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工科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迎合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基于"三三育人"体系,为完善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南京邮电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实践点,进行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在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构建与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研究及合作交流的开展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针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而以学科赛训为载体,“赛训一体”开展工科设计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针对本校制药工程“赛训一体”的办学经验和优势,探索在制药工程人才“赛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制药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在地方院校的实施,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动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提出“双导师”和“双平台”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证明,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具备新工科能力人才的支撑,需要调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科研、就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以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在新工科建设中,实践能力成为研究生的教育新模式和产学研新结构的基础。本论文结合本校化工类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理论与实践协同能力培养模式结构的结合,探索新工科理论对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发展和完善双导师制度、相对开放的实验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人才不同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更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目前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不足以培养新工科人才。本文就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培养新工科人才高效课堂应具备的要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结合本校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实验室开放必要性,并从时间、实验内容、范围、仪器设备、教学模式和管理人员等方面探讨了环境工程实验室开放模式并付诸于实践,同时提出了实验室开放的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具有新工科特色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工程教育的创新。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出现了新工科概念。新工科要求一定要根据我国重大战略发展要求,对有关新工科专业进行主动积极设置和发展,对多种类别、多个层次的新工科人才进行着重培养。在当前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学生工程实践素养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工程人才是实现新工科的关键所在,在国外实施实践了几十年的"顶石课程"能为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本文对酿酒工程专业"顶石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顶石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活动的实施、课程评价方式。希望通过"顶石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知识整合结构化、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开展新工科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有助于培养“三个面向”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文章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程学院为对象,介绍其秉持“工程无国界”教育理念,通过协作和跨学科研究、体验式教育培养工程领导者和变革者的世界一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并提出了给我国工程教育带来的启示: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产业和科技革命所需工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工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专创融合,培养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时代,适应国家发展新常态,加强专业人才教育,是巩固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为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融入工程内涵、模块化实验内容、引入新型教学方法以及建立综合型评价方法等措施对实验教学进行提升,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保障学生工程实践、领域整合等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广州化工》2021,49(16)
全国各个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化工原理课程现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为导向,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中药制药工艺设计及新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特色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前准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对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受限,导致工程人才跨界整合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就业环境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化工原理课程特点,将新工科的理念引入到化工原理教学中,通过搭建非实体平台,提升工程人才质量,以期为本科院校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围绕化学化工专业,形成了"五层次、五平台、五结合"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新体系,确立"立足教学、教研融合、面向工程、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理念,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和云资源库建设,实现教学资源与仿真实验的开放与共享,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设计、技术开发、集成创新等工程能力的培养,对推动应用型等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新工科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专业依托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协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虚实结合、校企结合、课内外结合、专兼教师结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多维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双赢,为新工科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必须倡导开放、合作、共赢,开放式工程教育联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工程教育联盟的典型特征是定位明确、结构规范、边界开放,在强化院校协同、促进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革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现有工程教育联盟仍存在定位与运作模式同质化、组织连带性与合作基础薄弱等问题,进而引发教育资源浪费、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政产学研工程教育共同体和需求导向的教育评估新体系,并营造工程教育政策协同新环境、系统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体系等,是打造开放式工程教育联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新工科建设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响应。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引领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郑州大学拟以化工类专业为试点,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产学研融合育人为抓手,开展新工科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卓越化工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的外在体现主要是新专业,究其本质就是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实际应用型创新人才—将自然之理应用于工程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就是工程思维创新的培养,新工科的提出不止立足于现有产业,更是为引领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为新的产业甚至行业的诞生提供支撑。在此背景下,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包括通识性工程教育、工程技术创新教育、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计划形成从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探索工程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为新工科建设探索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制造业高速发展对工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北京化工大学提出了实践教学从金工实习向高工实习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制定了高工实习的基本手段和实施方案,分析了高工实习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教学实践表明,高工实习的开展能有效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内驱力,实现工程实践教育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OBE理念与新工科教育的结合,是学科演变与现实需求共同作用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改革教学实践视角进行探讨,提出"上下联动"的教学方式、"多元立体"的教学环境、协同供给教学资源的思路,以期促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实现新工科教育教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耦合。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实践能力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充分利用本学科在本校的专业优势,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学位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探索并输出适应材料工程领域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