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苇是白洋淀湿地中最重要的水生植物,面积约6000hm^2。介绍了白洋淀芦苇资源的分布、产.量情况,并分析了白洋淀芦苇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澄清水质、抑制藻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由于白洋淀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污染,所以最后围绕白洋淀芦苇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提出了白洋淀芦苇的生态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最佳水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白洋淀具有的特殊性,确定对应生态特征水位的各个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值,对白洋淀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采用生态学和频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水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制作频率直方图,找出最佳生态适宜水位为7.9 m.  相似文献   

3.
郝计栓 《河北水利》2011,(11):17-17,19
水是白洋淀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1996年以来.实施了20次向白洋淀调水.其中4次是引黄济淀.保证了白洋淀在连年干旱情况下未干淀.白洋淀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得以较好发挥。  相似文献   

4.
引岳济淀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奎  秦广秀 《海河水利》2005,(6):13-14,39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由于近年来海河流域的持续干旱,白洋淀的水面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拯救白洋淀,海委组织实施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调水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非点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技术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物产和多种生态服务,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从2003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白洋淀的大部分水域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TP、TN和NH3-N。通过对污染源的实地调查,发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白洋淀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除继续加强主要工业污染源控制外,如何实施区域环境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控制淀区污染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调查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生态施肥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态缓冲带和湿地生态系统等源头和径流控制措施来控制白洋淀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水体的污染造成白洋淀地区的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以致于其生态承载力下降。根据白洋淀生态系统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陆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丰水年时,水资源为中等承载,水质也比较好;但若在平、枯水年时,二者的承载力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健康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对解决我国湖泊生态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湖泊管理条例确定的最低运行水位、湖泊形态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来确定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经过计算分析,最终确定白洋淀健康生态最低水位为7.50m,并提出维持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部分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防洪减灾等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水质污染对白洋淀生态经济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白洋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根源的分析,就如何加快恢复白洋淀的生态建设,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实现白洋淀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的美称。近年,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大了对白洋淀区域的保护治理,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由于区域气候干暖化、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使得白洋淀区域存在的生态风险加大,如何管控白洋淀区域生态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白洋淀自然环境概况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平原中部,地处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承接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义河及  相似文献   

10.
水面光伏可通过组件等的遮挡作用减少建设水域蒸发损失,规模开发后形成显著的抑制蒸发的节水潜力, 如何再配置上述节水量以实现最佳水资源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结合湿地生态补水问题,以湿地优势 物种价值增量最大、湿地水资源保障能力增量最大和水源地用水效益损失最小为目标,构建水面光伏抑制蒸发作 用对应节水量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典型湿地——白洋淀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水面光伏抑制蒸发的节水可 在改善湿地生态补水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白洋淀低、中和高补水需求下,芦苇经济价值最大增加 0.5 亿、2.6 亿 和 5.5 亿元,水资源保障能力提高 61%、42% 和 28%,丹江口水库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平均最小发电损失 为 0.25 亿、0.38 亿和 0.43 亿 kW·h。白洋淀补水需求和丹江口水库来水的不同遭遇情景的配置方案表明:白洋淀 在低补水需求时,建议高流量补水时段为 3—6 月和 9 月;在白洋淀中、高补水需求时,建议高流量补水时段为 10 月— 次年 2 月或 3—6 月。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次生态补水使白洋淀摆脱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已完成的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的基础上,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方面分析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严增才 《河北水利》2011,(11):18-19
为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维持白洋淀的生态平衡.2010年河北省政府决定再次从山东位山引水点引水.途经邯郸、邢台、沧州、保定4市送水至白洋淀、廊坊市及沿途各县,主要是以保障白洋淀、衡水湖生态用水及剩余部分用于沿途各县农业用水之所需。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水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洋淀功能分析,简述白洋淀水环境的变化.探讨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对策,为恢复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好《白洋淀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水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白洋淀数字化地形图,结合白洋淀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数据,对白洋淀的水温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表明:在水生生物最佳生长水位时(以大沽高程8.0m为例),(1)白洋淀水温在水平方向上(表层以下)分布具有差异,8月前,浅水区水温较高,深水区水温较低。8月后,水平温度分布不再有差异。(2)水温垂向分布呈现分层现象。7月下旬前,垂向分层由不规则逐渐向具有规则性发展,深水区分层数稍多于浅水区分层,7月底8月初,分层极具规则性。8月中旬,垂向水温达到一致,没有分层现象,9月后,又出现新的分层.(3)表底温差在8月初一直存在,浅水区表底温差小于深水区的。8月中旬,表底温差消失,9月初重新出现。(4)从动力学、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白洋淀的水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保护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11月13日签署《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战略合作协议》。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司局相继开展新区环境评估、白洋淀治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将扎实推进协议的落实,着力支持白洋淀流域环境整治、雄安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污染协同防治、监测和执法监管体系建设、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创新、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当前水量供需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白洋淀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人手来研究,然后分析白洋淀的入淀量,得出跨流域调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营养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1992年4月和8月两次对白洋淀布点采样监测结果综合分析,查清了白洋淀水质中主要理化指标pH,DO、CODMs,以及主要营养盐氮、磷的含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采用分级评分的方法,客观地评价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及区域分布。对白洋淀富营养化的防治提出技术对策,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水位调控是恢复淀区水面面积、保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白洋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定位,提出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目标,核算不同来水情景不同水位调控目标下的生态需水量,提出未来不同情景的外调水补水量建议,为白洋淀生态补水过程决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