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的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运用化学分析和生物学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经不同投量的组合消毒后消毒剂残余量的变化,以及联合工艺的消毒效果和持续消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投量组合的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后,出水中的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氯胺投量对总余氯和二氧化氯残余量的影响显著,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对其残余量的影响不大。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在低投量组合下就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且持续消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满足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产生污水的处理需求,在简要分析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种类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具体探讨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与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城西水厂建于1984年,处理规模:11.5×10 4 m3/d ,采用普通快滤池。2 0 0 3年7月汛期,该厂出水水质严重超标,浊度>1.0NTU ,色度>15倍(最高达2 5倍)。分析原因:洪水水位回落期原水的有机物含量明显增高,滤池滤料颗粒外的泥膜很厚,滤料的吸附截污能力明显下降,滤层被穿透。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采用一次投氯消毒法恢复滤池的过滤能力,即一次性向滤池内投加一定量的Na ClO溶液(浓度为8% ) ,浸泡12h以上再用水反冲洗。在消毒过程中每3h测一次水样,但都测不到余氯。究其原因,一是滤料上的泥膜过厚,NaClO溶液未能将其全部分解;二是从滤料…  相似文献   

4.
氯氨消毒     
氯氨消毒是给水消毒中的一种消毒方法。在三十年代的给水处理中曾相当盛行,但在四十年代,由于“折点”的发现,以及剩余游离氯的杀菌效果较之氯胺大好几倍,因而失去了优势。在废水处理中氯胺对控制细菌和病毒几乎与游离氯同样有效。但是在饮水领域中人们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市某自来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氯胺消毒过程中氮源种类、氯氮比、pH值、反应时间、温度、G值和氯投加速率等因素对一氯胺浓度及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种类、Cl2/N质量比和p H值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他为次要影响因素。与氯化铵、碳酸铵、醋酸铵和氨水这4种氮源相比,以硫酸铵为氮源可生成较高浓度的一氯胺;当pH值由6.0增大到9.0时,一氯胺浓度(以Cl2计)由2.611 mg/L升高至4.256 mg/L;随着Cl2/N质量比由2∶1逐渐增至8∶1,一氯胺浓度先升后降,并在5∶1时达到最大值3.831 mg/L。DBPs浓度随Cl2/N质量比、反应时间、温度和氯投加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G值的增大而降低;而随着pH值由6.0增加到9.0,DBPs浓度先降低后略有增加。自来水厂氯胺消毒工艺中一氯胺生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以硫酸铵为氮源,Cl2/N质量比为(4∶1)~(5∶1),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时间为2 h,温度为25℃左右,G值为300 s-1,混匀慢速加氯。  相似文献   

6.
改进紫外消毒工艺去除水中土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体扩散法(SSD)将一定配比的纳米二氧化钛负载在人造沸石上制成复合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光催化剂在32W紫外灯照射下对水中土霉素的去除效果,比较了UV、UV/TiO2(P25)、UV/沸石及UV/复合光催化剂对土霉素的降解效果,探讨了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土霉素起始浓度、起始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的纳米二氧化钛和90%的人造沸石制成的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在UV照射下对土霉素及TOC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对于初始浓度为50 mg/L的土霉素水溶液,复合光催化剂投加300 mg/L,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氯消毒生成DBPs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旋  王启山 《供水技术》2008,2(2):16-20
阐述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天然有机物(NOM)、温度、pH、接触时间、氯用量和余氯浓度等各种因素对产生DBPs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提出了控制DBPs应从去除其前体物NOM,改变消毒工艺或采用新的消毒剂以及去除已生成的DBPs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针对杭州市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指标偏高的问题,分析了氯胺消毒工艺特点及相关的生物转化作用、生产管理等因素对水质中亚硝酸盐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平行光束仪对再生水进行了紫外灭活大肠杆茵试验,并考察了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氯消毒相比,紫外-氯组合消毒可有效降低氯的投加量.在组合消毒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完全灭活,紫外剂量从3mJ/cm2提高到5mJ/cm2,加氯量可降低1mg/L;灭活率相同条件下,紫外剂量与加氯量的关系符合...  相似文献   

10.
游泳池循环水臭氧消毒和氯消毒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传统氯消毒和氧消毒机理的分析比较,说明其在泳池水处理中应用的各自特点,通过在应用中几个问题的分析,提出最佳的游泳池水消毒方式是臭氧消毒和氯消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12.
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减少消毒副产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武汉汉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l2、ClO2、ClO2 Cl2等方式进行间歇消毒处理试验,探讨不同配比的ClO2 Cl,消毒对饮用水中有害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ClO2、Cl2消毒相比,ClO2 Cl2消毒水样中的剩余ClO2^-可减少7.5%~28.4%,CHCl3可减少66.6%,非挥发性有机物对TA98的致突变比活性可降低7.06%~36.60%,对TA100可降低13.66%~47.03%。ClO2 Cl2消毒的配比为2:(2~4)mg/L时,水样中生成的有害消毒副产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14.
溴酸根在紫外和氯消毒联用工艺中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2O-Br--Cl2/NH2Cl/ClO2为研究对象,考查UV作用下BrO3-产生的情况。结果表明:原水和去离子水背景下,Cl2/UVC联用可以氧化部分的Br-生成BrO3-;NH3可以有效的抑制BrO3-生成,并且NH2Cl/UVC作用时不生成BrO3-;ClO2/UV体系产生溴酸根能力明显弱于Cl2/UV;ClO2/UVC产生BrO3-的量高于ClO2/UVA。酸性条件同时促进BrO3-的产生和ClO2的分解,碱性条件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超滤工艺除污染特性及膜出水氯消毒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超滤工艺的除污染特性,考察了膜后氯消毒对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控制作用以及持续消毒能力。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对UV254和CODMn有一定的去处效果,但对氨氮去除作用不佳,对藻毒素MCRR和MC-LR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去除率达到56%-45%;对浊度、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有很高的去除效果。但是在不消毒和少量投氯情况下,超滤膜出水在第二天都出现细菌再繁殖现象;适量投氯后三天内超滤出水均未检测到细菌再生长,能够保证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直接超滤、粉末炭/超滤、混凝/超滤三种工艺的除污特性和相应的氯消毒效能。结果表明:三种超滤工艺的除浊率均能达到99%以上,但直接超滤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氨氮、氯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粉末炭/超滤和混凝/超滤工艺集合了超滤和预处理工艺的优点,除污效能得到强化。由于微生物个体生长和挤压变形,超滤膜后仍有少量菌落检出,加氯1.0 mg/L后,三种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在48 h内均优于国标要求;粉末炭/超滤、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均能降低氯消毒副产物生成势,且对HAAFP的去除效果较THMFP的好。  相似文献   

17.
氯消毒机理,危害及脱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造成天然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有机物的含量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消毒剂——氯与被污染的水源反应的机理如何,对人类健康会产生何种危害,如何克服由于氯消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是广大饮水者所关心的,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1 氯的“歧化反应”和氯的物种分布  相似文献   

18.
氯消毒机理,危害及脱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西洲水厂投氯系统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西洲水厂将滤后投氯机的控制由单因子反馈控制改造成多因子PLC复合环控制的具体思路及实现方法,改造后保证了在全自动化控制运行时出厂水余氯指标的精确控制和高稳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