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很久以来,在研究某些含有合金元素的钢的配火过程时,会经发现到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当这些钢在100~400℃的温度范围内配火时,随着配火温度的增加,钢的硬度发生相对的逐渐降落,而当进一步增加配火的温度时,则硬度的降落完全停止,有时且会使硬度增加到比淬火后还高的情况,这种硬度的增加达到某一极大值之后又形降落。最早被研究的对象:是含有大量合金元素的高速钢。淬火高速钢于300~400℃范围内配火后的硬度为59~62Rc;但在更高的温度范围(500~600℃)内配火时,硬度会增高到64~65 Rc。这种合金钢在高温配火后所发生的硬度增加,在一般文  相似文献   

2.
钢淬火的时候,淬火介质在两个温度范围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1)靠近600℃。在这个温度需要有足够的冷却速度,以便阻止奥斯体的分解。 (2)靠近200~300℃,也就是大多数钢形成马丁体的温度范围。钢料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冷却愈慢,那么由於这种淬火介质而使钢料中产生内应力和裂纹的危险也愈少。 理想的淬火冷却曲线如图1。 在两个温度阶段中,钢在各种冷却介质中的冷却速度按照C.C.施坦恩别尔格的试验如表1。 采用水作淬火剂时,在650~200℃的温度范围冷却都很剧烈,所以时常会使淬火零件产生裂纹和变形。热水可以减少 550~600℃时的冷却速度。但…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的碳钢和合金钢为了改善性质都要经过淬火和回火。大家知道,淬火时,在铜内将产生很大的剩余应力,这应力有时大至超过了钢的强度,形成了淬火裂纹。 这篇论文是研究在淬火时产生裂纹的原因,和探讨减少引起裂纹的淬火方法。 一、淬火时在钢内引起裂纹产生的原因 加热到具有奥氏体组织的钢,在快速冷却时分为二个温度区:第一个温度区──钢从加热温度冷却到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丁体的温度,第二个温度区──从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丁体的温度冷却到冷却液的温度。 在第一个温度区只发生奥氏体的冷却作用,而在第二个温度区──奥氏体冷却并转…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节译Ю.A.格列尔等所著:高速钢和高铬钢残留奥氏体的抗■火稳定性一文,译者并参考了P.彼森和TL·克拉恩(6), B· П ·顾塞宁( 7) M· 柯恩(10)等人的文章略加补充。目的在于说明高速钢淬火后在■火前的室温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化,消弱■火作用的问题。 残留奥氏体不同的抗■火稔定性(即残留奥氏体在■火后,冷却过程中不易转变成马氏体的性质),是由于不同的淬火温度所引起的。提高淬火温度,增高了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增强了奥氏体的抗回火稳定性。但是,对于高速钢来说,这种原因不能算为主要的,在一般淬火温度(P9是1220~1250℃; P…  相似文献   

5.
防止高速钢刀具淬火时的变形和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图一]为18/4/1高速钢(相当于苏联的P18高速钢和我国的18高速钢)奥斯田体等温转变图。很明显地由图可见,奥斯田体的等温转变可分为三个区域:波来体区、本耐体(Bainite)区、和麻顿赛体区。波来体和本耐体区间有一个奥斯田体最稳定的区域。现行的高速钢热处理规范中,广泛地采用了分级淬火法;即将刀具从淬火加热温度淬入450~  相似文献   

6.
高速钢(二)     
5淬火时的转变: 标准成份Pф1钢之临界点(开始产生奥氏体)约在800°C左右。当加热到900°C时,组织中仍保留有α-相,在900~950°C以上组织由奥氏质与炭化物组成,提高温度促使炭化物溶解(图6)及奥氏质颗粒的生长(图7)。 在 1320~1350℃产生熔融,淬火后,呈现来氏体的共晶(图8)。 当温度更高时,呈现δ-相(类似普通钢之屈氏体的均匀散 的α-固溶体舆炭化物之混合物。析出炭化物之存在说明,肖高温(1350℃)及低温(室温)时碳在铁中不同的溶解度(图9)。 提高淬火温度使奥氏体中合金元素增加(最显著的是钨,图10),剩余炭化物之成份保持不变(图11…  相似文献   

7.
高速钢传统退火软化能耗大、周期长、成本高,已成为生产中难题。下面介绍几种高速钢快速软化退火法,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低温快速急冷退火 高速钢传统等温软化退火一般是将钢加热到下临界温度A_(cl)~A_(cm)之间,保温4~6h,然后以30~40℃/h的冷却速度随炉冷至低于A_(rl)以下20~30℃,保温5~6h,完成球状珠光体或索氏体转变,再随炉冷至≤500~550℃,出炉空冷,周期长达几昼夜。低温快速急冷退火(图1)是将高速钢加热至A_(cl),下临界温度以下20~30℃,电炉加热保温3~5h,盐浴炉加热保温1.5~2.5h,完成球状珠光体或索氏体组织转变,然后快冷(水冷、油冷、空冷均可),获得33~38HRC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相似文献   

8.
炭素工具钢     
一化学成份 切削工具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超过被加工物质的很高硬度。制造切削工具的钢,在热处理以後,硬度必须在60~65HRC的范围。钢的退火硬度和淬火马丁体的硬度决定於其中的含炭量,钢中含炭量和硬度及显微组织的关系示於图1。 随着含炭量的增加,曲线分开,钢在完全淬火冷到室温以下时,残馀奥斯体转变为马丁体,这时硬度达到最大值。平常工具在淬火情况下,总归是虚线,随着含炭量的增加(工具钢至少应大於0.6% C),马丁体的硬度和耐磨性都增高,假定在钢的组织内存在着细而均匀分布的、较硬的包留物时,耐磨性显著地增高。因此,为了保证获得在…  相似文献   

9.
C.C.斯顿别格及B.И.舊津的关于在高速钢中奥斯田体变化的研究报告,曾引起冶金学家们对下列两种现象的注意: (1)残余的奥斯田体不是在加热时,也不是在配火温度的保温时间中,而是在配火后的冷却期间中变成麻顿赛体。采用多次配火可以把所有的残余奥斯田体完全变成麻顿赛体。 (2)初期奥斯田体,经在温度600°左右的保温后,可以提高麻顿赛体转变点的温度。所有这两种现象,头见是属于同一范围内的,同时这也就是研究者所说的,由奥斯田体中析出亚  相似文献   

10.
<正> 高速钢淬火时,由于奥氏体中溶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和碳,使M_s 和M_f 点下降,冷却到室温时还残留较多量的奥氏休(25—30%)。其中一部分是伴随马氏体而存在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钢的M_f 点为-60℃左右,钢冷却到室温时尚未转变而残留下来的。欲减少后一部分残余奥氏体量,可采用低于M_f 点温度的冷处理,以促使这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1937年提出的高速钢冷处理工艺。将淬火钢冷却到零下温度,以促使马氏体量的增加,并试图以此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即用淬火+冷处理+一次回火来取代经典的淬火  相似文献   

11.
机械工业部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VFH-100PT型真空加压气淬炉,已在沈阳市标准件工具厂正式投入生产使用.VFH-100PT型真空加压气淬炉是我国八十年代的最新炉型.该炉是采用单室结构,加压、气冷.最大的装机容量100公斤,淬火最高温度1300℃.工作压力10~(-1)~10~(-4)托,冷炉最低压力1×10~(-5)托.该炉的特点是,冷却速度快,淬透性好,在空炉运行时,由1300℃冷却到65℃,其时间不超过19分钟,特别是适应于大截面尺寸风冷钢淬火.直径100毫米的高速钢棒,可以淬硬到HRC63以上.比负压淬火(650~700托)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钢的“ C”曲线上知道,当钢在 500—600℃时奥氏体具有最小的稳定性,而在200—300℃时出现了较大的稳定性,即在此一段时间内尚不致发生马氏体转变。热矫直就是利用钢的这种特性。零件经淬火急冷躲过奥氏体最小稳定区域,而在马丁体转变点(MH)以上的温度范围(约200—300℃)进行矫直,零件由於没有发生任何组织变化仍呈奥氏作状态(即使有一部份转变,它的生成物也是塑性较好的针状屈斯体),因此具有低的硬度和好的塑性,矫直也最方便。 当零件在冷却剂中冷却到200—300℃时立刻由冷却液中取出,用旧棉布将零件擦干净,然后放在两个顶尖中间,…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淬回火工艺对高速钢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高速钢韧性下降。在高速钢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加热系数(即加热时间)变化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淬火加热时间过长有损高速钢的韧性,提高淬火冷却速率可提高高速钢淬回火后的韧性。回火不充分或过回火,都将降低高速钢的韧性。高速钢在560℃回火1小时可获得最大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条件下,当淬火温度低于1 040℃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逐渐升高;超过1 040℃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又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减少,马氏体不断粗化,而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在1 040℃淬火后,当回火温度低于500℃时,钢的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00℃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先升高,并在520℃时达到最高值,此后钢的硬度又逐渐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中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加并聚集长大,同时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HSLA100钢在两相区二次淬火时淬火温度对组织和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HSLA100钢在两相区二次淬火后形成了铁素体和M/A岛的混合组织;700℃淬火时,沿板条状铁素体分布着少量岛状组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岛状组织数量增多且粗化,同时铁素体形貌从单一的板条状逐渐向多边形状转变,且其中的位错密度降低;当淬火温度升到820℃时,其显微组织又恢复到板条贝氏体;试验钢的屈强比在700~740℃温度范围内从0.94持续下降至0.67,而在740~780℃区间内波动很小(约为0.67),当温度超过780℃后又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20Cr1Mo1VTiB钢在不同淬火温度(950~1100℃)下的贝氏体转变点和较佳淬火温度下的连续冷却相变点,结合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绘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利用经验公式建立相变点和相转变量与冷却速率的关系,并计算相变激活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贝氏体转变温度降低,较佳淬火温度为1050℃...  相似文献   

17.
利用Gleeble-200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两种冷却方式下对Q500q桥梁钢的冷却转变行为进行研究,一种冷却方式为以恒定的冷却速率(1,4,8,16,32℃·s-1)从900℃冷却至300℃(恒速冷却),另一种方式为以一定的冷却速率(同前)从900℃冷却至650℃后再冷却速率减半冷却至300℃(分段冷却)。结果表明:在恒速冷却条件下,当冷却速率在1~4℃·s-1时,试验钢得到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率在8~16℃·s-1时得到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增至32℃·s-1时得到马氏体组织;在分段冷却条件下,当中温区(650~300℃)冷却速率在0.5~4℃·s-1时试验钢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多边形铁素体数量较多,当中温区冷却速率在8~16℃·s-1范围内发生贝氏体转变;与恒速冷却方式下的相比,贝氏体转变的终了温度升高,贝氏体转变区间缩小,贝氏体晶粒的细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高速铜黏刃车刀的质量,配合高速切削的需要,使它在工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它施行的热处理方法(锻造、粹火、配火等)如何能直接影响本刀的质量优劣,所以热处理对车刀来结是一件非常关键的工作,我厂所采用的方法与普通热处理方法略有不同,是一个比较安定的热处理法,用此方法工作时不但可以防止淬裂,淬火应变等现象的产生,而且硬度通常达到Rc65~70之间,在高速切削时刀刃温度在600℃以下车刀硬度不变,并且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磨刀次数也大为减低,约减低到半数以上,因此车刀寿命最低限度可延长一倍。 一、刀片锻制(高速钢) 高速钢因含有…  相似文献   

19.
齿宽较大的45钢、40Cr钢制薄壁齿轮(见图)高频淬火,当感应器与齿轮外径间隙相同时,齿部两端加热温度比中间高,由于壁薄,内孔温度较高(500~700℃),此时齿轮强度较低,当喷射淬火冷却时,在齿端变形(特别是A端)较大(缩小  相似文献   

20.
12.盐浴和碱浴淬火剂的特点是什么? 答:盐浴和碱浴主要用作等温淬火和分级淬火时的淬火剂,使用温度在500℃以下时主要是硝盐浴,在200℃以下的是碱浴,而在500℃以上的为氯化盐浴。经常使用的硝盐浴和热碱浴其冷却能力介于水和油之间。即在550~650℃的高温区域的冷却速度比油大(硝盐浴略小于油),而在200~300℃的低温区冷却速度都比油慢,是较为理想的冷却介质。这种冷却剂既能保证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又能减少工件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因此这类介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