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农村的人口、产业、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城市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过程。我们研究城市和城镇化战略,就是从城市和城镇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城镇化是农村的人口、产业、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城市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过程。我们研究城市和城镇化战略,就是从城市和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要求:要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这就指明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城镇化”这一概念,源于国际通用术语“城市化”。它的含义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实质性转变的过程。世界各国的地域条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而工业化与城市化有着共同的规律: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城市化。但是,各个国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与方式,却各…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总结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查清制约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注重规划先行、实现土地资源有序利用等七个方面提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624-627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绿色发展是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切入点和新增长点。城镇化建设会改变原有的地质环境,有可能诱发潜在的地质灾害。甘肃位于我国相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城镇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极其重要。该文从城镇化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入手,梳理了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其现状及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问题。并根据甘肃省城镇化发展规划,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特点,阐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城镇化进程中有关地质环境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乡村分散的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的聚集。国内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城镇化的发展受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引导。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驱动力越来越多元化,作用机理也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城镇化发展中的动力与阻力,在增强区域内城镇的服务能力、增强城镇的集聚和扩散能力、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和科学规划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城市,大致是在六七千年以前。城市的出现是因为农业社会有了剩余的农产品可以进行交换,同时也是为了防御外来敌人的侵袭。到了现代,城镇化几乎成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过程。一、世界城镇化的阶段特征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在实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一书中关于"城邦"有深刻的诠释。他在书中写道:"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雅典人认为,只有在公共生活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这种全面的公共体形式被人称为城邦,这个词不仅代表城市,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人引以为自豪的生活方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所在。城市不仅给我们带来繁华、财富、  相似文献   

10.
11.
余颖  陈炜 《规划师》2003,19(12):5-8
1背景本文所指的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在地理上包括万州、涪陵、黔江等19个区县。它们是一个连续的自然地理板块,在区域性经济结构划分上更是一个整合的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板块。最近的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表明,该地域是早期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发祥地,以汉、土家、苗族系为主的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农”字以外做文章,“功夫在农外”。“三农”问题要从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找出路。要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通过城镇化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轨道。  我们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快速推进工业化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政策逐步放宽,城镇…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完善城镇发展机制摒弃二元户籍制度,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首先,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在城市务工、就学、居住、医疗等方面应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把中国公民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户籍制度,曾经起过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
该文以明代江西手工艺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分析江西漆器的发展概况,解读吉安、宜春、鄱阳三个地区漆器的鲜明地方特色,呈现明代江西漆器区域性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生产方式、生活居住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转化的过程,是人口、财富、技术、服务聚集的过程。城镇化是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下发生和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服务业的推进,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3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达到40.53%,城镇人口已达到52376万人。与199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0017万人,提高了12.69个  相似文献   

16.
《中州建设》2014,(1):3-3
《书经》言:“民为邦本,本国邦宁”。一个国家城镇化的程度,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如何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现代人而言,城市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载体,也是精神生活的家园。如何让人在城市中诗意地栖居,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大命题。  相似文献   

17.
李琬  孙斌栋 《城市规划》2015,39(2):23-30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到小城市(小城镇、县或县级市),其后是大城市,居于中间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城市化吸引力最低;女性、家庭人均土地少尤其是有过外出经验的农村居民更偏好高等级城市;社会资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均有利于农民向中等城市迁移,且有可能使得农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中倾向小城市迁移;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偏好的重要原因,并且偏好中等城市的农村居民相对更重视公共服务,而偏好大城市的农村居民更注重就业机会。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为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合理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现代化程度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只有加速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增强新的发展优势,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而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赢得主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甘肃省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到2001年底,…  相似文献   

19.
徐君华 《山西建筑》2008,34(12):52-53
针对我国当前城镇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城镇化的对策思路,探讨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及促进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因素,从而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筑设计管理》2014,(2):44-45
日前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表述让人不由得遐想:未来的生活方式将发生何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