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新的MT视电阻率定义识别薄互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T方法中,广泛使用Cagniard定义的视电阻率。此种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不仅有明显的振荡性,而且对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反映很不明显。Basokur在此基础上又定义了一种性质更好的视电阻率,它能较好地减小视电阻率曲线的振荡性和分辨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本文将这种新定义的视电阻率用于MT方法中薄互层地电模型的正、反演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而且对薄互层的分辨率也有显著的提高,即使是较  相似文献   

2.
对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探测油气藏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同深度同规模条件下低阻背斜油气藏与高低阻互层背斜油气藏2种不同的储层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这2种模型的大地电磁测深响应,获得理论计算的视电阻率资料井分析2种模型之间的异常差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理论响应之间存在6%的相对偏差,异常偏差大于实际观测的噪声水平,能被大地电磁观测仪器有效观测到,表明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分辨能力,能用于识别不同类型储层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法(MT)能明显地改善常规MT观测资料的质量,已见报道的远参考MT的参考点设在距离常规MT观测点4.8km处。短距离的远参考不便于进行大面积的MT勘探。为了了解长距离远参考MT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利用V5-2000仪器系统进行了一次长距离远参考试验;同时还进行了距离仅2km的近参考和距离达1000km的长距离远参考观测,并分别利用近距离和远距离参考资料对常规MT测点资料进行了参考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长距离远参考能有效地压制常规MT观测点的局部噪声。利用近距离和长距离参考点的磁场对常规MT测点进行远参考处理获得的视电阻率资料一致性很好,说明了远参考点可以设置在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而且与纬度差没有关系。因此在进行大面积勘探或在利用近距离参与无法压制区域性噪声时,可将参考点设在1000km之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静态偏移问题,利用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对实测MT资料进行静校正处理。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可以进行压制MT中的静态偏移,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5.
测量岩石电阻率参数的常用方法有实验室测定、地表小四极测量和电阻率反演,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在没有钻井,不能用井旁电测深资料反演地层电阻率的情况下,可用地表小四极法测定岩石电阻率。但其测定值与井旁电测深资料反演的电阻率值之间存在一个系统差,不能用于大地电磁测深等资料的反演解释。为此,探讨了岩石电阻率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将地表小四极法观测的岩石电阻率值用孔隙度来标定的方法。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标定后的电阻率值与井旁电测深资料反演的电阻率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大地电磁测深“正演修正法”一维反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地电磁测深一维层状介质反演方法--“正演修正法”。“正演修正法”通过比较实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和一维正演计算的理论视电阻率曲线,依次修正每一个电性层的电阻率和厚度。因为该方法将地下介质划分成与观测周期点数一样多的电性层,在纵向上它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观测资料所能反映电性层的分辨能力。在MT固有的等值性范围内,“正演修正法”能正确恢复各电性层的电阻率和厚度。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稳定收敛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所测得的大地电磁测深曲线都受到了介质水平不均匀的影响,其解释不能真实地反映地电断面的性质。为了改善大地电磁测深的地质效果,本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高阻地垒型构造上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曲线,讨论了地垒的高度、宽度、中间高阻层电阻率及侧面倾角等因素对视电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大致给出地下构造的形态;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对某些地电参数作出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大地电磁测深“降维逼近法”二维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MT反演方法--“降维逼近法”。该方法将每次二维反演迭代分解为二维正演和每个测点的精确一维反演两个过程。因此,在算法过程中避免了偏导数矩阵求解和大型反演方程组求逆两大难题,同时,每次迭代只需一次二维正演,从而加快了反演速度,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稳定收敛、实用有较为精确的方法。降维逼近法反演的最大横向分辨率等同于MT测点点距,纵向分辨率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观测数据所能反映的构造分辨率。在MT固有的等值性范围内,降维逼近法能较好地恢复地下电性构造的形态。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该反演方法比同步阵列大地电磁测深(SAMT)和连续电磁剖面法(CEMP)等MT方法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在大地电磁测深法中,分析大地电磁响应曲线的变化特征是其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以断层构造为例,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计算出TE、TM模式的视电阻率值和相位,并且绘制了大量的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通过对TE、TM曲线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到了TE、TM视电阻率曲线形成的“喇叭”形状以及“放大器”和“均衡器”特征等认识,根据曲线的这些表现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该测区可能存在断层构造。文章还建议将该方法应用于地垒、地堑、背斜等其它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0.
水域MT勘探电磁信号分离采集的视电阻率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水域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勘探中,因接收磁信号的探头难以在水底精确布设,只能布设在岸上,因而必须电、磁信号分离采集,这势必导致接收的电、磁信号不在同一界面上,由此计算出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需要进行校正。本文通过层状介质不同界面上电磁场及阻抗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将实测资料改正到水面或水底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计算公式。经理论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应用,证实所述改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地电磁测深中视电阻率曲线的静态畸变问题,作者提出了用瞬变电磁测深校正MT曲线静态位移的方法技术,并利用此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开展了MT实测资料的静校研究,通过对静校前后MT资料的解释对比分析,说明了用TEM法校正MT曲线静态位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感应测井在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测井资料解释的精度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文中对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结合实例,说明在薄互层、高束缚水、高侵入型的低阻油层等方面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求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德明  褚人杰 《测井技术》1992,16(2):142-146
在淡水水淹的地层中,由于注入水的电阻率大大高于原生水电阻率,使新打的调整井水淹层的电阻率很高,有时甚至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往往把水淹层解释为油层,这主要是由于水淹层内的地层水电阻率求不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然电位(SP)曲线直接求水淹层内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阿尔奇公式在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岩电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阿尔奇公式中的地层电阻率因素都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把渗透率直接引入阿尔奇公式中求地层电阻率因素效果好;而影响含水饱和度指数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采用距离校正法可有效地改善地层电阻率指数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使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把不同沉积环境、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储集层有效地统一起来。运用修正的阿尔奇公式有效地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图5参1(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5.
复电阻率法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祥  雍凤军 《石油物探》1996,35(4):111-118
本文阐述了复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方法,处理解释流程以及该方法油田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复电阻率作为非地震物化探系列方法之一,用于直接找油才是近几年的事情。通过数年来的试验生产工作,取得了令地质专家满意的地质效果,说明将复电阻率法用于直接检测油气是有其生命力的,应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Fractures appear predominantly in brittle rocks; hence in consolidated formations they are usually sub-vertica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group of more or less parallel fractures. Vertical fractures refer to the high-angle events (parallel to the borehole) while the horizontal ones indicate the truly horizontal or sub-horizontal events. The unfractured parts of the block matrix in hard rocks are slightly affected by invasion. Added, fracture aperture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Dual Laterolog (DLL), which includes the deep (LLD) and the shallow (LLS) resistivities.The area of study is Rudeis-Sidri area, Gulf of Suez, Egypt. Nine Wells were selected for applying the present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of Nubia Sandstone Formation in the considered area. The technique depends o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deep and shallow laterolog in case of vertical fracture and the sharp reduction of LLS log in case of horizontal fractures. In high-contrast form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fracture aperture can be done if mud conductivity is also known. Also the dipping of the detected fracture is calculated to ensure the type of fracture.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ed fractures are generally short vertical fractures with a few numbers in the Nubia Sandstone Formation which cannot be the main factor in production (if present) of thi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火山岩岩性、储层的复杂性,导致火山岩岩石物理基础研究难度较大。为加强火山岩岩石物理基础研究,提高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的精度,本文模拟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测量16种岩性、105块岩样在干燥、饱含气和饱含水状态下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等参数,研究温度、(静岩)压力、孔隙流体压力、不同流体饱和度对波速的影响,并进行不同岩性、含不同流体性质的岩石物理参数特征分析,以期直接进行火山岩岩性、储层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密度和纵波速度交会可以很好地区分基性、中性和酸性火山岩岩性;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交会可以很好地区分火山岩中的水层和气层。  相似文献   

18.
测定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物形成和分解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设计的水合物实验装置,以99.9%的甲烷气体—3.5%氯化钠溶液—南海沉积物为研究体系,模拟测量了温度周期变化下海底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过程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生成时,沉积物电阻率增大。水合物初始成核时,沉积物的电阻率从4.493Ω·m减小至3.173Ω·m,随着水合物的大量形成、聚集,沉积物的电阻率增大至3.933Ω·m,最后随着松散的水合物逐渐老化致密,沉积物的电阻率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至3.494Ω·m。当水合物分解时,沉积物电阻率减小。沉积物的电阻率随水合物的分解从6.763Ω·m减小到2.675Ω·m,最后趋于稳定至2.411Ω·m。温度震荡可促进沉积物中高饱和度水合物的形成,并且沉积物的电阻率随水合物饱和度增加而增大。样品的水合物饱和度从初次水合物生成时的21.80%增大到水合物再次生成时的82.17%,其电阻率从3.494Ω·m增到6.763Ω·m。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灯影组以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优质储层发育普遍受岩溶作用影响。川北米仓山地区早古生代为一个范围相对稳定且露出水面的陆地,在桐湾期与川中古隆起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通过重点剖面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及镜下观察,对灯影组二段和灯影组四段(下文简称“灯二段”和“灯四段”)不整合岩溶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灯二段储层表现为葡萄状白云岩发育顺层、穿层溶蚀洞缝;而灯四段则以砂糖状白云岩晶间孔、藻纹层白云岩针状溶孔和角砾间孔隙为主,与前者相比灯四段表现为更多类型且更为发育的储集空间。灯二段、灯四段不整合面附近碳、氧同位素值由底及顶有逐渐变低的趋势,且灯四段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比灯二段整体较低,在纵向分布上更为偏负。综合说明了桐湾二幕较桐湾一幕构造抬升更为强烈,灯四段较灯二段受表生岩溶剥蚀影响更深,反映了桐湾运动不整合对灯影组储层发育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Recently,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the high gamma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These high gamma sandstones have logg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sandstones, which influenc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Zhang et al (2010) proposed that the high gamma sandstone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might be the result of re-deposition of homochronous sedimentary tuffs or previous tuffs as a part of the sandstone. However, we present a different viewpoint: 1) few tuffs or tuff debri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high gamma sandstone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2) high gamma (or high Th content) sandstones of Yanchang Formation are not related to either clay minerals or feldspar; 3) the heavy minerals in the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re dominated by zirc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ly high Th and U contents, up to 2,163 ppm and 1,362 ppm, respectively. This is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high gamma anomal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high gamma value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sandstones might be caused by zircon with high Th and U contents in sandstones rather than from the tuff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