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柔性UPR树脂/粉煤灰非等温固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兵  张奇志 《广州化工》2010,38(8):131-133,15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柔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粉煤灰体系的非等温固化过程,利用T-β外推法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温度:凝胶温度257.625K、固化温度374.275K、后处理温度406.565K。用Flynn-Wall-Ozawa法和Friedman-Reich-Levi法获得了柔性UPR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Ea=83.94kJ·mol-1。由ASTME698-79标准方法求得指前因子,lnA=25.27;结合Crane方程分析知,复合体系的固化反应接近于一级反应。最终建立了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ddαt)=25.27-10096.22T+ln(1-α)0.9126。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体系(JH2160)为可免低温存储的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环氧树脂体系。针对JH2160环氧树脂体系的常温储存进行6个月前后固化分析,可知储存半年后的树脂固化反应程度为13.3%,说明此环氧树脂体系常温贮存性好。利用非等温DSC方法对环氧树脂体系(JH2160)进行固化行为研究,使用T-β外推法确定环氧树脂体系(JH2160)的特征固化温度,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体系的活化能分别为78.16kJ/mol和81.03kJ/mol,二者的平均结果得出体系的活化能为79.59kJ/mol;通过Crane法计算出环氧树脂体系(JH2160)反应级数为0.95,确定了JH2160环氧树脂体系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非等温DSC法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环氧树脂(EP)体系的固化过程,并采用Kissinger方程、Crane方程和T-β(温度-升温速率)外推法计算出该EP体系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和固化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当m(EP)∶m(填料)∶m(固化剂)∶m(促进剂)=100∶30∶90∶0.4时,EP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8.90 kJ/mol、指前因子为2.58×109min-1和反应级数为0.914,其最佳固化条件为"从室温升温至92℃(开始凝胶)→继续升温至140℃(恒温固化)→最后升温至169℃(进行后固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等温DSC研究E-51/DDS固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等温DSC研究了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E-51)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固化动力学,探讨了固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固化反应具有自催化和扩散控制的特征,反应产生的羟基可加速反应。计算了固化反应各步的动力学参数,得到E_(a1)=68.79kJ/mol,lnA_1=10.28,E_(a2)=240.7kJ/mol,lnA_2=54.0。  相似文献   

5.
端羟基聚丁二烯改性氰酸酯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根据Arrhenius方程对固化过程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解,建立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HTPB含量的增大,动态DSC固化反应放热峰向低温方向移动,说明HTPB可以催化固化反应并降低体系的反应温度。纯BADCy和BADCy/15%HTPB体系等温固化符合自催化反应模型。纯BADCy体系以及BADCy/15%HTPB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9.67 kJ/mol、56.91 kJ/mol。  相似文献   

6.
GAP与炔丙基三嗪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炔丙基三嗪类新型多功能固化交联剂TPC与叠氮黏合剂GA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根据所测量的不同升温速率的DSC曲线,采用Kissinger和Crane方程计算了GAP/TPC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GAP/TPC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TPC与GAP的固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级数n=0.935,表观活化能Ea=97.30 kJ/mol,表观频率因子A=2.38×1012min–1。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过氧化辛酸酯(TBPO)引发不饱和聚酯体系的固化行为以及TBPO含量对固化反应温度的影响。通过Kissinger和Ozawa方程计算得到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随着TBPO含量增加,固化反应温度降低。TBPO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40%时,Kissinger方程得到的活化能从4.4 kJ/mol降为2.3 kJ/mol,Ozawa方程的结果与之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动力学和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E-12/双氰胺(固化剂)和E-12/双氰胺/2-甲基咪唑(促进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对DSC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应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双氰胺、2-甲基咪唑的最佳用量分别为环氧树脂质量的4%和0.4%,最佳固化条件为160℃/15min。E-12/双氰胺体系和E-12/双氰胺/2-甲基咪唑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5.12kJ/mol和70.62kJ/mol,固化反应级数n=0.92。起始分解温度约为410℃,促进剂2-甲基咪唑的加入对体系热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氧电工塑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双马来酰亚胺(BMI)/二氨基二苯砜(DDS)为组合固化剂,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邻甲酚醛环氧树脂(ECN)/DDS/BMI三元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进行DSC数据处理,获得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模型,同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该体系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CN/DDS/BMI体系固化反应级数n=0.93;表观活化能Ea=58.2 kJ/mol,与ECN/DDS体系相差很小,BMI的加入对体系的固化工艺影响不大,ECN/DDS/BMI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与ECN/DDS体系相似。  相似文献   

10.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咪唑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分别求得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ΔE为58.27 kJ/mol和64.93 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n=0.85,为该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