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控制水文站站年的实测水沙资料及插补、延长所得站年资料,采用输沙平衡法、河流横断面历史演变法、上下游沙量相关法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和河流泥沙冲淤变化研究.其主要结果是,珠江干流天峨-梧州4个区段中,各区段差异较大,年际之间、时段之间有冲有淤,但总体上均有淤积.其中天峨-迁江区段淤积最多,主要淤于大化、岩滩库区;未受拦河工程影响的干流河道并无明显淤积,基本保持水沙平衡.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3.
入海流路改道频繁、水沙过程变化剧烈等多种因素造成黄河口流路冲淤演变过程十分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为了认识不同因素对黄河尾闾河道演变的影响程度,采用黄河口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和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4-2012年黄河尾闾河段的冲淤与水沙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水沙过程的改变不是影响尾闾河道冲淤的主要因素;流路改道与利津水位变化密切相关,改道前后流路长度变化越大对河道冲淤影响越明显。流路改道初期河道水流流速大幅降低导致泥沙在河道大量淤积;频繁的流路改道使水沙过程与河道冲淤之间不再呈现一致且紧密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流路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淤积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演变机制的基础上,将河道淤积体纵剖面的平衡形态概化为一个由潼关高程抬升值ΔZ、初始河床比降J0和平衡比降Je所决定的三角形,得到了河道初始形态与平衡形态之间淤积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而基于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模型,建立了既能考虑河床调整的滞后响应特性又能考虑潼关高程和水沙条件协同作用的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河道淤积量的计算方法。采用1960—2001年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河道长系列冲淤资料对计算方法中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并采用2002—2010年实测河道冲淤资料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河床调整的驱动机制和内在机理,模拟计算及预报精度较以往方法有较大提高。结果还显示潼关高程对两河道的长期累计淤积过程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1960—2011年实际水沙条件下,潼关高程每下降1m,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累计淤积量分别减少约5.1亿m3和2.7亿m3;近期潼关高程和水沙条件对河道的淤积均具有重要影响,二者对2003年水库采用318m控制运用以来产生的河道减淤量的贡献约各占一半,体现了潼关高程和水沙条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塔里木河干流治理河段来水来沙、风积沙和大断面等实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进行了塔河干流治理河段冲淤量的计算,并总结了塔河干流主要支流水沙变化特征及河道冲淤与河势变化的关系与特点,进而对塔河干流治理河段纵横断面丰枯水系列对河道形态的影响、水力学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段泥沙冲淤多年来基本保持平衡,主槽微冲现象显著,滩地微淤,其中新满其至大坝河道淤积强度小,微淤状态,阿拉尔至新满其河段为游荡型河段,淤积现象更明显,应加强对塔河干流治理河段淤积观测,加速阿拉尔至新满其河段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长江宜昌至汉口河段水沙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江上游水沙变化、中游干流河道泥沙冲淤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0年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减小明显,宜昌站年均输沙量减少约1亿t,减幅约20%;1966~1998年长江中游宜昌至汉口河段枯水河槽冲刷泥沙约3.67亿m3,宜昌至城陵矶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河床下切明显,城陵矶至汉口段则河床滩槽均淤,但以淤高水洲滩为主.荆江河段泥沙冲淤量与宜昌站水沙作用强度∏=Q2×T/S呈较为明显的正比关系.当宜昌站水沙作用强度在1.6×1010~1.2×1011时,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泥沙冲淤基本平衡.当螺山站含沙量大于0.60 kg/m3时,城陵矾至汉口河段将发生淤积;当含沙量为0.50~0.60 kg/m3时,城陵矾至汉口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当含沙量小于0.50 kg/m3时,城陵矶至汉口河段将发生冲刷.  相似文献   

7.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冲淤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1998年小北干流来水来沙减少、水沙关系恶化,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槽萎缩,河槽过流能力下降、同流量水位抬高、河道滞洪削峰作用增大;1999—2008年来水来沙进一步减少,但水沙关系较为有利,使得累积性淤积受到遏制,说明水沙关系协调与否是影响河道冲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断面法和沙平衡法冲淤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沙平衡方程计算了历年各站输沙量较三门峡站的系统偏差δ,反映了花园口、夹河滩、高村三站系统偏小40亿t左右,相对差为-8%--10%,小浪底,艾山,利津三站偏小15亿t左右,相对差为-2%--4% 。计算了历年沙平衡法冲淤量V,综合误差△E和△E占断面法冲淤量的比重。如孙口--艾山段断面法淤积2.57亿t,而△E则达13亿t,为断面法冲淤量的5倍,反映了沙平衡法计算冲淤量的失真情况。根据花园口河床演变观测资料进行了11次淤积断面精简分析,绘制了以断面平均间距为参数的冲淤量与相对误差关系图。以断面平均间距10km为例,冲淤量为0.7亿m^3时,相对误差为26.9%。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沙浅析及宁蒙河段冲淤与水沙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河水沙资料分段统计分析,认为兰州至石嘴山河段基本冲淤平衡,宁蒙段冲淤交替,表现为淤积,黄河下游为明显的淤积,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水量的减少。宁蒙段石嘴山~河口镇河段的淤积物组成80%以上为粒径大于0.1mm的粗沙,而该部分泥沙主要来源于库布齐沙漠的入黄风沙。典型年及长时段水沙过程分析显示,该段粒径大于0.1mm泥沙的淤积与流量的大小关系并不密切,减少该段淤积的主要途径在治理沙漠及减少十大孔兑入黄沙量。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特性和河道冲淤演变的特点,建立了复式断面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洪水演进,不同粒径的泥沙的冲淤特性,断面上的冲淤分布,悬沙和床沙级配的变化调整及其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断面形态调整的计算模式,较好地反映了黄河下游河道比较复杂的河床条件的冲淤规律,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1974-1987年实测水沙系列验证计算表明,在冲淤总量,沿程分布及其过程等方面,均与断面法  相似文献   

11.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有其独特的演变进程。以闽江下游河道为例,对水库及河道采砂作用下的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两者联动作用下的河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库清水下泄及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闽江下游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纵横向的大幅度下切,河道断面面积显著扩大,河床泥沙损失量极大。在采砂得到禁止的北港,河床则较为稳定,冲淤幅度小。水库与河道采砂引发的河床演变均是使河床形态朝着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平衡状态发展,两者作用下的河道演变呈现出3个特征:河道冲刷加剧,河床下切幅度明显;河床演变规律复杂,演变趋势难以准确预测;演变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6—2010年枯水期6幅TM遥感影像数据和2010年、2015年典型断面测量数据,从不同尺度对鄱阳湖入江水道区冲淤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江水道主槽总体表现稳定,不存在游荡现象;入江水道主槽总体表现为冲刷,年冲刷速率为0.01 m;濂溪区朱家村以北河段、星子水文站断面附近因受人类活动较少,主槽岸线未发生显著变化,表征为冲刷集中区,年冲刷速率分别达0. 08 m、0. 04 m;濂溪区至庐山市老虎垄之间河段、庐山市陶子发河段在2000—2010年间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在2010年后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减弱情况下分别表征为冲淤平衡区和淤积区。  相似文献   

13.
万安水库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万安水库上游主要河流控制站和出库站的来沙情况,对建库前后入、出沙量进行对比,分析建库后泥沙淤积情况;通过研究典型大断面实测资料,分析建库前后断面冲淤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10 a观音庙险段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横断面、深泓断面、冲淤变化、水流特性等变化特点,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该险段河床下切近9 m,险情加剧。分析成因主要由洪水侵袭、来沙量与水流挟沙能力不适、水流特性复杂引起。建议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治理险段。  相似文献   

15.
长江每年都会经历洪水期和枯水期,河道会发生较大的冲刷和淤积,甚至会发生崩岸等险情,需要对河势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分析。文中以东流河段为例,采用水文测验、特征线比对、断面套绘和GIS冲淤计算等方法对河道进行研究,总结了东流河段近年来河势的演变特点为上段淤积,中段冲刷,下段淤积,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该结论具有代表性,为长江河道治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黄河口河道冲淤变化及延伸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0年代黄河河口段来水来沙偏枯,水沙年内更集中汛期,加上清水沟单股行河,使得河口段至今仍能维持良好的河道。影响河口河道好坏的因素,除淤积延伸长度外,还应包括河槽形态、水沙过程、河口疏浚等。在平、枯水年,只要汛期有大洪峰,使河道“洪冲枯淤”,河口就可能维持良好河道,部分消除河口淤积延伸对近口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典型沙质河段冲淤量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睿  马良  张罗号  陈帅 《水利学报》2016,47(10):1277-1286
为扭转宁蒙河段水沙失衡趋势,合理分配输沙用水,提高河道排洪输沙效率,本文根据黄河流域典型沙质河段实测资料,依照河流动力学原理,通过引入水流挟沙力,建立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典型河段冲淤量预估方法。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地根据进口断面洪水实测水沙因子,较好地预估下游河段的冲淤量。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预估冲淤量可以得出,在经历多年淤积而致主槽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内蒙古巴彦高勒-头道拐段以1 500 m3/s流量级冲刷河槽效率最高,建议在水库调节初期采用小流量多阶段冲刷的方式,达到重塑河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进口条件快捷估算河段冲淤量,能够为河流水沙过程调控以及河道整治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大桥桥址河段1999-2009年实测资料在河段深泓线平面、纵向变化和典型横断面变化情况,以及河相关系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河床冲淤变化,并对河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提供建桥工程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以后逐年加快,接近平衡时,淤积速度才又减慢;库容损失逐年增加;排沙比较大,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溪洛渡以及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的联合运行的综合拦沙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