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集散式细纱机计算机监测系统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景峰  秦兰双 《纺织学报》2009,30(6):126-130
根据细纱车间在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需要,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设计了一种分散式采集、集中式管理的细纱机计算机监测系统。利用多线程技术、串口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总线技术实现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安全性设计,以及系统软件的主要管理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满足了车间生产管理的需要,实现了细纱车间的网络化管理,促进了纺织企业生产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筒并捻车间计算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筒并捻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更好地推动纺织企业的发展,对车间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C/S模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车间生产管理模型,利用多线程技术、STL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对基于多线程的数据采集技术、系统数据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并介绍了系统的管理功能、数据库结构设计以及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满足车间生产管理的需要,并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纬编车间生产过程复杂,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利用B/S框架、云数据库技术、ASP.NET技术,并将C#作为后台语言,开发面向针织企业纬编车间的网络化制造执行系统。详细介绍纬编制造执行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接收与处理程序、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制造执行系统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可实现纬编车间从订单计划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足车间生产管理的需要,对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纺织企业筒并捻车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对车间的生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需求的分析-基于LAN构建了C/S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串口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功能、数据库的设计、通信和数据采集技术.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管理功能、优点以及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实现了从制定计划到生产过程监控,再到生产数据的各种统计分析,促进了纺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纺织企业综合生产统计与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纺织企业生产统计工作业务流程的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设计原则,结合纺织企业各生产车间、部门在生产统计方面的实际需求,构建了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系统体系结构,借助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及组件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并对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特点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了生产统计信息的网上传送和业务数据的共用,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纺织厂整理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整理车间设计了一种网络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关系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进行了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并对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提出了3种优化方法,同时,对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系统特点以及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证明,系统的成功应用,基本解决了整理车间生产管理水平落后、信息化发展缓慢的现状,实现了生产信息的动态管理,促进了纺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合纺织厂筒并捻车间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借助企业内部局域网构建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串口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数据采集技术,并对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该系统实现了筒并捻车间生产管理的网络化,促进了纺织企业生产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某农机加工装配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解决车间任务管理控制调度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为了实现任务图纸文件的电子化管理,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根据分析企业的生产特点,提出了基于B/S结构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以任务分配调度管理为核心的农机行业MES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各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对车间的管控。有效地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细纱车间生产管理现状的研究,结合实际生产管理发展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细纱车间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了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以及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几个关键要点,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以及系统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该系统实现了细纱车间从制订计划到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数据统计的网络化管理,促进了纺织企业生产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经编车间生产情况复杂,无法及时获取机器运行维护状态的问题,结合实际需要,采用B/S开发结构、SQL Server数据库、C#编程语言、ASP.NET Web应用程序等软件,开发一款基于SQL数据库的经编机故障诊断与查询系统。重点论述该系统框架结构、数据库建立与条件约束、Web应用端开发与设计,并对系统所使用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系统基于数据库和互联网,可满足企业管理者对经编机运行状况的实时查询与监控,对机器故障信息的诊断和查询,为企业生产提供便利,对管理者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经编制造执行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过程复杂、数据缺乏有效分析处理、数据展现形式不够直观和系统存在安全漏洞4 个突出问题,针对经编生产管理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经编制造执行系统。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着重分析了通过紫蜂协议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快速采集生产数据,建立数据完整性约束和链路层协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利用互联网前端设计技术实现经编车间数据可视化和安全性设计关键技术的具体内容及在经编制造执行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运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采集经编车间生产数据,实现对生产数据的高效处理并提供可视化数据展示,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使用ZMY5/1J型机器生产双针床贾卡提花间隔织物网布与普通间隔织物的网布最大区别是采用了压电贾卡控制系统技术。介绍了压电贾卡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三针技术及ZMYCAD花型设计软件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了使用该机器编织提花间隔织物的工艺设计及编织工艺。  相似文献   

13.
郑宝平  蒋高明 《纺织学报》2022,43(7):186-192
为解决目前经编机数据管理复杂、经编数据安全性差以及无法实现工艺文件远程传输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云服务器的经编机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经编机数据建模及系统原理分析,在选配的云服务器上对云数据库表进行设计,并在搭建文件传输平台上设计了文件传输方案;然后从横移和送经控制参数计算分析,采用二进制文件、数据表以及配置文件方式对主控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封装,实现云服务器和主控系统数据交互。结果表明:采用该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经编机数据远程管理,云服务器获取的经编机数据稳定可靠;同时经编机工艺文件快速安全载入主控系统,实现工艺文件的远程传输,并且主控系统封装的配置文件完整有效地上传至云服务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针织装备信息交互中数据的碎片化、半结构化和信息异构而导致的数据语义完备性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OPC统一架构(OPC UA)框架下构建针织装备信息模型的方法。建立了针织装备3个维度的结构化语义信息,设计了形式化的信息建模过程,从数字化针织生产车间整体模型和针织装备结构的角度建立了针织装备信息模型,包含属性集、组件集、配置信息等结构,并从针织装备数据变化频度、数据优先级、相关性等方面对信息模型作了优化。对比了针对针织装备OPC UA服务系统的实现方式,利用UaExpert SDK开发了针织OPC UA信息模型独立服务器,并对针织装备信息模型的互联互通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OPC UA框架下构建的针织装备信息模型实例的方法是可行的,其在模型架构、语义结构、技术实现方面均有改进,并具有语义完备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汤梦婷  蒋高明  王薇  高梓越 《纺织学报》2018,39(10):143-148
为打破单机版经编 CAD 软件的使用局限性,实现快速设计、快速仿真、虚拟展示、工艺计算、数据实时交 互等功能,开发了一款基于互联网的经编针织物 CAD 系统。根据经编组织的编织规律和垫纱数码,建立垫纱图绘 制及穿纱绘制的三维矩阵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实现对仿真图的花型提取及循环处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送经量的估算等功能;最后利用 VS 开发环境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根据互联网技术原理,构建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完成交互设计,利用云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存储与调用。最后利用发布后的系统进行简 单经编方格织物的工艺设计,验证基于互联网的 CAD 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短纤纱经编生产强力低、毛羽多、延伸小、捻度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总结了短纤纱经编生产中的整经技术、高速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和全成形经编生产技术的发展及生产应用。通过梳理经编用短纤纱成纱质量要求,包括纱线断裂强度、表面毛羽和延伸性能等,进一步分析了短纤纱经编整经技术、短纤纱经编织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介绍短纤纱经编产品在衬衫面料、内衣面料、裤料、蕾丝面料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生产情况,对短纤纱经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了短纤纱经编生产技术将持续向特色化、高档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编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编具有生产高效、花式多样和结构灵活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加工方法。随着压电陶瓷贾卡技术、伺服电机驱动技术、CFRP技术和集成控制技术在经编装备上的成功开发和应用,经编技术在机器高速化、控制集成化、功能多样化、操作便利化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对现代经编技术特点、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智能化、高速化、优质化等经编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