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移动终端评测方法。以用户群分类研究为基础,分析影响不同类型用户对移动终端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设计移动终端满意度评测模型,对新终端整体用户满意度及销售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田鹏  陈实 《科普研究》2021,16(6):80-88
针对科普场馆高质量发展,围绕观众满意度的提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将传统的IPA定量研究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基于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提出三条满意度提升路径:深度挖掘展品内涵、开发和推广文创产品;完善用餐环境,提升科普场馆文化休闲品质;与时俱进、打造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科普产品博览会作为重要的服务类科普业态,具有促进科普产品流通、推动行业技术和经验交流以及国内外 科普市场扩展等多种服务功能。而作为会展的核心顾客,参展商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科博会运作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以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量化研究方法,建构相关模型,研究博览会参展商满 意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访谈提出提升科普产品博览会参展商满意度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宽带用户满意度提升是当前各运营商抢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本文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出发,建立运营商宽带网络满意度5GAP差距模型,并对产生差距的根因进行剖析,从网络品质、服务流程、用户关怀3个维度提出具体解决策略,实现弥补差距和提升满意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选取政府科普组织和民间科普组织中的典型微博各一个,首先从阶段运营数据方面进行监测和比较,再深入到两个典型微博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考察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科普组织微博科学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妍 《科普研究》2022,(3):26-37+106
互动视频作为媒介技术的新产物,兼具信息传递和知识互动功能,是科学知识传播的优良载体。基于B站的325条科普互动视频样本,借助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构建科普互动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普互动视频的传播效果整体差异较大;启发式线索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用户对于视频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视频的传播效果;知识获取成本较低、易于理解的科普内容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成就型交互动机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恰当的互动频次能够有效地优化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创作者的“粉丝”量和视频交互动机对传播效果具有交互影响作用。该研究结论能够为新媒体环境下科普视频的创新提供思路,助力知识普惠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惠聪  王珊珊  樊庆  唐文哲 《科普研究》2022,(4):57-64+95+104
科技馆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科技馆能更好地了解公众诉求,引导科技馆改善服务质量水平,本研究选择中国科学技术馆作为调研对象,共收集5 032份有效问卷,从观众期望、观众参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观众满意五个维度构建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科技馆观众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各潜变量间作用机理。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型结果,提出了中国科技馆提升观众满意度的管理策略和建议:树立期望管理意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升科普与科学教育质量,激发观众参与热情;打造数字信息服务,持续跟进观众体验;加强平台营销控制,提升观众价值感知。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维普学术论坛”中用户发帖与回帖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网络社群图、网络密度、点八点出度以及中心度等指标刻画了用户群体的基本特征,确立核心成员和意见领袖,勾勒出学术型网络社区中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社区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婧  张志敏 《科普研究》2013,8(2):61-65
本文基于一次"水"主题科普活动的教育效果分析,讨论科普活动对于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作用和价值。研究表明,科普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关系、完善科学知识结构、激发科学学习兴趣。文章同时从拓展参与校外科普活动渠道、营造校外科学学习环境等角度出发,提出利用科普活动促进学校科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季娇  王秀江 《科普研究》2011,6(5):71-74
本文以中国儿童中心第二届"国际儿童壁画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探索针对儿童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设计理念和活动效果。结果表明,以儿童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活动应该基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校外科普教育的特点,同时需要考虑校外活动场所的特色。科普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开展多学科领域融合,同时让科普活动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社会环境背景下,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网络生态治理的协同工作机制,省网信办提出了建立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形成全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以推动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下沉式延伸。本文基于可视分析学基础理论,结合用户画像技术,立足于河南网络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地方实际,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载体维度进行深度解析,以可视化、数据化、动态化创新河南省网络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构建以可视交互界面为基础的动态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以规范网络社会秩序、健全互联网监管机制、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引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在线健康社区获取健康信息。以"甜蜜家园"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和聚类模型,分析用户行为特征,对论坛用户生成内容进行主题聚类并绘制词云图以挖掘用户需求特征,从用户行为和需求两个维度构建用户画像,以期为在线健康运营者提供启示和建议方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冯庆华  张维 《科普研究》2016,11(2):65-71
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所创设的“AST Space”空间中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简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 开发的理念、模式和运行方式,以此提出对其他科技馆开设拓展性科普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当前科技馆开展 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邹贞  陈玲 《科普研究》2023,(4):65-71+109-110
作为一种常见的作品遴选和评价手段,科普短视频榜单对创作者具有正向激励和引领作用。“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榜单,反映出新时代科普短视频创作呈现三“多”态势,即多个平台共同支撑科普短视频作品持续供给,多个领域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各类科普需求,多种方式推动科普短视频作品质量提升;科普短视频创作三“不”现象突出,即院士专家科普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科学精神弘扬不够,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不多。新时代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需完成三个转向:一是认知层面,从粗放式求“多”向高质量求“精”转向;二是创作层面,从侧重“知识”普及向注重“精神”引领转向;三是传播层面,从较低准入门槛向规范化、精品化、分众化转向。  相似文献   

16.
崔媛  任秀华 《科普研究》2022,(4):8-15+39+101
以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热门科普视频的弹幕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受众观看科普视频的多元化需求,探析优质科普视频交互规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归纳了受众观看科普视频的四大需求:科普认知、情感共鸣、社交互动、价值导向,总结了基于弹幕的视频交互特征与规律。最后结合公众四大需求提出了科普视频设计策略建议:内容翔实、画面直观,讲解语言生动有趣,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传播正确科学观念等。  相似文献   

17.
贺一  张玮锋 《科普研究》2023,(6):41-52+96
社交媒体的科普活动正处于多元创作和公众参与的繁荣时期,公众参与意识显著提升。在主动检索科普视频时,用户点击行为受何种视觉元素的影响值得关注。本研究采用精细化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和视觉说服理论构建“视觉驱动精细化点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理解公众参与在线科普的行为,增强科普视频吸引力。研究发现,核心路径中“内容形象”与视频主题相关的图像元素和“信息标记”的疑问句标题,以及边缘路径中的弹幕量、点赞量、视频时长、标题长度等“结构性注释”元素,“风格形象”的缩略图色彩、亮度都会影响用户主动检索科普视频时的点击行为,而“形式形象”的图像质量并非影响用户识别缩略图的重要因素,知名度也并未像往常一样在边缘路径对用户决策产生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本文从视频封面、标题、互动以及内容制作四个方面提出对应建议,以期提升科普视频主动检索场景下的点击率,促进社交媒体科普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雅筝  郭璐 《科普研究》2014,9(3):75-78,96
随着微媒体的快速发展,微视频在科普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案例对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其网络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并针对科普微视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理性选择理论及社会认同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影响公众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意愿的主要因素.选取了深圳市居民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500位深圳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建立了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感知科学知识价值、感知社区科普活动的功能性和娱乐性价值、社会规范和社区认同,可以正向显著预测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行为意愿.这为中国城市中的科学传播研究注入新的实证材料,同时也为社区空间中的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一直属于前沿科技,民用的非常有限。而今天,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开始从高端到实用进行过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最根本的手机软件,到生活服务,甚至包括艺术的创作,生活各个方式都得到了重大变革,社会文明得到进步。文章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来探讨智能家电APP的用户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