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转子电机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转子电机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方便地构建出集电机驱动、差速和能量回收等功能于一体的无差速器四轮混动驱动系统.以永磁无刷直流型双转子电机为例,分析了作为电驱动桥动力源的双转子电机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在SUV混合动力电动车上应用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模型.最后,以欧洲城市工况为例,利用仿真模型进行了动力性和经济性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动力方案在动力性略有提高的基础上百公里油耗比原型车下降了21.09%.  相似文献   

2.
根据推土机的结构和工况提出了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平台对串联式混合动力推土机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和不同工作模式间相互切换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及分析,应用模糊逻辑技术,构建模糊推理器,对控制策略进行了模糊优化,使系统的工况稳定性和效率得到了提高.计算结果表明:控制策略优化后,混合动力推土机的发动机工况点在高效区的比例增加了16.38%,燃油经济性提高了6.2%左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前向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2种基本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的前向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各个子模块.并以某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参数为基准,在中国典型城市工况下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特性曲线和动力性经济性仿真数据,与同车试验值相对比,偏差基本在允许范围内,说明了本前向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YC-ECE-EUDC循环工况,在保证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对并联式混合动力轿车发动机、电机、蓄电池及变速器参数进行选取.在ADVISOR2002车辆仿真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得到此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等性能曲线图.仿真结果显示整个设计满足标准.  相似文献   

5.
混合动力牵引车动力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匹配不合理,导致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差,无法达到混合动力车设计的初衷,笔者利用ADVISOR混合动力系统仿真软件对某型号串联式混合动力牵引车进行建模仿真,经过多次仿真得出最佳动力系统匹配方案,为企业开发新产品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6.
由于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会影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针对新型双电机动力系统提出一种面向能耗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参数优化匹配方法。基于新欧洲行驶循环工况对双电机动力系统进行参数初步匹配;进而基于工作模式的划分和双电机的动力分配,建立以电机功率、转速、传动比为变量,以比能耗和百公里加速时间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参数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基于Advisor软件,先确定动力混合形式,在根据其各个性能的要求对发动机、电机等部件进行参数设计及整车建模。采用功率跟随式控制策略,在仿真软件Advisor里将各参数输入,并且修改相关控制策略,最终得到仿真结果。其结果表明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对比,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无论是在动力性还是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上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FSEC赛事规则及赛车整体性能需要,研究设计了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提出一种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对双电机动力系统电机参数、传动比和动力电池组容量及组数进行匹配设计; 并在Cruise汽车仿真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对搭载双电机动力系统的FSEC赛车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动力系统满足预期确定的性能指标,验证了双电机动力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研究对电动赛车动力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强  曾普  何士娟  王红 《机械工程学报》2014,50(20):136-142
为提高串联式混合动力推土机的燃油经济性,研究动力传动系统的能量分配策略。分析发动机和发电机的动态工作特性,通过台架试验建立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特性模型、油耗特性模型和发电机的效率特性模型;通过超级电容的电阻串并联模型结构分析,建立超级电容的动态工作模型,设定荷电状态的安全工作范围。基于台架试验及模型获得的发动机最佳燃油消耗曲线,提出一种最佳燃油消耗曲线的功率跟随控制策略。研究推土机的典型作业工况,在典型作业工况下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阐述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及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机械传动结构的原型机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转矩、油耗和加速踏板位置变动等参数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推土机典型作业工况下,采用最佳燃油消耗曲线的功率跟随控制策略与原型机相比,节油率达13.1%。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设计基本要求,从动力学出发建立了整车功率平衡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系统动力性需求来确定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及驱动模式的方法、步骤,并给出了在满足整车动力性后的经济性优化方法。对一种采用单行星排与定轴轮系动力耦合的多模混合动力驱动方案进行了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基于该方法和设计参数的整车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了动力性和ECE_EUDC循环工况下的经济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和步骤所确定的多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驱动模式多样,在满足整车动力性设计要求的同时,经济性比具有相同整车参数及动力源参数的Voltec结构提高了17.57%。  相似文献   

11.
混合动力是一种新型的动力驱动形式,近几年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并取得一定成绩.在能源紧缺的现状下,混合动力,特别是电电混合以及电油混合驱动形式已经走向工程机械.文章在分析工程机械混合动力驱动单元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对其中应用的逆变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满足整体要求下,对所选逆变器根据其本身的电路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建立混合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仿真模型的需要,研究了SolidWorks二次开发和接口的方法。利用尺寸驱动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对所选用的动力传动系各构件进行了实体建模,建立了其完整的仿真模型,为混合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的虚拟样机和仿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Cruise软件对一款微混动力车皮带驱动起动机/发电机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搭建混合动力模型,预测整车的节油特性和排放指标,为后期样车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履带式湿地系列推土机行走机构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的履带车辆子系统Track(LM)建立履带式湿地系列推土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推土机的行走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着重对不同接地比压的履带式湿地推土机在相同含水量的路面运行过程中负重轮、驱动轮、履带销轴,以及斜支撑进行受力分析,提出结构改进优化建议及延长履带行走系统使用寿命的措施,为履带式湿地系列推土机的设计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设计要求,以TJ7100轿车为设计原型,针对ISG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使用Simulink建立了其动力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重点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电力助动控制策略.在ECE循环工况下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分析,为搭建动力总成试验平台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所制定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较低燃油消耗,使电池SOC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从而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以4-DOF混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接着基于传统键合图建立了系统驱动部分(电动机和气动部分)键合图模型,基于旋量键合图建立了系统机械本体动力学模型,由于系统的并联部分引入冗余驱动,提出了采用输入力矩优化的方法,增加了1个补充方程,最终得到了该机器人完整的机、电、气耦合的多能域系统动力学全解模型。冗余驱动分支在随动和施加优化得到的力矩(力/位混合控制)两种情况下,借助键合图自动化仿真软件(20-sim)进行多能域动力学仿真;并进行样机的控制试验,将仿真与试验得到的驱动力矩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机器人系统多能域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试验可以证明:力/位混合控制时样机运行更加平稳且能有效提高机构的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7.
鉴于目前国内对重型推土机工作装置受力特性的系统实验相对较少,以大马力推土机横拉杆式前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工作装置动力学性能和结构性能进行研究,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工程应用软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功率光伏逆变器防护等级要求达到IP54甚至更高,若使用风扇,则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自然对流散热技术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技术途径。文中对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的12 kW小功率光伏逆变器进行合理简化和等效处理,建立仿真模型,利用商业软件ICEPAK进行数值仿真,根据样机测试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优化,并通过样机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精度较高,可作为小功率逆变器自然对流散热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合理配置系统各主要参数,是影响混合动力车辆制动性能及节能效果的关键问题。以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为原型,分析了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原型车的1/4为基础,对辅助动力元件(蓄能器)、二次元件(液压泵/马达)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能量回收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搭建了试验台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制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增大蓄能器容积以及降低蓄能器最小工作压力有利于回收制动能量;二次元件的排量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对制动能量的回收率影响很小;蓄能器工作压力越低,能量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