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闸述了循环釜式间歇蒸馏分离多组元热敏物系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是热敏物料在减压或真空条件下间歇蒸馏的有效方法,其设备也是行之有效的。本文讨论完成分离任务所需总操作过程的情况,仍只研究多元物系x_1,x_2…x_c中只含—个热敏组份k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带有中间贮罐的间歇精馏塔蒸馏顺序的问题,对上下塔段采用对称的计算方法,以上下塔段轻重组份蒸出时间为依据,确定中间组份序号。算法简便,在分离多组份物料时能确定合理的出料顺序。  相似文献   

3.
对于间歇蒸馏合成及其过程设计而言,一种快速而准确地模拟间歇蒸馏操作的模型是非常有用的。本文作者使用连续蒸馏设计中的芬斯克-恩德伍德-吉立兰方程,开发了一种简捷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伴有简单蒸馏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静  周月莲  李春利 《石油化工》2004,33(12):1142-1146
提出一种伴有简单蒸馏的间歇萃取精馏的操作方式。新操作方式是在普通间歇精馏塔的基础上,在精馏塔底部连接一个间歇精馏塔釜和一个简单蒸馏釜。在精馏过程中,混有溶剂的塔内液相不流回塔釜,而是流入塔底简单蒸馏釜,经简单蒸馏的汽相返回塔釜,而富含溶剂的液相留在简单蒸馏釜中。以乙二醇为溶剂分离乙醇水物系的分析操作结果表明,与普通间歇萃取精馏操作相比较,新操作方式克服了普通间歇精馏操作中塔釜容积过大的问题,同时具有在操作过程中塔釜温度上升幅度很小、操作时间短、溶剂回收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短程蒸馏具有真空度高、压力降小、传热和传质效率高的特点,在分离高黏度、高沸点、热敏性物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实验证明了短程蒸馏可用于分离N4016橡胶增塑剂和150BS光亮油的混合物料,并探索了操作温度、压力、进料量3个因素对轻组分收率的影响。通过产品性质分析和对比发现,与常规减压塔板分离相比,短程蒸馏对馏程选择性较差,但对黏度有极强的选择性。短程蒸馏有利于改善150BS黏度和倾点,但黏度指数略下降,150BS总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筛管先期防砂完井技术在水平井中应用日益广泛,胜利油田为国内水平井发展最快、应用规模最广的油区。由于注水注气井的高温高压工况,完井管柱受热膨胀变形损坏,大大影响了作业效果。为提高完井工具的可靠性,改善完井管柱的受力状况,本文建立了水平井筛管管柱的有限元模型,在对筛管管柱注汽条件下热应力分析基础上,研制了新型套管热敏式补偿器,并在胜利油田多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热敏式补偿器可有效缓解水平井筛管的损坏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阿尔巴克拉原油为模型,对高酸原油中石油酸分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实沸点蒸馏分析,表明间歇蒸馏过程中部分石油酸类化合物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脱羧反应,不利于分子结构特性的研究。借助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常减压装置中馏分油的酸性氧化物进行了组成及结构分析,认为相对丰度均为:O2>O1>N1O2>N1O1>N2O1;各馏分油中O2类石油酸化合物分子的等价双键数(DBE)值范围在1~19,碳数范围在C10~C54;丰度较高的化合物分子碳数集中在C25~C30之间,DBE值为2~4附近;采用碱醇液萃取的方法对环烷酸进行了富集和红外光谱分析,推断原油及馏分油中存在的石油酸分子以环烷酸类为主,羧基连接在环烷酸的侧链上且侧链的碳数一般不超过5。  相似文献   

8.
新兴精细化工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4 间歇过程的安全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连续过程相比,间歇过程由于有更多的反应物同时存在于反应器中,因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尽管间歇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应当包括整个操作过程,如存贮、物料传送和公用事业等,但最关键的还是反应单元.理想情况应是在工厂设计之前考虑安全评价问题.间歇反应过程的危险性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与非控制的放热和分解反应有关的化学反应危险性;二是操作危险性,如物料易  相似文献   

9.
蒸馏是化工生产中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重点对蒸馏装置塔釜物料循环泵使用中的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实践验证了改进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0.
国内简讯     
<正> 冰醋酸新蒸馏塔江门溶剂厂生产冰醋酸的工艺设备以往采用填料塔间歇蒸馏法浓缩,生产不能平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多为二级品,不能生产一级品,原料消耗及能源消耗均较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在华南工学院帮助下重新设计了一个蒸馏塔。该塔以华南工学院研制的新型共轭瓷环为填料,连续蒸馏代替原间歇蒸馏。新塔投入生产以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一级品率平均达到22.5%(最高可达52.3%),产品中甲酸含量从0.35%下降为0.066%,主要原料乙醇及能源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丙酸甲酯-甲醇二元体系的压力敏感特性,以最小年总费用(TAC)作为经济评价指标,对变压精馏分离工艺进行了模拟与优化,并在常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以实现节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常规分离工艺高压进料时,高压塔塔板数为41、回流比为1.5和进料位置为第33块板以及低压塔塔板数为39、回流比为2.0和进料位置为第17块板时TAC最低,为593.00万元/年。将热集成技术应用于常规工艺中,优化后的分离工艺均能实现物系的高效分离。相比于常规变压精馏,部分热集成变压精馏与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分别可以节约44.57%与41.94%的能耗,同时可以节约23.84%与32.59%的TAC,主要原因是热量集成使得蒸汽费用与换热器费用降低。优化后的两种工艺分离效果显著,且能耗与TAC均较低,可为工业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机热载体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加热系统。热稳定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能够反映油品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及聚合的倾向。以DIN 51528-1998《未使用过的热传导液热稳定性测定法》作为参考标准,对SH/T 0680-1999《热传导液热稳定性测定法》进行修订,建立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该标准要求使用毛细管色谱柱、报告终馏点为538 ℃以前的馏分沸程结果、保证仪器温度均匀分布、试验时间不少于720 h。修订后的标准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反映不同类型有机热载体在不同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发酵法的丙酮-丁醇精馏工艺中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在醪塔增加一个侧线出料,醪塔的侧线与塔顶出料分别从不同位置进入丁醇塔,并增加丁醇塔的塔高,同时将丁醇塔内的分相罐移至塔外。采用PRO/Ⅱ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优化后的丁醇塔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的丁醇塔为40块理论塔板,两股进料位置分别为第8块和第14块理论塔板,回流比为4。在此条件下,丁醇塔塔顶馏出物中水的质量分数由8.56%降为2.18%,丁醇的质量分数由2.71%降为微量,蒸汽消耗量与原丁醇塔相比降低了52.6%。工业试运行结果与优化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热管改善油井井筒流体温度分布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寻求经济节能的改善热敏感性原油井筒流动特性的工艺技术,基于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工作原理,提出了利用热管改善井筒流体温度分布剖面的方法.结合井筒传热模型及耦合热管传热理论建立了热管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论证了热管改善井筒流体温度分布的原理及技术可行性.现场试验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前提下,利用热管可以实现利用深部流体自身部分能量提高井筒上部流体的温度,进而改善井筒温度分布剖面.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以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 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液相色谱法》作为车用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的仲裁方法,但在使用该方法检测某些样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同色谱柱分离顺序不一致、色谱柱系统稳定性差以及单环和双环芳烃交叉严重导致定量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6.
A thermal-stage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was used to study the phase separation behaviors of three typical Chinese petroleum vacuum residua (Daqing, Shengli, and Gudao) during liquid-phase carbonization process. The resulting observations show that during thermal reaction, phase change occurs in two stag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during heat treatment and colloidal stability of vacuum residua on phase sepa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7.
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中段循环取热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应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某炼化公司3.6 Mt/a的常压蒸馏塔(简称常压塔)进行模拟,考察常压塔中段循环取热对各产品产量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解释了造成该影响的原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中段循环取热分配优化的相关原则,为装置的稳定运行、生产方案调控及节能降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苯、甲苯、二甲苯(BTX)分离的普通流程、热泵流程(包括常压直接序列热泵流程、常压间接序列热泵流程)和热集成流程。提出了新的BTX热耦分离流程,它由预分塔和主塔构成,通过预分塔使轻、重关键组分分离,主塔则对预分产物进一步分离,得到目的产品;并提出相应热耦流程的模拟方法。使用流程模拟软件对常压直接序列热泵流程、常压间接序列热泵流程、热集成流程、热耦合流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设计,在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对各流程进行了有效能分析。常压热泵流程由于压缩机功耗大,损在109 GJ/h左右;热集成流程换热物流温位匹配合理,泵及压缩机损也小,在90.1 GJ/h左右;热耦合流程再沸炉内传热损较大,主塔塔顶汽不能用于加热工艺物流,冷却损大,在103 GJ/h左右。最终确定热集成流程是BTX分离过程的能量集成最优流程。  相似文献   

19.
用DTA技术对导热油热稳定性进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克俭  李浩明 《润滑油》2000,15(4):27-29
用DTA技术,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氯氛中对导热油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并探讨了以热分析垭地热油最高使用温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