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曾科  周彬彬  龙一国 《应用化工》2014,(8):1526-1530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半花菁类结构的比值式pH荧光探针,能快速响应pH值的变化,对常见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pH 5.4~7.2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探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由422 nm红移至525 nm。激发波长为430 nm时,荧光发射峰峰高之比(I513 nm/I553 nm)与pH值的变化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检测生物体内pH的变化。HeLa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该探针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马来酸、对苯二甲酸、酒石酸和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3种双苯并咪唑型荧光增白剂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烯(a)1,4,-二(2-苯并咪唑基)苯(b)和1,2-二(2-苯并咪唑基)-1,2-乙二醇(c)。考察了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反应条件对微波辅助合成(a)和(b)收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吸收及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产物的荧光性能,结果发现,产物在日光紫外波段均有较强的紫外吸收(λmax分别为361,347,343 nm),在各自最佳激发波长下激发均有较强的蓝紫色荧光(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16,3944,17 nm),说明它们在荧光增白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TG及荧光光谱分析对其表观形貌、粒径、组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状,粒径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稀土铕5D0→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将制得的配合物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稀土荧光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Eu3+的特征红色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具有典型D-A-D型共轭结构的反式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DCHO)的合成.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双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在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激发下,标题化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上转换荧光.化合物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的最大吸收波长、单光子发射波长、最大双光子荧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双光子吸收系数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是393 nm、470 nm、475 nm、0.12、0.8 cm/GW、270 GM.这些数据表明,对位甲氧基的D-A-D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DCHO是双光子荧光显微与成像应用的一个良好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邻苯二胺和丙二酸为原料,在3 mol/L盐酸催化下合成双(1H-苯并咪唑-2-基)甲烷中间体,然后与月桂醛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双苯并咪唑衍生物——1,1-双(1H-苯并咪唑-2-基)-1-十三碳烯。利用元素分析、FTIR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常规碱催化剂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并通过UVVis和荧光光谱(FL)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六氢吡啶催化效果最好,产物收率可达76.33%。目标化合物在243、315和361 nm 3处有紫外吸收峰,可有效覆盖日光紫外线UVA和UVB波段;目标化合物溶液在λem=464.5 nm处有蓝紫色荧光,固体薄膜在λ_(em)=476.5 nm处有蓝紫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0.47。标题化合物荧光增白效果与常用荧光增白剂VBL相当。  相似文献   

6.
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通过常温下分子自组装和超声波辅助法制备木质素基碳量子点(CQDs),探究木质素磺酸钙和NaBH_(4)对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并优化CQDs合成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CQDs合成条件为木质素磺酸钙质量浓度60 g/L,还原剂NaBH_(4)质量浓度50 g/L。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对CQDs的结构形貌及光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QDs粒径小((9.5±0.5)nm)且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光学性能优异且荧光量子产率达12.4%。此外,基于CQDs探究不同银离子浓度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对Ag^(+)具有较好的荧光识别性和灵敏度,在0~250μmol/L范围内CQDs荧光淬灭强度比值与Ag^(+)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98),检测限可达525 nmol/L。同时,CQDs荧光选择性优异且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有望在生物传感和环境检测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具有典型D-A-D型共轭结构的反式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DCHO)的合成。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双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在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激发下,标题化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上转换荧光。化合物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的最大吸收波长、单光子发射波长、最大双光子荧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双光子吸收系数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是393 nm、470 nm、475 nm、0.12、0.8 cm/GW、270 GM。这些数据表明,对位甲氧基的D-A-D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DCHO是双光子荧光显微与成像应用的一个良好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个2,6-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化合物,用1HNMR、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在278~309 nm出现最大吸收峰;荧光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在DMF溶液中发射强的紫色荧光,在364~398 nm出现最大发射峰;固体发射强的紫蓝色荧光,在376~414 nm出现最大发射峰.  相似文献   

9.
《弹性体》2015,(6)
以稀土氯化物、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原料分别合成了稀土离子Ln3+(La3+、Gd3+、Y3+)掺杂Eu(TTA)3探针分子;将探针分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后聚合,获得Ln3+掺杂Eu(TTA)3/PMMA温敏漆。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激发发射光谱对探针分子结构及温敏漆荧光特性进行表征。红外光谱表明,Ln3+与TTA配位成键,Ln3+的掺入未改变Eu(TTA)3结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探针分子的最佳吸收波段位于290~376nm。340nm激发下,发现温敏漆在614nm处具有最强荧光发射峰,且Ln3+的掺入对Eu(TTA)3发光具有增益作用。不同温度下发射光谱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温敏漆的最强荧光发射峰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温敏漆具有良好的温度猝灭特性,且Ln3+的掺入能够提高温敏漆的测温灵敏度,其中Gd3+掺杂Eu(TTA)3/PMMA温敏漆测温灵敏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三苯胺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和McMurry反应合成了一个碳碳双键连接两个三苯胺的荧光分子1,2-二(三苯胺基)乙烯(TPA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TPAS的光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PAS有很强的荧光发射性能,荧光发射为蓝光,荧光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较好,且溶剂化效应不强,光稳定性良好。采用扫描电镜测试了TPAS的聚集态行为。结果显示:当水的体积分数增大后,TPAS分子聚集,形貌改变。采用MTT法对TPAS进行了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TPAS浓度下,细胞的存活度都在80%以上,说明TPAS对细胞的毒性很低,生物相容性好。并实现了TPAS对A549的活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1.
以乙酸锌、硝酸镉和硫化钠为原料,室温下,采用微乳液法合成ZnS、CdS纳米粒子。利用rIEM、XRD、Raman、UV-Vis和PL等检测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zns纳米晶粒径在25m左右,为立方β-Zns晶相;ω值对合成纳米cds的形貌和粒径产生重要影响,纳米Cds粒径为5nm左右,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可作为荧光量子点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4-溴-1,8-萘酐作为原料,首先合成了4-溴-N-烯丙基-1,8-萘酰亚胺,进一步合成4-苯基胺-N-烯丙基-1,8-萘酰亚胺可聚合荧光小分子。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与荧光小分子共聚微球。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制备的共聚物微球的外貌,利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测试了产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荧光小分子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29nm,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64nm,所得共聚物微球表面光洁。  相似文献   

13.
光致变色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响应行为以及作为智能材料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合成了兼具四苯基乙烯、氰基二苯乙烯2种聚集诱导发光(AIE)基元的荧光分子TPE-4DCS,并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PE-4DCS具有典型的AIE性质.并且,由于氰基二苯乙烯单元的可逆Z/E异构化,TPE-4...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bio-based unsaturated polyesters was synthesized by melt polycondensation of itaconic acid with 1,4-butanediol and glycerol.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FT-IR, 1H NMR, acid and hydroxyl values. Waterborne UV curable dispersion coatings based on these polyesters and acrylated epoxidized soybean oil (AESO) were formulate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their stability before curing as well as the coating properties after curing, including adhesion, flexibility, pencil hardness and solvent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lycerol segment in the polyesters together with AESO led to the excellent coating properties in terms of highest grade of adhesion (5B), 0T flexibility, pencil hardness of 5H and excellent solvent resistance (no appearance change after 250 double rubs with ethanol and acetone). This work provided us the coating systems combining the merits of being bio-based, UV-curable and water dispersible.  相似文献   

15.
稀土紫外荧光防伪油墨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君  尹敬群 《精细化工》1999,16(2):31-32
合成了稀土有机配合物Eu(TFA)_3phen、Eu(Y)(TTA)_3phen,该类配合物能在紫外光激发下(λ_(ex)=386nm)发出强可见光红光(λ_(em)=619nm),稀土元素Y对Eu(TTA)_3phen具有荧光增强作用,以增强稀土荧光粉Eu(Y)(TTA)_3Phen制备紫外荧光防伪油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合成的Eu-NTA和对二氨基联苯(ODA)为单体,亚磷酸三苯酯(TPP)和吡啶(Py)为浓缩剂,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荧光性能的聚合物Eu-NTA-co-ODA。对所合成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溶解性能测试、XRD、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Eu-NTA-co-ODA成功合成,Eu3+与聚合物体系中羰基发生了作用。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u-NTA-co-ODA与Eu-NTA的荧光谱带的位置和形状基本相同,都反映了Eu3+的特征发射,位于592nm处的荧光发射为Eu3+的5D0→7F1磁偶极跃迁峰,出现在618nm处的跃迁为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峰,强度高于磁偶极跃迁峰,表现出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以对氰基氯苄为原料与取代的邻氨基苯酚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测定了此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以硫酸喹宁为参比标准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研究了分子结构与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novel benzothiazoyl pyrazoline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heterocycle were synthesized, whose structure were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1H NMR, UV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fluorescent spectra showed that these compounds have good blue fluorescence.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wavelengths are about 450 nm.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Dy3+掺杂的Sr3B2O6荧光粉,利用XRD、激发发射光谱以及色度坐标图等研究所制备荧光粉的相纯度、发光性能以及色度坐标位置。XRD测试表明在950℃下煅烧6 h制备的样品结构最佳,激发光谱表明在280~480 nm有一系列的激发峰,于350 nm处出现最强的吸收,发射光谱表明在477 nm和573 nm处分别有蓝光发射峰和黄光发射峰两部分,此系列荧光粉发光均呈白色,这种材料有潜力作为全色显示材料应用于三基色荧光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