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透山铜锌矿是国内深井开采矿山之一,岩爆显现比较突出。采用微震监测系统进行采掘作业的实时监控,其中控制点的布置直接影响监测范围和监测效果。通过对矿体地质构造与空区状态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地压分布情况,并结合微震监测特点提出控制点布置方案,进而起到监测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玲南金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岩爆等地压灾害频发的现状,建立了深部微震监测系统以实现对岩体的连续监测和岩爆的实时预报。结合传感器布置原则和矿山工程条件,对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台阵分析,计算微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和系统的灵敏度,得到最优的传感器布置方案。采用定点爆破进行波速校正。定位结果表明,微震监测系统的平均定位误差为5.7 m,能够满足矿山微震监测的需要。基于玲南金矿的微震监测数据,对微震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及民采定位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3.
微震监测技术是上覆岩层冒落规律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微震监测系统,对普朗铜矿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顶板冒落规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在充分结合普朗铜矿开采条件下,进行微震监测系统台网布置优化,确定该矿首采区微震监测要求的最佳监测系统配置方案;总结分析微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复杂地质构造影响下岩体破裂范围进行圈定,进而识别发生顶板大范围冒落的前兆信息及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微震监测系统已成为古山煤矿矿山动力灾害的主要监测手段。为了保证微震系统定位和能量计算的准确性,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古山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现用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发现了微震系统定位误差较大区域,由此制定监测系统优化方案,并对微震系统的台网布置进行优化。最后采用现场爆破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微震系统的监测误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SOS微震监测系统在十一矿冲击危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十一矿冲击危险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确定冲击危险区域,根据设定的台网布置原则进行了SOS微震监测系统的布置研究,微震监测的三维定位误差在20 m以下,能够准确的提供震源的基本信息.通过对微震监测信息的分析,明确了十一矿冲击危险重点区域,确定了强冲击危险性的微震信息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6.
覃敏  黄英华  刘畅 《矿冶工程》2014,34(2):10-14
根据新疆阿舍勒铜矿的矿山地质条件和地压活动规律, 拟定了两套微震系统站网布置方案, 一套是传感器七中段布置方案, 另一套是三中段布置方案。从有效监测范围、灵敏度和定位误差综合考虑, 最终确定传感器七中段布置方案。系统安装完毕后, 经过5次人工放炮手段来调试系统的定位精度, 最好精度达到7.1 m, 本微震监测系统能对井下地压活动准确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以石人沟铁矿微震监测系统传感器布置为背景,研究了在微震监测系统中将有限数量的传感器在岩体中的最佳监测位置,使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在模拟震动作用下微震监测系统传感器位置的优化布设。结果表明,围岩监测传感器的最优位置在顶板区域,可为矿山微震监测数据准确性提供有效保障,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震源定位是利用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煤岩体破裂机制、分析矿震活动规律、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基础。为了提高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自震式微震监测技术,利用自激震源发射震动信号反演监测区域波速场,再将反演的波速场应用于微震定位计算。根据自震式微震监测技术研发出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在一定的拾振器网度和空间布置条件下,通过煤矿井下定点爆破和同类监测系统对比试验,测得KJ768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误差小于10 m。基于开发的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开展浅埋煤层动载矿压预测,通过现场实测,研究微震监测结果和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的关联关系,选定微震事件数和微震总能量作为周期来压和动载矿压的监测预警指标,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准确预测了3次动载矿压和近20次周期来压,为防治异常矿压显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金属矿山地压活动规律,及时对其进行监测,以中关铁矿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布置了12通道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多参数综合分析明确了微震活动性特征,进而揭示了地压活动规律,应用多指标综合分析得到了中关铁矿地压活动活跃期。结果表明:设计布置的微震监测系统校准了监测精度在其规定区域内时间、空间上的准确性结果与现场实际一致,监测结果有效可靠;结合微震事件发生位置和事件数,对微震活动性、累积视体积和能量指数等多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时间轴下各参数变化规律及显著特征分布基本一致,在监测期间地压活动较为频繁;通过微震b值、EV值,确定了中关铁矿地压活动活跃期为2022-08-28—08-30、2022-09-14—09-17和2022-09-22—09-28,应加强观测,以便及时响应,这为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地压活动方面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微震监测技术原理,对井下使用的高精度防爆微震监测系统进行了说明,阐述了井下测区布置、钻孔参数、检波器安装、监测系统标定、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要点。微震监测技术已经在多个煤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规模矿床的开采,在高应力作用下,不断的产生破坏性岩爆等灾害,严重制约着这些矿床的正常生产。针对国内矿山即将进入1500m深度的千万吨级生产规模,本文对深井大规模矿山的采矿战略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深埋大规模硬岩矿床采矿的工作程序。设计阶段要遵守原则,如井下工程布置,采矿方法选择,实时监测系统布置等;生产阶段主要致力于日常矿山微震风险的管理工作,建立微震监测系统,调查破坏事件,分析应力场变化规律与预测风险区域,最终采取针对性的支护技术,合理安排出矿计划和特定工作环境下作业人员技能的培训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监测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采场及覆岩运动,建立了SOS监测系统,采用“D值理论”方法,在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布设11个监测台站,给出了井下波速测定方法,对李雅庄煤矿深部采区工作面覆岩运动进行研究,发现受采动影响工作面煤柱及覆岩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大量微震事件,煤柱表现出不稳定性。根据覆岩的层状结构建立了煤柱及其顶板覆岩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煤柱覆岩破坏的机理。利用微震系统监测煤柱及顶底板岩层活动,为煤柱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开诚 《金属矿山》2012,41(6):133-136
介绍了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及网络布置。基于对多微震事件数据的处理,研究了波形的分析方法;依据波形与生产活动的对应关系,对检测到事件的波形进行了分类研究,确保了事件的及时识别和分类保存。基于量化的地震参数,特别是利用等值线、回归曲线和时间变化曲线与采矿活动的对应关系,为井下矿山巷道和矿柱破坏预报以及破坏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孟磊  张瑞玺  姜耀东 《中国矿业》2015,24(3):146-149,158
为了能够实现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的有效监测与防治,本文在掌握开滦矿区发生冲击地压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开滦矿区在冲击地压防治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构建了具有信息互馈和持续优化机制的全矿井-采区-工作面-局部的多级冲击地压监测和防治系统;基于开滦的实际地质构造和实际开采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开滦矿区深部煤层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包括优化开采设计和开采保护层的区域性技术措施,以及基于缺陷法原理的局部卸压措施和以改善局部应力环境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海明  董山 《金属矿山》2011,40(6):16-19
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进入深部开采时出现岩爆现象,同时生产区域存在由于岩爆诱发的矿柱失稳和顶板冒落的危险,需要进行监测和预警。基于适合监测深部金矿安全开采的微震监测系统检测结果,研究基于微震监测的深部岩爆预警技术思路,分别研究了岩爆危险区域的预报、微震监测划分采场安全等级、断层突水的微震监测等内容。通过研究达到全面监控目标区域的岩石稳定状况和动态,实现了深部开采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6.
以某煤矿SOS微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线形拟合的方法分类统计不同开采速度下不同能量级别的矿震的次数、震动能量,研究了综放工作面开采活动和矿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矿山震动是矿山开采的直接产物,低能量矿震的次数、能量与开采速度呈近线性正相关,而高能量矿震与开采速度呈非线性关系。开采速度越快,低能量矿震的震动次数和能量越高,而且相对高的能量成分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从而提出控制开采速度可以控制低能量矿震发生次数和释放能量,慢匀速开采能有效地减少矿震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17.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往往重工程恢复、轻生态环境治理,重实施过程、轻管护监测,重建的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可持续性差,复垦跟踪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的内容、依据、原则、期限和频率;以科学跟踪监测为目标,根据复垦前后环境质量、数据是否齐全、是否集中连片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对象三级划分体系,包括2个监测一级类、4个监测二级类、8个监测三级类。基于该分类体系,结合监测时序变化,提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动态监测方案确定的策略。以期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管护与质量提升以及为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safety control system for water-soluble mineral mining in complicated ground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The system is based on geomechanical interpretation 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seismic monitoring data.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water-impervious strat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whole set of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factors determined from the seismic observ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seismic–geomechanical monitoring allows stress state control in waterproof strata, which ensures prompt decisionmaking on extra protection and minimizes accident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