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低倍酸洗、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电子探针等项目的检验,研究分析了连轧棒材1Cr13经低倍酸洗后表面出现众多不规则“裂纹”的原因,最终得出结论为连轧棒材1Cr13在低倍酸洗试样上看似裂纹的现象,其实并非真正的裂纹。而是铁素体偏析带经低倍酸洗后形成的一种假象;铁素体偏析带是由于钢种存在的S元素引起的成分偏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机器人可实现不同坯料的上下料、试样的自动酸洗、自动拍照并进行判级处理、自动打码、数据自动上传检化验系统等功能,替代人工适应现在急剧增加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使实验流程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试样表面质量的一致性,提高低倍照片评级的精准度,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要求,排除人为干扰因素。本文以某钢厂低倍智能检测为案例,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低倍酸洗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规格圆钢的拉伸、低倍检验进行分析,设计制作拉力碗及钳口、并对低倍酸洗方法及设备进行了改进,采用低倍电腐蚀设备,顺利、快捷地完成大规格圆钢试样拉伸试验及低倍酸浸检验,保证了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铸坯及盘条淬火+回火热处理金相检验、电子探针等技术,研究了高温扩散工艺对轴承钢低倍组织和碳化物不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铸坯经高温扩散处理后,枝晶间的大颗粒共晶碳化物溶解消除,Cr元素分布趋于均匀化,铸坯酸洗低倍质量明显提升,轧制后盘条的带状碳化物改善显著,但对盘条的低倍组织尤其是酸洗孔洞缺陷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军 《特钢技术》2013,(1):48-52
文章对连轧生产12Cr13过程中,不时在低倍酸洗时,出现的试样两面边部裂纹贯裂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该种裂纹形成原因,通过采取高温扩散退火溶解δ铁素体,从而有效改善酸洗贯裂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找出合金钢表面麻点缺陷的形成原因,通过在实验室模拟用户所处酸洗车间环境,取长条样放置在低倍室酸洗槽附近,每隔8~10天截取长度为100 mm的试样,酸洗后观察表面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从而明确了环境因素是麻点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宏观形貌检验、低倍酸洗检验、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低碳钢热轧卷板边部翘皮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卷板横截面上,翘皮呈现为深度约60μm的微裂纹;裂纹两侧组织明显粗大;裂纹两侧存在高温氧化物质点和氧化铁皮;裂纹内未见K、Na、Al等异常元素;铸坯角样低倍酸洗检验存在微小裂纹。综合分析可知,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为铸坯角部微裂纹。通过连铸结晶器和足辊冷却水量,二次冷却区冷却工艺和扇形段辊缝开口度及弧线精度等优化控制,有效杜绝了此类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40Mn2圆钢1/3热顶锻严重开裂问题,运用高倍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检测设备,结合钢坯低倍酸洗,从坯到材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发现造成圆钢表面裂纹的重要原因是钢坯存在皮下裂纹、柱状晶较发达等低倍缺陷。为冶炼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40Mn2批量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9.
姚月岩  景利明 《河北冶金》1992,(6):49-50,17
一、前言河北冶金试验厂生产W_9Mo_3Cr_4V圆钢以来,表面裂纹一直是影响产品质量主要缺陷。为查清裂纹形成原因,保证产品质量,决定对成品取样进行酸洗检验裂纹。高速工具钢棒材GB9943—88技术标准中,未规定检验裂纹酸洗项目。过去参考了GB226—77标准规定的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即采用浓度为50%盐酸水溶  相似文献   

10.
品质保证部特钢物理试验室利用轧钢车间预热能量对酸洗低倍检验没备进行改造,大幅度缩短了检验时间,有效节约电能,提高了检验质量。此项改造对缩短钢材检验周期,提高对钢材内部缺陷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质量服务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