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入二维A11100/Ti-6A1—4V/SiCFGM结构进行研究,根据热传导理论,从计算传热学的角度,研究第一类加热边界条件下FGM板瞬态温度场问题的有限元算法。采用变分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推导出瞬态热传导有限元基本方程。应用有限元方法,编写计算程序,通过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采用二维Alll00/Ti-6A1-4V/SiCFGM的热力学物性参数时二维FGM金属/金属/陶瓷平板在第一类加热边界条件下瞬态温度场随mx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流换热边界下梯度功能材料板瞬态热传导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处在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的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瞬态热传导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通过由ZrO2 和Ti 6A1 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板对本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 ,最后给出了对流换热边界下的瞬态温度场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材料组分的分布形状系数M、环境介质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对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结果为梯度功能材料的优化设计和进一步的热应力分析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流换热边界下梯度功能材料板瞬态热传导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处在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的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瞬态热传导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对ZrO2和Ti-6Al-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板对本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最后给出了对流换热边界下的瞬态温度场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材料组成的分布形状系数M、环境介质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对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瞬态温度场分布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结果为梯度功能材料的优化设计和进一步的热应力分析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梯度功能材料板瞬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ZrO2和Ti-6Al-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对本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最后给出了加热、冷却过程的瞬态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5.
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由 ZrO2和Ti-6Al-4V组成的变物性梯度功能材料板在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的非线性瞬态热传导问题,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给出了对流换热边界下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并与不考虑变物性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精确计算瞬态温度场分布时,变物性是影响梯度功能材料板瞬态温度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材料组分的分布形状系数、环境介质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对变物性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此结果为材料设计和进一步的热应力分析提供了准确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用层合板有限元法分析了由ZrO2和Ti-6Al-4V组成的新型梯度功能材料薄板的瞬态热弹性弯曲应力问题,并对本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讨论了加热、 冷却热边界条件以及两种力学边界条件(固支和简支)对梯度功能材料薄板的瞬态热弹性弯曲应力分布的影响。发现:(1) 在加热过程中,简支板低温金属侧出现较大压应力;在冷却过程中,简支板高温陶瓷侧出现较大拉应力; 且其拉、压应力会随着板上、下表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2) 无论是简支板还是固支板, 在冷却过程中,沿整个厚度板内部压应力均较大。(3) 在本文的相同条件下,固支板比简支板更适合高温、大温差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二维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系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预测该材料热传导系数的单胞模型。模型简化了编织结构纱线的实际构型,充分考虑了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由于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产生的孔洞对热传导系数的影响。利用单胞模型预测了二维编织C/SiC的结构参数、纤维体积含量、孔洞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热传导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纤维束扭结处产生间隙与纱线宽度比值的增大,热传导系数减小;当其它参数不变时,热传导系数随着纤维体积含量和孔洞体积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利用Hot Disk热测量仪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测试了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面内的热传导系数,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变形状态下变物性梯度功能材料板瞬态热应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由ZrO2和Ti-6Al-4V组成的变物性梯度功能材料板的对流换热瞬态热应力问题,与已有文献比较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给出了该材料板在不同变形状态下的瞬态热应力分布,并与常物性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限自由长板内的热应力最小;当无限长板只能伸长、不能弯曲时,板内瞬态拉应力最大;当无限长板伸长、弯曲受限时,板内的瞬态压应力最大;考虑变物性时的最大拉应力比常物性减小48.9%,最大压应力减小39.6%;此外,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对不同变形状态下该变物性材料板瞬态热应力场的影响显著。此结果为该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准确的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SiCf/Ti)容易发生界面反应,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开展界面反应和动力学的研究,对于SiCf/Ti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服役具有指导意义.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SiCf/Ti-6Al-4V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及其动力学,发现SiC纤维的C涂层与Ti-6Al-4V反应形成粗晶粒的和细晶粒的TiC,长期高温热处理使得界面反应加剧,TiC层加厚,当C涂层完全消耗后,界面反应层中除了TiC外,还出现了Ti3Si2.研究表明,界面反应层的加厚受元素扩散控制,服从抛物线规律,求出的动力学参数Q为268.8kJ/mol,k0为0.0057m/s1/2. 相似文献
13.
功能梯度材料(简称FGM)是一种材料性质非均匀变化的特殊材料。根据热传导问题的基本方程,采用变分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结合算例,通过数值计算,最终得到冷却边界条件下夹FGM复合板瞬态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并主要研究孔隙率变化对FGM复合板瞬态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限长板不能伸长、只能弯曲时,孔隙率对该变物性材料板瞬态热应力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汪卫东;韩明君;冯瑞龙 《振动与冲击》2025,(11):203-214
基于Von Kármán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和一阶活塞气动理论研究功能梯度壁板的非线性颤振特性分析。考虑不同梯度指数和孔隙率下功能梯度壁板,采用Galerkin法将功能梯度壁板的控制方程在整个气动弦长上进行积分变换得到非线性方程,再利用Routh-Hurwitz系统稳定性判据,将Hopf分岔化为非线性方程求根问题,求解出无量纲临界频率和无量纲临界流速。通过算例,分析了各参数变量对壁板气动弹性的稳定性影响,最后通过Runge-Kutta法对系统的气动弹性稳定性进行理论验证,其研究结果将为功能梯度壁板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冷却条件下Al-Si/SiC颗粒系统二维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相流模型对不同冷却条件下Al-Si/SiC系统二维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顶面冷却、底面冷却、侧面冷却和四面冷却条件下,无颗粒、小颗粒和大颗粒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溶质分布表明:对于分凝系数小于1的合金,先凝固的地方出现负偏析,后凝固的地方出现正偏析。顶面冷却和底面冷却时会出现A型偏析,侧面冷却和四面冷却时出现V型偏析。共晶分布验证了Scheil方程,共晶的产生会受到宏观偏析的影响,而且大颗粒的堆积会抑止共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Ti-6Al-4V熔模精密铸造充型及凝固过程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自行开发的基于微机上运行的铸件凝固 /充型计算机模拟软件 ,对Ti-6Al-4V钛合金薄壁件精密铸造的充型及凝固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应用自行安装的多通道钨铼热电耦温度数据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 ,测定了该钛合金起吊接头精密铸件的凝固冷却曲线 ,获取了该合金有关的凝固参数 .对包括上述零件在内的钛合金薄壁件精密铸造的充型过程及凝固传热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计算与实测结果合理吻合 .基于该研究可对其精密铸造工艺进行优化设计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模拟了SiC/Ti-6Al-4V复合材料冷却过程和横向拉伸试验过程, 横向拉伸试样采用十字形试样。分别建立了平面应力和轴对称有限元模型, 采用平面应力有限元模型计算环绕纤维圆周的界面微区应力分布, 预测界面失效机制。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复合材料界面脱粘过程以及残余应力对界面径向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SiC/Ti-6Al-4V复合材料十字形试样,在横向拉伸载荷下的界面失效由径向应力导致,界面失效模式为法向失效, 剪切失效模式未发生; 十字形试样在横向拉伸载荷下界面初始脱粘位置处于界面中间; 随横向拉伸应力增加, 十字形试样的界面脱粘对称向两边扩展; 界面径向应力随残余应力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二维编织 C/ 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特点 , 提出了一种预测该材料面内热膨胀系数的单胞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束弯曲和 CVI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产生的孔洞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利用单胞模型预测了二维编织 C/ SiC的结构参数、 纤维体积含量、 孔洞含量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 , 结果表明 : 随着纤维束扭结处产生间隙与纱线宽度比值的增大 , 热膨胀系数增大 ; 当其它参数不变时 , 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大 , 热膨胀系数反而下降; 随着孔洞含量的增加 , 热膨胀系数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利用 DIL402C热膨胀仪测试了二维编织 C/ SiC复合材料纵向热膨胀系数 , 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Ti-6Al-4V等离子弧焊对接板超塑胀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自由胀形实验研究了等离子弧焊对接板的超塑胀形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等离子弧焊对接板具有良好的超塑胀形性能,其极限胀形高度可超过凹模半径.在胀形过程中,焊缝组织发展成球状α 长条状α组织.焊缝和基体间存在变形不均匀性.在同样的胀形条件下,胀形气压有—最佳数值,气压过大或过小均降低极限胀形高度.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等离子弧焊对接板进行超塑胀形的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