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高技建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邓浩 《新建筑》2000,(3):17-20
在分析现今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定义并归纳其特征,认为生态高技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高技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阐述了生态高技建筑在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先分析了高技派建筑作品的的特点,然后指出高技建筑向生态高技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福斯特、罗杰斯、皮亚诺、格雷姆肖和赫尔佐格等有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设计作品的分析,从建筑的气候观、适宜技术、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高技建筑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当代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高技倾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亢智勇 《山西建筑》2002,28(7):9-10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低技术,高能耗”问题,在分析生太建筑技术策略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高技建筑的概念,并提出了生态高技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认为生太高技是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技建筑的表皮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怀新 《中外建筑》2009,(5):104-108
建筑表皮作为个体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沟通的直接载体,表现了建筑内在自然属性和外在社会属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表皮的这两种属性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建筑的设计创作中。本文结合实例,归纳总结了高技派建筑通过表皮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生态、和技术性,展示了表皮在当代高技建筑创作中运用的一些重要手段和技法,以期对建筑师设计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高技派建筑之蜕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祝峥  陈纲伦 《华中建筑》1998,16(4):64-67
文章指出了高技派建筑的蜕变现象,就这种现象探讨了其美学根源和社会根源;提出了“无高技派”和“典雅高技派”的概念。介绍了蜕变高技派建筑的新作品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技派建筑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高技派建筑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征,以及在当代社会条件下高技建筑审美趋向的转变,并结合现阶段情况对高技派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技派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颖  王群 《华中建筑》2003,21(3):22-24,42
分析了高技派的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特征,对高技派重新理解的同时,探讨建筑和技术的关系,并结合现阶段情况分析高技派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童超 《福建建筑》2012,(11):31-34
高技派建筑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细部精美,结构暴露,造型现代,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最新建筑技术。而纵观高技派建筑的发展史,我们经常看到高技派建筑在古建筑改扩建项目中的精彩表现。本文通过高技派在改扩建古建筑中应用的案例,来全面认识高技派的设计哲学,并进一步探讨新时代的建筑界,应当以何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来延续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0.
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新手法探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曾坚  杨崴 《建筑学报》2003,(6):10-13
广义地域性建筑是当代建筑创作中重要的一种探索方向,其观念变革表现在边缘拓展、对立融和以及多维探索等方面,论文归纳了"再现与抽象"、"对比与融合"、"隐喻与象征"以及"生态与数字化"等建筑创新手法,并分析了广义地域性建筑的一种特例--"高技乡土"和其它若干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自然光的合理运用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设计实践探讨基于自然光的生态建筑技术手段,重点从形体建构、节约能源两个方面论述生态建筑设计中技术思维的拓展,丰富建筑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生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婵  李坤 《山西建筑》2009,35(35):27-28
从生态建筑设计方面,就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建筑思路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实现真正的生态建筑要面临的社会及经济问题,以及生态建筑在当今全球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明确了生态办公楼设计的意义,对我国生态办公楼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方传统民居发展历史悠久,生态思想根深蒂固,本文从民居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材料应用以及建筑构造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探讨生态规划理念在北方民居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建筑及其建成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合理利用空间、降低建筑耗能、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再生三个层面,分析了传统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和实践。文章认为应从传统建筑中感知建筑内在的生态"原型",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建筑存在的生态意义,这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生态建筑的设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炜 《工业建筑》2008,38(4):13-17
针对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设计应当在把握其功能性、精神性和环境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合、表达的设计思维过程,将其深层的本质透过建筑形式的外在构成要素条理化、系统化、明确化、秩序化地表达出来。然后结合三个高科技研发办公项目实例分析,进一步阐明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设计形式的探索过程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木构建筑     
孟文华 《山西建筑》2005,31(5):25-27
介绍了木构建筑的技术问题,简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废弃建筑材料、木材、森林资源等方面作了论述,指出最理想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木造建筑是真正的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欧洲生态化居住的模范区"——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的简要介绍,对其如何将生态居住和建造的思想、先进的节能策略、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成熟的低技术、高技术相结合的节能策略,创造出一种全新概念的、生态最佳化的住宅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东辉 《山西建筑》2005,31(14):23-24
对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内容作了分析,经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论证了建筑设计所应遵循的新的纬度,以利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