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4种不同吹填土开展室内自然沉降模型试验,探讨高含水率吹填土自然沉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沉降曲线可分为固结沉降与沉积沉降;当泥浆的初始含水率大于土形成含水率时,泥浆在试验初始时刻处于沉积状态,泥浆的沉降过程经历絮凝、阻碍沉降、自重固结3个阶段;当泥浆的初始含水率小于土形成含水率时,泥浆在试验的初始时刻处于固结状态,并在自重作用下固结沉降。对于黏性土,阻碍沉降时的沉降速率随初始含水率及土样液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形成含水率为液限的9倍,自然沉降稳定时间则随相对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液限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粉质土,土形成含水率约为液限的3倍,并且自然沉降稳定时间显著小于黏性土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室内对吹填淤泥进行模拟试验,测定了吹填淤泥沉降后的容重、孔隙比及含水量等物理指标的变化过程,证明了吹填泥浆在静水中的沉降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细颗粒絮凝下沉为主的沉积阶段和泥浆自重固结阶段.通过对其力学指标进行的初步研究,证明吹填淤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固结后具有了一定的承载力,可以用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方法对吹填区域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3.
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淮安四站新吹填场地的吹填淤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自重沉积试验,研究吹填淤泥在静水条件下的沉积规律,探讨初始含水率、初始泥浆高度和室内试验的模型尺寸对吹填淤泥沉积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吹填淤泥沉积稳定后的含水率变化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初始泥浆高度以及模型尺寸对吹填淤泥沉积特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始含水率在2~10倍液限含水率范围内的吹填淤泥,其沉积稳定后的含水率在1.4~2.8倍液限含水率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吹填泥浆自身沉降时间较长、吹填土地基固结速度较慢等问题,以温州平阳地区泥浆为研究对象,在初始含水率为500%的吹填泥浆中分别加入聚合氯化铝(PAC)、硅酸钠(Na_2SiO_3)、硅酸钠和硅藻土复合试剂,利用搅拌静置沉淀的方法观察泥浆混合液泥水界面高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泥浆中加入外加试剂与否对泥浆的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且加入混合试剂比加入单一试剂的效果更明显。对比试验结果得知,以质量浓度为5g/L的硅藻土与15g/L的Na_2SiO_3的组合混凝剂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不仅泥浆的沉降速率最快,且最终沉降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泥浆的快速减量问题,选取在粘粉土地层施工时产生的废弃泥浆,分别添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以及聚合氯化铝(PAC)开展室内絮凝沉降试验研究,根据沉降曲线、上清液浊度、底泥密度及含水率等指标,结合絮凝剂絮凝机理,得出最佳絮凝剂及其最优添加量,据此进行现场絮凝试验。结果表明,现场采用添加量为0.5%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进行泥浆絮凝处理效果良好,可快速达到理想的絮凝、沉降、上浮、污泥脱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固化方案的技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吹填土由水力吹填形成,颗粒很细,固结性能差,吹填以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沉积固结,待表面形成硬壳后方可进行加固处理.为缩短沉积固结时间,在室内采用多种固化材料对吹填土进行固化处理试验.通过对多种添加方式的固化土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出了适宜的固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建筑废弃泥浆泥水分离性能,提高泥浆泥水分离效率,选取有机、无机和复合3种化学絮凝方法,通过室内沉降柱、颗粒级配和扫描电镜试验,对比研究絮凝剂类型和投加量对泥浆泥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及微观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有机和复合絮凝剂可有效促进快速泥水分离,有机絮凝剂按调理效果排序(根据上清液体积高低)依次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适宜投加密度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泥水分离效果最佳,分离泥浆中水的质量分数小于76.8%;无机絮凝剂的泥水分离效果则相对较差;氯化铁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联合投加可以提高泥浆调理效果,有效发挥絮凝剂的电中和及网捕-卷扫作用;絮凝剂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泥浆颗粒发生明显聚集现象,即细颗粒减少、团聚粗颗粒增加. 扫描电镜图显示:原始泥浆颗粒倾向于平行方式沉积,投加絮凝剂使得泥浆颗粒团聚、絮体结构更加致密,揭示了絮凝作用诱发建筑泥浆泥水分离过程的微观机理,为泥浆快速泥水分离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CJDS07型固化剂固化的天津滨海吹填软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吹填固化土的压缩模量、抗剪强度、结构性都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增加,固化土逐渐由高压缩性转化成为中压缩性。吹填固化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围压的影响较大,当围压小于某一值时,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反之为应变硬化型。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以邓肯张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吹填固化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钻孔粘土废弃泥浆为研究对象,选用石灰和石膏作为絮凝剂,采用先单一、后混合添加的方法,按照先絮凝、后压滤的试验步骤,研究不同加药量时,石灰、石膏两种絮凝剂单独使用以及不同配合比时,絮凝剂对钻孔粘土废弃泥浆絮凝脱水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石灰和石膏絮凝剂后,泥浆压滤脱水规律呈非线性增长.添加单一絮凝剂时,泥浆压滤脱水速率随加絮凝剂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最优加药量;添加混合絮凝剂时,石灰絮凝剂加药量的变化对泥浆压滤脱水具有较大的影响;当石灰絮凝剂加药量未达到最优时,石膏絮凝剂加药量的变化对泥浆压滤脱水影响较小,当石灰絮凝剂加药量达到最优后,石膏絮凝剂加药量变化对泥浆压滤脱水影响较大.并建立两者添加方式最优加药量时泥浆脱水数学模型.研究结果为工程中泥浆固液分离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盾构泥浆的脱水减容效果,使用絮凝联合真空预压法对杭州市某盾构工程的盾构泥浆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沉积试验研究聚合氯化铝(PAC)、石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絮凝效果与最优掺加量。设计室内抽滤试验装置并开展固结压缩试验,研究掺入絮凝剂后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盾构泥浆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 PAC、石灰与 APAM 处理盾构泥浆后,盾构泥浆的脱水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最优絮凝剂配比分别为0.3% PAC、2%石灰和0.2% APAM。其中,APAM 对提高泥浆自重沉积脱水的效果最 好,石灰可以提高后期真空预压法处理盾构泥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射流活性污泥混合液固—液分离行为解析为活性污泥絮凝和固—液沉降分离两个单元过程,建立了活性污泥絮凝动办学模式与混合液沉降动态效应方程,揭示出射流活性污泥絮凝—沉降的内在规律,提出二沉池主要功能区的动力学工艺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资源绿色开采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深部井下开采技术的提高,充填采矿法已成为矿山开采领域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尾砂絮凝脱水作为充填采矿法的核心,以深锥浓密机探究全尾砂絮凝沉降规律是目前全尾砂浓密理论发展的最前言技术,深锥浓密过程中给料井初始湍流强度与耙架转速是影响全尾砂絮团尺寸与沉降行为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自制的智能连续浓密实验平台,对深锥浓密机内真实沉降环境进行模拟。结合高速摄像与粒子追踪技术,深入研究给料井内的絮团形成过程与沉降柱内的絮团沉降过程。采用Matlab及ImageJ分析软件,研究了给料井(高度10 cm,横截面直径分别为4、5、6 cm)内初始湍流强度对絮团尺寸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剪切环境下絮团沉降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固体絮凝剂单耗(20 g/t)、入料浓度(10%)和固体通量(0.1~0.3 t/h/m2)一定的条件下,给料井横截面直径分别为4、5、6 cm时,对应的最大初始湍流强度分别为28.66%、25.99%、23.16%;絮团尺寸随初始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初始湍流强度为25.99%时,全尾砂絮团尺寸达到最大6.21 mm。剪切作用可加速絮团的沉降,相同条件下,耙架转速为0时,絮团沉降速度为1.2 cm/s;耙架转速为4 rpm时,絮团沉降速度为5.32 cm/s;耙架转速为8 rpm时,絮团沉降速度为3.42 c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硫化亚铁(FeS)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产生的沉淀物质与水分离的特性.方法采用硫化亚铁(FeS)与废水经化学还原反应后,沉淀、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方法.结果在单纯FeS还原反应-沉淀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增加,对Cr(Ⅵ)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实验中,絮凝时间对Cr(Ⅵ)的去除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投加絮凝剂后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在絮凝时间为20min,沉淀时间为90min的时候,投加絮凝剂PAC对Cr(Ⅵ)的去除率为63.47%.过滤后,去除率可达99.77%和99.89%,Cr(Ⅵ)质量浓度降至0.16mg/L和0.08mg/L,达到排放标准.结论FeS的化学还原-沉淀-过滤法和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法均能有效去除Cr(Ⅵ)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特征性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物,阳离子混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与聚丙烯酰胺(CPAM)为混凝剂,对含DMP的水体进行强化混凝处理,混凝处理后水体中DMP的残余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研究内容还包括混凝剂的投加量、pH值、静置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PDMDAAC与CPAM复合使用后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混凝剂PDMDAAC的去除效果,当水体中DMP浓度为0.50mg/L,PDMDAAC与CPAM投加量分别为50mg/L与2.5mg/L,pH为6.0及沉降时间3h时,DMP最大去除率可达99.87%。采用混凝法去除水体中PAEs操作简便,如将该方法用于实际供水中有利于将水体中的PAEs与浊度同时去除。  相似文献   

15.
摘要:采用水溶液共聚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疏水单体,以K2S20。一NaHs0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备了疏水改性型聚丙烯酰胺,探讨了改性单体用量对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不溶物含量、溶解速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在两种难沉降尾矿中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对不同类型的难沉降尾矿浆表现出不同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通过对几个选煤厂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搅拌速度、PAM的用量、PAM的分子量、煤泥水的浓度及表面ζ电位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泥水浓度不超过80 g/L时,按照PAM与干煤泥质量比为1∶10000加入PAM,进行搅拌速度为300-400 r/min的搅拌实验效果最好,并结合降低ζ电位的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煤泥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7.
The slurry settling characteristc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o design a thickener in process industries.In this work,the iron ore slurry from the screw classifier overflow was used for the settling study...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国内外关于沉淀模拟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了周边进水式沉淀池处理城市污水的沉淀模拟方法。研究得出:城市污水中所含的凝聚性悬浮质点,在沉淀中的凝聚沉淀过程是以梯度凝聚为主,对于梯度凝聚沉淀过程的模拟,除按等速流原则违模和水质条件相似外,还必须使流入沉淀池的进水SS浓度和沉淀池尺寸的平方根成反比,即要实现公武C_o模/C_o原=(l_o原/l_o模)~(1/2)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实验性质的模型对比试验和现场测定,通过对模型中水流流态的观察、对比测定模型与假想原型的水力特性参数和沉淀效率,验证了以上公式有足够的正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离子浓度下泥沙浓度对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泥沙浓度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对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絮凝沉速先增加后减小,变化曲线存在一个最大值.不同的离子浓度条件下,这种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絮凝沉降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是不同的,达到最大值时的泥沙浓度也是不同的.随着泥沙浓度增加絮凝沉降速度先增后减的根本原因是絮凝过程的变化,即絮网结构的出现,絮网结构出现是泥沙浓度因素和离子浓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