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及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技术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最新物探采集技术,它采纳了多项当前最新科技成果,其施工方法也与拖缆及遥测仪采集技术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为勘探研究提供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但该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接收设备和激发震源的投入,采集作业效率低、成本高,限制了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海上地震资料采集空气枪震源激发方式是影响作业效率的关键。本文利用海底电缆采集过程中气枪震源作业效率高、可重复性好、成本低的特点,合理地配备水下接收设备,减少接收道数,增加炮数,实现海底电缆高效地震勘探。文中创新提出使用海底电缆双震源作业模式,以往一条震源船航行线完成一条炮线激发。使用该技术可实现一条震源船航行线完成两条炮线激发,效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浅析海底电缆地震采集作业二次定位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当前,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在浅海和极浅海海地震采集中显示出极大优越性,由于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的特殊性,因此在采集作用业中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特别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的质量,为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需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当前二次定位系统有声波定位系统和初至波定位系统,本文对这两种系统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实例给监理和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在海底电缆地震采集过程中使用这两种二次定位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初至波二次定位成果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底电缆声波水下二次定位技术解决了检波器在水下实时定位问题,但存在着无解点和易受干扰等不足。为此我们引进了海底电缆初至波定位技术。本文简述了初至波定位技术的原理,并对声波水下定位系统和初至波定位系统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了对初至波定位成果资料的质量评价原则,即:野值是否过多,整体偏差性趋势是否明显,点位间隔要合理,与其它定位成果作比较 。  相似文献   

5.
6.
张建峰  龚旭东  杨志国  王志亮 《石油物探》2012,51(3):280-284,211
通过分析研究8L4S176T正交束线观测系统及其在复杂滩浅海区域施工时对接收设备、震源激发、二次定位和采集方法的要求,论证了该观测系统对于实现以提高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精度和分辨率、衰减采集脚印为目的的地震采集在复杂海底应用的可行性。正交观测系统横向一次只滚动一个排列,有效避免了采集脚印的产生;根据不同水深采用不同的激发和接收方式,提高了轻型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品质;声学定位、沿检波线激发等措施保障了采集效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及其采集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波场信息,改善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7.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黄土塬地区黄土厚度达400m,由于3个特殊界面的存在,导致多次波发育。该地区地震采集的难点是表层吸收衰减极为严重,地震波的激发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由于所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野外压制噪音是该区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采用5井组合,单井小药量2kg,在虚反射界面下1~2m处激发。20m组合基距接收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采集技术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记录波场为中心"的理念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追求共中心点叠加次数的采集设计思想,力求记录到大部分对地质目标有影响的资料、无假频地记录噪声波场,为成像和噪声识别打好基础。以声波多普勒传感器为代表的新型传感器不再强调与地面的耦合,将大幅减少采集工作量;508XT陆地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百万道地震信号,将地震成像的分辨率提高到新水平;而旋转分量传感器测量出了波场更多信息。随着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的进步,传统的逐炮激发、接收的非连续采集方式演化为多震源按计划独立激发、不同炮连续重叠记录,提高了采集效率。海上地震也出现了双圆形采集、完全去伴随波、OBN等新技术。DSA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地震的经济性,通过数据的冗余,提高地震资料反映地质情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STATFJORD油田三维四分量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采集的实例。研究表明,由于三维海底电缆采集观测系统,以及利用水听器与检波器结合的处理方式压制了水层反射,使得构造复杂的东翼部断块和白恶纪不整合基底的识别都有了很大改进,但资料质量向南变坏,原因还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阿尔巴(Alba)油田位于北海中部(英国区块16/26),目的层在海底下平均深度1900m,由始新统高孔隙、未固结的浊流河道砂组成,并被低渗透的页岩封盖.主要河道大约长9km,宽1.5km,厚100m(图1).该河道包含了储层内不连片的页岩,这种页岩会造成重大的钻井、完井和生产问题.直接位于阿尔巴主要河道砂之上的几口钻井钻遇了薄的、不连续的油饱和的Brioc砂.……  相似文献   

12.
位于新疆北部的布尔津盆地,地表条件复杂,以往只进行了重力、磁力勘查,勘探程度较低。为进一步了解盆地基底结构、盆山关系、隆坳格局,对盆地含油气情况进行评价,针对盆地内部发育山地、戈壁农田、水网沼泽、巨厚沙漠等地形,利用卫片科学选线;做好低降速带调查;不同地形、岩性的激发井深与药量试验,确保激发效果;采集接收道距不宜过大;进行下石炭统勘探时,尽量采用大偏移距。通过上述措施得到了信噪比较高的单炮记录,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完井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庆油田目前完井工艺技术现状.完井工艺已形成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普通射孔完井工艺、油管输送射孔联作完井工艺和新型完井工艺三大系列14项技术,满足了油田不同开发模式完井的需要.其中有7项普通射孔完井工艺,即电缆输送射孔、油管输送射孔、水平井射孔、超正压射孔、定方位射孔、WCP带压作业和全通径射孔;有5项联作完井工艺,即油管输送射孔与测试联作、射孔与抽油泵联作、射孔与压裂联作、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联作和射孔与酸化联作;有2项新型完井工艺,即水力喷砂射孔和水力割缝.分析了大庆外围油田不同完井工艺的现场应用效果,阐述了完井工艺的技术水平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装备之一。随着物探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系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文章从未来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世界主要地球物理装备制造市场仪器现状以及在用或强力推出的几种不同结构、不同数据回收方式的仪器的优缺点,阐述了未来仪器将朝着超大道数、混合型方向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断块小,构造复杂。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如何保持老油区的持续稳产显得尤为重要。弄清复杂断块的成像对于提高钻井成功率、提高采收率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原油田复杂断块的高精度地震成像工作,从叠前成像的角度出发,用变面元方法实现了高密度采样的效果,形成了一套高精度表层调查、高密度均匀采样等适合东濮凹陷特点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经过在马厂、桥口、濮卫等地区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塔中沙漠地区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塔中沙漠地区影响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野外实际试验和生产资料,对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和观测系统等环节,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采用小折射、微测井和沙丘曲线调查等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取全、取准表层静校正数据,对获得高品质的地震剖面至关重要;在潜水面下5~7 m深度井炮激发,可以保证记录有足够的能量;检波器大面积等标高组合、挖深坑埋置,可保证与地耦合效果,减小随机干扰背景,提高接收环节的质量;对不同地表条件和地质任务要求,采用相应的观测系统和施工方法,加强广角反射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资料的品质,可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地质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辽河探区以往的地震资料品质和地震采集方法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精细三维采集几项实用技术。如观测系统的优化: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和不同方向的观测系统;激发参数的优选:精细表层调查,最佳岩性激发和组合井激发;接收参数优选:加强检波器类型试验,不同区块采用不同类型的检波器,理论上分析检波组合特性,进行组合对比试验。对在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和西部凹陷采集的地震资料,采用新、老剖面对比的方法,分析了精细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厚黄土区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受地表巨厚黄土的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地震波吸收和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影响该区油气勘探的发展.为落实非地震勘探发现的柯西2号构造,在该区进行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特殊的表层结构,通过综合试验选定了最优化的组合激发参数,同时采取了检波器大基距组合接收、宽线观测系统和精细表层调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获得的地震剖面品质较以往有了质的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地质任务.  相似文献   

19.
海南福山凹陷表层及浅层火成岩异常发育,以及海陆地区的复杂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多次反射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现象非常突出,其结果是地震有效信号成像困难,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品质差。针对火成岩分布区的地震资料采集问题,从分析以往地震采集方法入手,找出采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研究火成岩与地震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针对地质任务要求及目的层反射特点,通过对多个地震采集参数进行论证,并对不同采集方案进行优选,结合本地区特殊地理、地质条件,最终确定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理念:大炮检距、高覆盖次数、小面元观测;为保证激发能量和避免多次波干扰,采用在地表风化层和表层火成岩层下激发;不同区域采用不同覆盖次数的灵活多变的采集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