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家岭矿床于2011—2012年被发现并勘查,是以铜金银为主要有用元素的隐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可分为金银铜型矿石和铜银型矿石,不同类型矿石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基底地层、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蚀变火山角砾岩筒、次级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是成矿有利因素;Au、Ag、Cu、Pb、Zn元素异常套合部位和高磁负异常与激发极化异常套合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是矿(体)化赋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银子山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三江地区澜沧江成矿带南段,属复合成因矿床。矿体赋存于大凹子组(DCd)第二岩性段第三个韵律层内,矿床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矿化,在形成时间及空间上有所区别:I号矿体产于英安岩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夹层内,呈似层状、透镜状,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II号矿体产于英安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层的蚀变带内呈透镜状,叠加于I号矿体之上,属火山热液型金矿体。结合矿床内岩石、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得出矿床内含矿岩石呈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总体属钙碱系列高钾—低钠型火山岩,火山旋回构成了成矿的根本因素。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总结,认为矿床为多期成矿改造叠加的复合型矿床,提出绢英岩化蚀变带及矿区西北段含矿层出露地段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3.
塘湾矿床矿体产出主要受城口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铀矿化类型以硅质脉型为主,碎裂蚀变岩型次之。铀矿化与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构造交汇区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初步分析铀源主要来自塘湾岩体,深部热液浸取富铀岩体中的铀形成含矿热液,在地壳浅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青田县高湖镇半寮矿区萤石矿区位于青田县城北西方向,面积2.84km2。通过本次地质详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受岩浆活动、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复合作用控制成矿,分析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以及萤石矿化构造蚀变带、矿石质量、矿物成分等矿床特征。根据矿区良好的控矿地质条件,总结出矿床成因及其类型属于次火山热液充填脉型矿床,4条找矿标志的总结对矿产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黑龙江省呼玛县天望台山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矿床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矿床产出于光华组流纹质凝灰岩,九峰山组凝灰岩等地层中,由于受火山机构控制,矿床蚀变发育且分带性明显,蚀变带在空间上也控制了金矿体的展布。结合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类型以及结构构造特征,认为该矿床是由光华旋回火山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根据已有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类似矿床的找矿标志,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姐纳各普金锑矿位于藏南拆离系金锑成矿带东段,共发育12条金锑矿(化)体,长50~240 m,厚0.34~8.83 m,均呈脉状发育于下侏罗统陆热组地层,受构造控制明显。矿石类型分为热液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热液脉型矿石主要为含辉锑矿的石英-方解石脉和含明金的石英脉,蚀变岩型矿石为角砾状蚀变板岩和蚀变中-基性岩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地层、构造2个方面对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①邻区日当组、维美组地层Au、Sb丰度较高,可能为矿床的矿源层;②早期中-基性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不可忽略的物质来源,晚期中-酸性岩体为成矿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来源,可认为区内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找矿标志,分别为构造与化探异常组合标志、物探异常标志、围岩蚀变组合标志以及Au-As-Sb组合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及区域金锑矿成矿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放牛沟硫铁矿是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硫铁多金属矿床。本文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放牛沟硫铁矿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提出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分析了构造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元素(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提出了矿床的成因机制,建立了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成矿模式,为放牛沟硫铁矿边部和深部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西大滩成矿远景区地层、岩浆岩、构造以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该区的成矿规律,并对其成矿预测进行详细的分析。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在本区内圈出Au、As、Sb等多处单元素异常,进而圈出4处综合异常。初步认为,该区主要赋矿层位为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北西西向韧脆性断裂构造带及层间滑动控制着矿体展布,矿床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锑金矿床和石英脉型锑金铜矿床,矿石矿物以低温金属矿物为主,区域地球化学表现为从西向东变异的独到特点,Au、Sb、As组合异常套合好、异常强度高的地段为有利找矿地段。最终圈出5个找矿靶区,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枣七尖峰岩体周缘金矿床特征对比及成矿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枣北部环七尖峰地区为湖北省内的重要金矿成矿区带,典型矿床主要为新黄断裂附近的合河、黑龙潭金矿床以及吴山断裂附近的王家大山、吴山金矿床。前者主要控矿条件为北西向构造,金矿床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后者的控矿条件主要为近东西向构造以及地层,金矿床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通过对矿体及围岩的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初步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而七尖峰花岗杂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同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矿床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加里东期基性火山喷发和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奠定了基础;2印支期陆内造山运动以及伸展走滑构造体系为矿床的主成矿期;3燕山期七尖峰岩体的侵位既为金矿床的叠加富集提供了热源,同时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0.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2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3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4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那曲安多县抱布德铅矿位于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带内存在多个大型—超大型矿集区,是我国具有重大找矿突破的成矿带之一。区内经过多期增生—碰撞构造活动,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优势。在综合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背景,取得成果,抱布德铅锌矿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填充型铅锌矿,矿床主要受北北东向断裂及灰岩控制;北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硅化、碎裂岩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围岩蚀变,铅、铜、锌、银中低温元素综合异常及电阻率高极化物探异常是主要找矿标志;根据物化探异常显示,区域矿体整体异常为北西向,且在矿体集中处更为明显,进一步工作建议沿北西—南东向追踪。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特征研究,可为拓宽雅鲁藏布江成矿带的找矿前景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铭  黄诚  樊光明 《现代矿业》2016,32(9):141-144
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对河南崤山地区老李湾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组构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矿体主要受断裂及其次级断层控制,成矿对围岩的选择性较差;②老里湾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区内成矿关系较紧密,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③矿区矿石结构以碎裂结构、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常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等,银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然银、硫铜银矿,次为银金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④老李湾银矿具有与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银矿相似的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和分带特征,显示崤山地区斑岩型银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平泉县洼子店金矿区碾子沟矿段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Cu、Pb、Zn、Au、Ag矿化与围岩关联不明显,而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岩体内异常组合Mo、Bi、W、Mn、Hg、Au、Cu、Ag主成矿元素与Au、Cu相关性较高,激电异常峰值较明显的点异常由埋藏较浅的隐伏矿体所引起。矿化特征主要为细脉浸染状金(铜)矿化、接触带上金(银)矿化、斑岩中的浸染状金矿化以及地表风化残积型金矿化;矿体似层状,稳定;以黄铁矿为主,呈具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碎裂结构等结构,以浸染状构造为主,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微少。经历了早期磁铁矿-钛铁矿阶段,热液活动的黄铁矿阶段,形成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少量辉铜矿、砷黝铜矿为主的硫化物阶段,之后形成细脉状、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在压扭性构造活动期下,构造热液使岩石发生蚀变并伴有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4.
勉县俞家坪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东段。区内泥盆系金家河岩组铅、锌、银、金等元素背景值高,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物源丰富。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为矿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就位空间。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银、铅、锌、金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工作在区内发现多条铅锌多金属矿体,找矿前景看好,赋矿岩性主要为金家河岩组蚀变白云质灰岩,矿体受北西断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马尔争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床的铜矿化体明显受中变基性火山岩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明显受控于NW向大型剪切带,属于与印支期造山活动有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因此,马尔争铜(金)矿床以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化为主,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的矿床。利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1〖DK(〗∶〖DK)〗1万化探土壤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圈定出的化探异常总面积大,各元素特征形态基本一致,高度叠加、分带性好,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和地质概况分析,认为其找铜(金)前景良好,并提出了找矿标志。该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西准噶尔北缘乌什加嘎衣提地区发现了布兰萨拉金铜矿床、乌什加嘎衣提金矿床和多处金、铜矿(化)点,找矿效果显著。为近一指导找矿工作,结合该区内已取得的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化类型及矿化特征,并深入探讨了控矿因素、构造与成矿关系等,研究表明:①金成矿与中酸性岩体、构造关系密切,一般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的石英脉中;②铜矿化广泛发育于构造裂隙和蚀变带中,主要赋矿层位为谢米斯台组地层;③区内成矿期主要分为两期:志留纪与火山热液和构造活动有关的铜成矿时期,晚石炭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关的金、铜多金属成矿时期。  相似文献   

17.
山上里金矿位于胶东半岛环太平洋构造带,受区域构造及火山期后热液共同影响,经早期蚀变作用和晚期多次叠加矿化,形成了该矿床.通过研究,圈定3条矿脉,矿体6个,其中Ⅰ-①、Ⅱ-①矿体为矿区主矿体,推算金金属资源量约占整个矿山的87%,其余矿体规模较小,探求(332+333)类金金属量7016 kg,查明矿床为中型金矿床;通过...  相似文献   

18.
水地沟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属于北秦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银、铜、铅锌、钼、锑成矿带的中段。在详实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与构造、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阶段等展开研究,分析矿床主控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和矿体严格受朱夏深大断裂和瓦穴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尤其是受北东、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的3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脉形态、产状与其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相似;水地沟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中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的秦岭群、二郎坪群和燕山期二郎坪岩体;成矿事件多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牛鼻子梁铜镍矿是青海省西北缘阿尔金造山带最具有代表性的铜镍矿,矿区新发现了金矿化,重点对铜镍矿和金矿化特征、找矿潜力、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区内存在两期 矿化作用,早期是受晚泥盆世超基性岩控制的典型的岩浆熔离—贯入型铜镍矿化,晚期是受穿过岩体的EW向断裂控制的典型的构造蚀变型金矿化,均位于泥盆纪超基性—基性岩体中;②矿区铜镍矿的找矿远景较大, Ⅲ、Ⅳ、Ⅰ号岩体均有找矿潜力,新发现的金矿化找矿远景也较大;③矿区铜镍矿的找矿方向为Ⅲ号岩体南东侧伏段、Ⅳ、Ⅰ号岩体“岩盆”中心,金矿的找矿方向为已有含金构造蚀变带矿(化)体和圈定的1∶2.5 万地球化学金综合异常;④区内两期矿化的发现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矿化的发现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区内铜镍矿找矿提供了新的契机,先期在金矿找矿方面取得突破,再开展铜镍矿的找矿工作,区 内找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