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道了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酶促聚集的影响。两组分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液均有聚集现象,但对大豆蛋白酶促聚集的贡献不同,其中β-伴大豆球蛋白对大豆蛋白酶促聚集的贡献较大,而大豆球蛋白对聚集过程的贡献较小,这主要是由于酶对大豆球蛋白的水解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孙炜炜  于淑娟 《食品科学》2010,31(15):159-162
研究7S 伴大豆球蛋白(β -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从浊度、ξ -电位、粒度、SDS-PAGE 测定得出在30mmol/L Tris-HCl 缓冲溶液中(含β - 巯基乙醇),7S 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能够抑制11S 球蛋白的热聚集,并且糖基化产物的抑制效果比未糖基化的7S 球蛋白明显;7S 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抑制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机理不同,7S 球蛋白糖基化产物对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抑制不是由于电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豆为原料,分离大豆球蛋白中酸、碱性链,并探讨酸、碱性链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介导下参与交联反应的差异性。利用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层析以及亲和层析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4%的大豆球蛋白,再通过热变性、β-巯基乙醇(β-ME)还原和等电点沉淀分离大豆球蛋白酸和碱性链,并对其进行了电泳鉴定和氨基酸分析;进一步以MTG催化大豆球蛋白及其酸、碱性链交联,利用SDS-PAGE和溶解性试验探讨大豆球蛋白酸、碱性链交联特性和交联产物的溶解性。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酸、碱性链都是MTG的有效底物,均可参与交联反应并形成高聚物,但碱性链反应率较酸性链低,两者参与交联反应差异受其谷氨酰胺和赖氨酸残基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受其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优化Nagano法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本文系统考察提取过程中多个单因素对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浸提温度、浸提pH、沉淀剂用量进行优化,分别确定高提取率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44.4℃,浸提pH 8.5,CaCl220 mmol/L,提取率64.14%,纯度83.6%;β-伴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49.5℃,浸提pH 8.6,CaCl_2 0.00 mmol/L,提取率40.15%,纯度82.9%。  相似文献   

5.
天然大豆球蛋白亚基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变性剂脲和还原剂β-巯基乙醇解聚大豆球蛋白,在还原条件下通过DEAE琼脂糖凝胶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大豆球蛋白亚基,并对制备的亚基进行复性,从而建立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大豆球蛋白天然亚基的方法。对该方法分离亚基的产率和亚基的纯度进行评定,并利用大豆球蛋白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检测各种纯化亚基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可以有效地分离大豆球蛋白的碱性亚基和不同种类的酸性亚基。该方法的产率较高,以大豆球蛋白分离纯化碱性亚基及酸性亚基A1a,A2,A3,A4的产率分别为23.93%,14.95%,14.33%,12.06%,7.12%。制备的碱性亚基和酸性亚基A1a,A2,A3,A4的纯度分别为84.39%,90.48%,92.00%,65.91%,85.00%;纯化亚基能与抗大豆球蛋白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Nagano法从豆粕中分离大豆球蛋白,利用大豆蛋白改性酶解大豆球蛋白制备水解肽,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条件,通过高效液相法分析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在20 g/L的底物浓度下的最佳条件为酶和底物比10 000 U/g,温度55℃,pH8.0,水解时间4 h。优组合条件下的水解度为69.6%。大豆球蛋白水解肽主要为130 u~1 000 u的短肽,占肽总量的86.5%,说明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均一性极高。  相似文献   

7.
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白pH4.8为佳,用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分离效果较好;每一个待离心的浊液,在离心之前4℃冷藏2h以上,对离心效果的提高十分有效;采用最佳条件,从300g脱脂豆片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收率分别为6.8%和2.2%,用SDS-PAGE电泳实验方法测定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样品纯度分别为89.1%和78.9%。因此该低速离心法较适合数十克级别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是一种含有低纤维和平衡氨基酸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营养价值高,应用范围广。大豆球蛋白碱性亚基是大豆蛋白11S组分中的碱性多肽链。大豆球蛋白碱性亚基具有独特的溶解性、低抗原性和优异的乳化性、耐高温、易吸收及抗菌特性,将其添加到食品中既能发挥其营养功能又能提升食品的品质,延长储存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介绍了大豆球蛋白碱性亚基的等电点沉淀法及层析法等分离纯化方法研究及其功能特性、抗菌特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大豆球蛋白碱性亚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可应用的发展前景,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35.5 kDa亚基缺失为研究点,对比了亚基缺失和未缺失花生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热稳定性、加热聚集性和流体回转半径,明确了35.5 kDa亚基缺失对花生球蛋白受热行为影响。结果表明:35.5 kDa亚基缺失导致花生球蛋白存在形式不同;亚基缺失造成花生球蛋白热稳定性变性协同性增强;亚基缺失和未缺失花生球蛋白在60℃热处理可形成可溶性聚集体,90℃和120℃则形成共价聚集;加热会导致花生球蛋白分子结构松散,松散程度亚基缺失花生球蛋白大于未缺失花生球蛋白。该研究将为筛选适宜热加工花生蛋白提供依据,并为热单元中定向调控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illard反应的机理,采用干热法分别制备出7S和不同分子量葡聚糖(67 kD,150 kD、500 kD)的三种糖基化产物,从糖基化产物的热性质分析到热聚集体的浊度、粒径,研究了糖基化对于7S在pH和离子强度诱导下的热聚集行为.结果显示,糖基化具有抑制7s热聚集行为的作用,并且葡聚糖在分子量为67 kD和150 kD时的糖基化产物抑制效果相近且优于分子量为500 kD的葡聚糖糖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
热变性和热聚集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解性的影响,并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其可溶部分中亚基的组成及聚集方式.结果表明,热诱导大豆蛋白聚集生成了可溶聚集体,使得低浓度热处理后完全变性的SPI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收集大豆蛋白沉淀,对其进行分散、热处理和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备获得大豆分离蛋白(SPI)。通过观察该产品的热聚集行为及其所成热致凝胶机械性能,考察热处理和干燥方式对所得产品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使制得大豆分离蛋白多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导致其溶解性(pH值7.0)分别从79.9%和69.8%下降至35.2%和42.0%。相对于经过热处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未经过热处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图存在78℃和98℃吸热峰;其分散液再次经历热处理后,分散液中蛋白的体积分数约从30%下降至20%,展现出进一步聚集并形成有序结构的趋势;对于质量分数为16%的喷雾干燥大豆分离蛋白(SD-SPI)和冷冻干燥大豆分离蛋白(FD-SPI)样品分散液所制备的凝胶,其断裂应力分别为10.80 kPa和12.50 kPa,显著高于对应HSD-SPI(经热处理)凝胶的3.69 kPa和HFD-SPI(经热处理)的4.36 kPa,但后两者硬度高于前两者。另一方面,干燥方式没有对所得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可见,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的热处理改性有助于提高其功能特性及生物有效利用率,从而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配料应用的范围。热处理主要通过对大豆蛋白热聚集行为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大豆蛋白功能性质及生物有效利用率的目的。因此,本文拟对大豆蛋白的热处理改性及大豆蛋白(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球蛋白及大豆伴球蛋白)的热聚集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综述,能为广大科研人员及企业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Storage proteins of soybean mostly consist of globulins, which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Among 4 major types: 2S, 7S, 11S, and 15S of globulins, 7S and 11S constitute major fraction. The 11S fraction consists only of glycinin and 7S fraction majorly consists of β-conglycinin, small amounts of γ-conglycinin and basic 7S globulin (Bg7S). Glycinin exist as a hexamer while β-conglycinin as a trimer and Bg7S as a tetramer. Glycinin subunits are coded by 5 genes of a family, whereas about 15 genes are present for β-conglycinin subunits. Bg7S gene is present in four copies in soybean genome. Synthesis of all proteins takes place as a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which is cleaved after folding to yield different chains or subunits. Glycinin and β-Conglycinin are made for storage purpose. However, Bg7S has potential xylanase inhibition activity and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Primary structure of Bg7S reveals 12 conserved cysteine residues involved in forming 6 disulfide bonds, which provides appreciable stability to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is predominately rich in β-sheets with few alpha helices. Bg7S shares structural similarity with various aspartic-proteases. In this review, our aim is to discuss sequenc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arious globulins present in Glycine max.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其中主要蛋白成分7S和11S球蛋白也是致敏性较强的抗原蛋白。本试验研究了豆粕在Alcalase酶水解过程中7S和11S两种大豆抗原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10 min时7S伴球蛋白的α’、α和β亚基、酶解60 min时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等主要抗原蛋白成分即被完全水解,同时新产生了23 ku和大量14 ku以下组分;酶解豆粕中95.1%的蛋白可溶于水,其中68.1%蛋白质可溶于三氯乙酸。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分子聚集状态对大豆蛋白溶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 (SPI)和大豆浓缩蛋白 (SPC)的功能与性质 .SPI 1、SPI 2和SPI 3以及SPC 1和SPC 2的溶出活化能分别为 1 5.63 ,2 4 .2 0 ,1 7.3 1 ,1 6.1 3和 4 .3 1kJ/mol.SPI 2在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二硫键 ;SPC 2在蛋白质分子间通过二硫键结合成为聚集体 ,而聚集体之间以很弱的范德瓦尔斯力结合 ;SPI 1 ,SPI 3和SPC 1具有较高的粘度且在模拟肉制品中的性能较好 .结构分析表明 ,蛋白质分子形成聚集体 ,但聚集体之间通过疏水键和氢键结合 .导致大豆蛋白产品的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加热以及闪蒸过程中工艺条件的不同 .  相似文献   

17.
采用Nagano法结合电泳图谱ImageMaster 1 D Elite V4.00软件分析法,对大豆分离蛋白的11S组分进行了分离效果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酸沉pH值6.4、Ca2 浓度40mmol/L和冰浴时间5h。制得的样品中11S组分含量可以达到81.9%。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热聚集行为是食品加工过程中较常发生的现象。热处理条件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发生热聚集。热聚集体的大小、形态、界面性等直接影响蛋白质凝胶特性、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从而影响富含蛋白质食品的品质。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热聚集行为的机理、分类和表征手段,重点综述了蛋白质热聚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蛋白质热聚集行为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为研究复杂蛋白质体系热聚集行为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黄原胶(xanthan gum,XG)为乳化剂及稳定剂制备了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测定14 d储藏期内乳状液的流变学特性,并结合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了XG浓度对SPI-XG水包油乳状液流变学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G的添加,明显增加了乳状液的黏度,改善了乳状液的黏弹性行为,促进了凝胶类乳液的形成。其中,XG浓度为0.10%时,在14 d储藏期内粒径变化程度较小,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频率扫描和降温过程中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相对稳定,赋予了乳状液良好的储藏稳定性;随着XG浓度的增加,形成的乳状液的粒径增大,G′和G″相对不稳定,流变学特性不佳。  相似文献   

20.
热诱导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的分离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性热处理条件下,随着大豆分离蛋白(SPI)自发形成纤维聚集体,仍有部分未自组装聚集的多肽分子存在其中,二者比例对蛋白功能性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超滤手段对热诱导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和多肽进行大量分离,确定分离方法并研究两者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0 ku超滤膜反复分离两次即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SPI经热处理后,其等电点溶解度提高,但中性p H下溶解度变小,且蛋白水解致使其表面电位绝对值明显提高;分离所得纤维聚集体的氨基酸组成和表面电位与热处理蛋白相似,在等电点和中性p H溶解度更低;多肽则含有较少疏水氨基酸和较多负电氨基酸,在p H 2.0~9.0溶解度较好,其在酸性p H下电荷量和静电排斥力较低,导致其以无定形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而中性p H其电荷量较高导致多肽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聚集体解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