWD和MWD数据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佑宁 《录井工程》2009,20(1):45-46
借鉴国外录井技术标准有助于加快国内录井技术系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对推动国内录井技术发展和从事国外录井技术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从适应全球化石油勘探开发和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录井技术服务的角度出发,围绕信息传输与共享,介绍了井场信息传输规范和信息传输标准标记语言;针对岩样分析、鉴定与记录,阐述了其相应的标准、内容及出处,为国内录井队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录井技术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井场与基地间的综合录井数据传输成为可能。该阐述了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勘探开发数据集成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结构、TCP/IP协议以及基于B/S模式下的图件与数据的浏览方式。该数据系统集成性强、数据传输性能好,且适合综合录井功能扩展的需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井场与基地间的综合录井数据传输成为可能。该文阐述了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勘探开发数据集成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结构、TCP/IP协议以及基于B/S模式下的图件与数据的浏览方式。该数据系统集成性强、数据传输性能好,且适合综合录井功能扩展的需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当前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系统中找到一种完全替代现场远程传输服务器的设备,讨论了通用录井数据网关的设计与实现。应用该设备可对基于国际标准的井场数据WITS格式、二进制格式、ASCII格式等传输协议进行数据采集,支持远程管理,实现数据自动缓存、网络自动检测、网络自动恢复、数据断点续传功能,有机地把现场录井数据与远程数据中心联接起来。通用录井数据网关可对多种录井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实现数据的双向通信,在国内外录井数据远程传输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便于数据的实时利用、管理及存储。该文简介了WITS特点、数据传输与接收和连接方式以及相应软件设置和数据传输与接收的检验方法;为综合录井数据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对井场以及后方基地实时综合利用综合录井、LWD和MWD数据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LT-100T综合录井信息即时传输软件,由综合录井数据即时传输与中心服务器数据库记录雏护、传输信息远程浏览、数传软件远程在线维护等四个专用功能模块和一个通用视频通讯工具模块组成。利用中国联通CDMA无线网络,实现了野外综合录井信息的即时传输,解决了井场综合录井信息的远程传输与浏览等技术难题。文中概述了传输软件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国内录井数据远传提供参考的实施方案,该对近年来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从数据远传作用、综合录井数据截取、数据远传通信方式、远传体系结构、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井场录井数据远程传输实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设计思路。从而实现将油田勘探开发过程各阶段的数据实时传回后方基地,可以在公司总部实现对现场施工的远程监控、动态管理、科学决策,并建成涵盖整个作业区的勘探开发数据库的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2.
GW-RSL远程录井系统将现场采集的传感器、烃类气体、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给双向传输系统和现场录井系统,通过远程无线网络将数据实时传回基地;基地技术支持中心通过远程同步控制系统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完成远程数据实时采集、监控、专家分析、诊断、录井作业管理等过程的操作与分析,实现基地与现场一体化录井作业。该系统由远程录井支持、远程同步控制、远程专家决策3个子系统组成,通过基地与井场间20~150 Mb/s带宽的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基地与现场双向闭环实时控制。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在远程专家支撑提升技术能力、管理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率、在线实时监测分析确保安全钻井、基地现场一体化作业和减员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吐哈录井工程公司在开发应用远程传输系统基础上,又开发出井场信息移动监控系统。目前,该系统运行2个月,效果显著。自2004年起,吐哈录井工程公司经过4年的努力,逐步完成了录井远程传输系统平台建设的开发与  相似文献   

14.
张策  甄建  季艳 《录井工程》2010,21(2):64-67
目前在用的综合录井仪各个传感器在钻井现场与录井仪器多是通过信号线、电缆进行通信和供电,采用集中式布线或现场总线两种方式,不仅安装和收线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井场电动设备多,也易产生电磁干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无线传输方式,它是指通过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将综合录井的传感器信号传输无线化,使仪器房在远离井场的安全位置也可采集到所需数据,这样不但可以简化线缆的安装,避免线路传输隐患,而且在钻井现场电磁干扰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避免电磁干扰,确保录井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综合录井实时信息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国内录井数据远传提供参考的实施方案,该文对近年来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从数据远传作用、综合录井数据截取、数据远传通信方式、远传体系结构、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井场录井数据远程传输实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设计思路。从而实现将油田勘探开发过程各阶段的数据实时传回后方基地,可以在公司总部实现对现场施工的远程监控、动态管理、科学决策,并建成涵盖整个作业区的勘探开发数据库的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6.
浅谈录井信息的分类、意义、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辉 《录井工程》2004,15(4):47-51
井场信息化是现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需要。该文从录井信息的角度,探讨了各种信息的分类方法、意义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录井信息在建立地质剖面、发现油气水层、储集层评价和钻井监控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录井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相信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录井信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以及推动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谌鸿慧 《录井工程》2006,17(2):62-64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综合录井技术的应曩j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一代网络录井系统NLS正是适应这一发展前景的需要而研制的。在阐述NLS录井系统特色技术的基础上.较系统介绍了其设计理念与功能,该系统与常规录井系统相比。增加了实时钻具振动分析、井场视频网络监控和快速色谱分析功能。在信息实时远程传输软件中,引入了Web技术。实现了网络条件下,不同羽户分级浏览、访问与监控。新一代网络录井系统NLS的应用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能够满足各种勘探开发条件下的录井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云录井技术利用通信网络资源,采取井场综合录井仪加密传输、云录井管理中心对云虚拟综合录井仪群集实施管理,实现基地对多地远程监控现场录井实时信息、远程操控气体检测分析系统、远程同步录井等功能,为远程专家集中分析决策、指导现场作业人员快速解决系统故障、降低现场仪器操作人员操作维护工作量、快速推广普及石油工程技术物联网系统等提供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9.
侯艳伟  刘波 《录井工程》2012,23(3):54-59,101
适应井场数据共享的需要,不同型号的进口综合录井仪都提供了相应的符合wITs标准的实时数据传输程序软件,但由于软件各具特色且数据接口设置不统一,实时数据的输出格式未达到统一的要求,给数据接收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介绍wITS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具有领先水平的3种型号进口综合录井仪(Advantage、ALS2.2和DataLog)的WITS实时数据传输方法、软件设置方式、数据接收系统组成和实现实时数据接收的主要手段。以录井信息为主且符合统一格式要求的实时数据传输与接收,将对实现实时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井场信息集成与传输创造了条件。为了将井场源头录井信息直接输入勘探数据库,避免二次录入的麻烦,介绍了地质录井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规范,系统软件结构、数据录入流程以及数据录入格式、安全管理、数据查询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在录井生产业务处理系统基础上,通过优化数据流程,解决勘探数据库数据采集的一次性录入问题,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提高录井信息采集质量和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