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部分换芯法处理人工挖孔桩质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纲 《建筑技术》2002,33(4):267-268
某新建高层综合楼(办公兼科研用) ,地下1层 ,地上19层 ,框剪结构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由于施工时对地下渗水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部分返工。1施工概况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由地表往下分别为 :灰黑色杂填土(由建筑垃圾、混凝土及粘土组成)、褐红色粉质粘土、褐黄色砂砾石、残积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推荐承载力标准值fa=600kPa)与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以上均为紫红色) ,属我国华南地区较典型的砂砾下风化岩地层结构 ,设计要求桩底持力层落在入岩1倍桩径的中等风化岩上。本工程共52根桩 ,桩…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长沙市地铁3号线长沙火车站基坑工程为载体,研究了为防止基底垫层下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遇水软化,保证地基承载力,并使底板防水卷材和混凝土顺利施工的对策。同时结合安全、环境、质量、工期等控制因素,采用了集水井降水、二次垫层浇筑、双液注浆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底涌水,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施工难度、节省费用,对原设计采用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持力层进行调整,对调整后的砾砂持力层进行桩端注浆,以提高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经静载试验检测,承载力超过原设计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持力层时设计要求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同时桩长缩短了约14m,经持力层桩端注浆优化后经济效益显著,与原设计相比单根桩能够节省成本5 208元。  相似文献   

4.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当地基上浅基础沉降量过大或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一般都采用桩基础。对人工挖孔大直径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人工挖孔大直径灌注桩施工中应注意的施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娄底市经开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工程经验和试验结果,对泥质粉砂岩的钻探工艺、风化带的划分以及对该岩石地基承载力计算时的折减系数进行了探讨,对娄底市经开区各地层的钻进工艺提出了合理建议,相关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尤 《中华民居》2013,(1):227-228
该工程采用中风化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作地基持力层,用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计算出来的地基承载力分别为2000kPa和1800kPa,经现场岩基载荷试验,中风化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分别提高到了3333kPa和3000kPa,均提高了67%。承载力的大幅提高大大节省了基础工程造价,为业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强夯加固泥质粉砂岩填土地基过程中掺入凝灰岩块石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在4块25m×25m的试验区上进行了泥质粉砂岩和凝灰岩开山块石体积比分别为1∶0、1∶0.5、1∶1和1∶2配比的填土地基强夯现场试验研究,通过现场的夯沉量、载荷试验、波速试验的检测结果对强夯加固效果作出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1配比的填土地基经强夯加固后不仅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工程时效性强,故适当控制泥质粉砂岩中块石的比例,强夯后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及密实度。  相似文献   

8.
<正>砂石地基基础不仅能减少地基变形、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还可加速下部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减少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提高地基土质强度,避免地基土发生塑性破坏,同时还具有就地取材、工艺简单、便于施工、造价低廉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础下部持力层软弱、地基承载力及变形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要求的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同,结合当地资源、施工条件,因地制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的增层加固,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基评价问题。 直接增层法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原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外套结构增层应按新建工程要求确定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计算结果不能满足直接增层要求时,可通过地基处理,基础加固或采用外套结构另设新基础等方法加以解决。 1 粘性土、粉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1 经验法 当地有成熟经验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无成熟经验时,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直径挖孔灌注桩作为高层建筑及多层建筑的基础已被广泛采用。工程实践表明,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施工简便、无燥音、无震动、质量易保证、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重庆地区基础的持力层一般建在岩石层上(如砂岩、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等),尤其是大直径挖孔桩基设计中,通常均将桩尖设在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上,做成嵌岩端承桩,以取得较高的单极承载力和充分利用破身混凝土的强度。然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建筑物基础范围内岩性不一,出现砂岩与泥岩互存,或者中风化岩、强风化岩或微风化岩相互交替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山区风化程度高的岩基塔位采用挖孔基础,包括直柱挖孔桩、坛子型嵌固、扩底掏挖等3种模型。通过在强风化软岩中开展17组不同模型的挖孔基础上拔试验,分析基础承载性能与破坏机理。荷载位移曲线表明:浅埋时基础呈线性状态分布,深埋时呈缓变型分布;地表竖向位移变化规律表明,基础周围出现显著裂缝表征着基础即将整体破坏,破坏状态为基础本体与周围土体被整体拔出,基础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基础破裂角随埋深迅速降低,但达到一定埋深后破裂角基本不变;强风化软岩的岩石等代极限剪切强度取32kPa;以单位体积混凝土能承担的上拔承载力为准进行经济性分析,扩底掏挖型模型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足尺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囊式扩体锚索在兰州全风化富水砂岩中的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浆护壁方式成孔扩孔,即可以防止全风化岩塌孔,又可以将岩屑有效地置换出来。选用合适的高压旋喷压力、复喷次数、进尺速度和水灰比,能够保证扩体段扩径达到设计要求。与普通锚杆相比,囊式扩体锚索在承载力和力学性能方面均有显著提高;通过对锚索扩体段的开挖验证,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对周围富水砂岩没有扰动,并且能够在防腐和耐久性方面提供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某高层建筑为31层剪力墙结构,设计采用墙下冲钻孔灌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为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经钻芯检测,桩端全断面未达持力层,未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一系列分析比较,本文提出几种设计处理方法,经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既经济又安全,较好地满足了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玉新 《山西建筑》2012,38(8):65-66
以某桥梁工程深基坑开挖施工为背景,简单介绍了深基坑井点降水的设计方法与施工程序,实践证明:井点降水法在该桥梁承台开挖中的应用,确保了施工质量,同时降低了成本,达到了预期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花岗岩类的硬质岩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抗震性强的特点,被许多重要建筑物所采用,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层建筑物。但往往此类基岩的层面不够“平整”,基岩层面的变化对基础的设计、施工,尤其是桩基础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某高层建筑进行地基勘察的实例,总结了花岗岩地区风化岩层的几个特征及其在工程勘察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骏 《住宅科技》2004,(10):18-20,24
目前上海地区住宅桩基桩型主要有三种,具体使用须考虑地基、承载力、持力层、环境、工期、经济等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邻近浅基础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繁华地区进行基坑工程施工,需要重点考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论文以深圳某地铁基坑工程为例,模拟了深基坑内降水条件下的基坑开挖过程,分析了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邻近浅基础建筑物沉降及支撑结构的变形。研究表明,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有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在浅层土开挖时尤为显著,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降水产生的作用逐渐减弱。另外,降水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土体开挖卸荷本身。连续墙嵌固在中风化岩中的方案与连续墙嵌固在微风化岩中的方案相比,邻近建筑物平均沉降有大幅增加,差异沉降也有小幅增加。同时,连续墙的底部侧向变形大幅增长。本研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建筑物的保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浅层强风化炭质页(灰)岩进行深入的勘察检测和分析,将原设计的冲(钻)孔灌注桩优化为筏形基础,介绍了浅层地基土承载力取值、筏形基础浅埋稳定性分析、基础沉降预测等关键问题和沉降实测数据反演结果,对软硬不均地基上的筏形基础提出采用统计方法预测沉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真空井点降水技术是目前深基坑施工中较为先进可靠的降水、止水技术。该技术在地层中形成的"小降水漏斗"和"真空止水帷幕",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基坑内土层的含水率,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增加土层的承载力,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缩短施工周期、节省施工空间、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铁四号线大雁塔-后村站区间,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为地下潜水,暗挖段隧道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降水深度在底板以下1m,施工设计采用“管井降水”形式,在降水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采用增加管井的数量的补救措施,使基坑内外结合降水,通过计算在基坑内增加2口降水井并启用备用管井,利用原有基坑外设置的降水井和基坑内增加的降水井进行内外结合同时降水,以满足正常施工需求,降水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做到了无水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