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花生壳为原料,利用绿色木霉发酵制备膳食纤维;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影响,进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所得花生壳膳食纤维组分、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准确可靠,据此模型优化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127h、接种量设5.3%,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19.49%。发酵处理使花生壳膳食纤维中非纤维成分含量显著(P<0.05)降低,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绿色木霉发酵是一种制备花生壳膳食纤维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木梭制造工艺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加工过程的繁简、坯料尺寸的大小、成本费用的多少;进而影响到织物质量的好坏、维修工作的难易、木梭寿命长短等。所以,工艺的选择,是生产木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4.
木霉A10号菌和沪酿3.042号菌混合制曲用于酿造酱油的小试获得成功之后,进一步在西安市第三酿造厂进行了投产试验。本试验选用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投产试验的规模为日产15吨的酱油车间,共作了72批试验,以下是有关的方法、试验结果。(一) A10号菌种和3.042号菌种的培养方法请参阅研究工作报告。(二) 种曲培养方法略。(三) 四代混合制曲原料配比:黑豆:麸皮=5:5 实际生产投料:黑豆3600斤、麸皮3600斤,水1600斤。培养方法:将粉碎的黑豆先置于蒸锅内,干蒸5—10分钟后加水,在2个大气压、130℃蒸15分钟,待品温40℃时,接入混合曲后用风送进曲房, 相似文献
5.
6.
7.
木纱管,特别是纬纱管,因为要与梭子配合使用,所以对纱管规格要求是严格的,例如项颈外径、管箍外径的公差只有0.2mm。我厂地处大陆性气候的华北地区,四季空气含水变化大,有时木纱管项径、底孔、管箍外径变形量高达0.3~0.4mm。因此,过去经常出现产品规格不稳,定位底孔忽高忽低、忽大忽小,也常出现箍裂及松动等现象,严重影响梭管配合。因此,我们从1973年开始摸索木纱管变形的规律,逐渐掌握了从成形到成品这一过程中不同季节变化的情况,从而找到合适的加工留量,保证了成品木纱管规格要求,使木纱管质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纤维素酶生产菌的培养方法、三角瓶固体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及小型曲盘培养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按最好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采用该菌固体发酵5天,酶的发酵单位可达150U/g(FPA酶活,下同)以上,风干后其酶活可达450U/g以上,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雷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在其天然的纤维素分解酶复合体系中,已鉴定至少存在两种外切纤维二糖水解酶(exocellobio-hydrolase,CBH)(EC3.2.1.91),一些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gluca—nase,EG)(EC3.2.1.4),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1.21)。最近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和蛋白质理化分析等,人们对雷氏木霉的纤维素酶的结构及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介绍的是关于雷氏木霉的纤维素酶的结构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绿色木霉所产的纤维素酶进行研究,采用稻壳作为诱导物,研究其对酶活的影响。研究和分析了CMC酶活测定法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在60℃,pH4.5下,酶解5min,酶与底物量比为1:8,绿色木霉的最优产酶条件为培养基pH6.5,含水量为250%,接种量为5%,温度28%,时间96h。用酸洗经碱处理过的稻壳为诱导物,其最大添加量为4g/100mL,其酶活可高迭17.698U/mL,比诱导前酶活提高了74.2%。,证明酸洗经碱处理过的稻壳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绿色木霉属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值,探讨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失活情况,以及多元醇(海藻糖、聚乙二醇400、乙二醇、甘油)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属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为50~55℃,最适pH值为4.6;其在70℃时迅速失活,失活半衰期为3.2 min。多元醇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热稳定性,其中添加聚乙二醇400和海藻糖的混合物,能将其半衰期延长至5.9 min。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苹果渣为原料、绿色木霉为菌种,探讨前发酵工艺对苹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前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培养温度32℃、发酵初始pH 6.0、接种量10%、培养时间64h,后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50℃、pH 5.0、发酵时间48h。通过绿色木霉对苹果渣膳食纤维前后发酵改性,总膳食纤维得率达79.8%,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可达到30.27%。产品呈现淡黄色、颗粒均匀、口感细腻,测定其持水力为7.54g/g,膨胀力为8.62mL/g,均比原苹果渣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生防菌绿色木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生防菌绿色木霉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氮源添加量、pn值、原料粒径、磷酸盐添加量、含水量等因素对产孢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渣适宜作为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的培养基质;优化后的培养基制备条件为:麸皮添加量为10%,硫酸铵添加量为1%,含水量为60%,磷酸盐添加量为1.35%,原料粒径100目,pH值自然。在此条件下发酵,绿色木霉产孢量可达到8.59×10^9cfu/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绿色木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化培养条件及其降解壳聚糖的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以纤维素酶的活力和壳聚糖的黏度为指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有较大的影响,其最佳碳源为1.5%的葡萄糖,最佳氮源为0.3%的硫酸铵;最佳pH 5.0,最佳温度30℃,最佳接种量10%;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温度50℃,pH 5.6,反应时间6h.结论: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降解壳聚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诱变菌株为生产菌种,先用绿色木霉菌株在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入黑曲霉进行混菌培养生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纤维二糖酶复合酶。结果表明其复合酶各酶最大活性条件为:绿色木霉液体种子接种量为80%,黑曲霉麸曲种子的孢子自绿色木霉接种后第6天接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第10天酶活分别为211IU/g、8038IU/g、355IU/g。 相似文献
19.
20.
碳源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诱导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纤维素酶是诱导酶,理想的碳源应该既能提供菌种生长所需能量,又能诱导纤维素酶基因的高效表达。试验中分别以葡萄糖经过转糖苷反应后制备的复合糖(F)、微晶纤维素(C)以及上述两者(1∶2)的混合物(M)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ZU-04)的碳源,在液态深层发酵条件下生产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酶酶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F碳源诱导作用下,内切型-β-葡聚糖酶(Cx酶)和外切型-β-葡聚糖酶(C1酶)的活力在发酵初期上升很快,通常在40h左右达到峰值,此后活力呈下降趋势,而β-葡萄糖苷酶(CB酶)的活力始终较低;C碳源诱导作用下,Cx、C1和CB酶的活力上升在发酵初期比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后劲足;在采用M碳源的情况下,Cx、C1酶的初始合成速度较快,且2种酶的活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上升趋势。与F和C碳源相比,Cx酶活力分别提高了78.2%和51.9%,C1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0.6%和6.5%,但对CB酶的生产而言,M碳源略低于C碳源,F碳源最差。进一步研究了碳源对纤维素酶总活力(滤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采用F碳源的条件下,发酵6h即可检测到滤纸酶活力,在36h达到峰值1.6IU/mL,此后活力不再上升;在采用C碳源时,发酵初期酶活力上升缓慢,产酶周期较长,滤纸酶活力在144h达到峰值3.96IU/mL;而M碳源可结合两者优势,使纤维素酶活力和产率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研究结果对于定向调控纤维素酶的酶系组成,提高纤维素酶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