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用户隐私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NTRU密码体制的新型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从大维数格中寻找最短向量。与使用对称密码和RSA公钥密码的协议相比,安全性能更高、计算复杂度更小、实现效率更高。该协议利用基于嵌入Hash函数的NTRU公钥加密方案,通过对比原Hash值与解密后的Hash值是否相等,实现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内容隐私和位置隐私,而且还能防范重放攻击,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RFID技术在用户隐私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Niederreiter密码体制的新型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协议建立在大矩阵分解困难性的基础上,与使用对称密码和RSA公钥密码的协议相比安全性能更高、计算复杂度更小、实现效率更高。该协议利用基于嵌入Hash函数的Niederreiter公钥加密方案,通过对比原Hash值与解密后的Hash值是否相等,来实现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内容隐私、位置隐私,而且还能防范重放攻击,能够很好地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RFID系统中基于公钥加密的相互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RFID系统能力的提高和标签应用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提出了一种新的RFID认证协议。认为基于公钥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相对基于哈希函数和基于对称密钥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有较好的安全性。公钥加密算法NTRU被认为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加密算法,且更适合于RFID系统,因此提出的协议采用了NTRU公钥加密算法。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更好的安全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且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4.
李斌  凌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4):278-280,288
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研究进展,RFID系统的应用日趋广泛,从而使得RFID系统本身固有限制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变得突出和严重,其中就包括RFID的安全、隐私问题.所以基于RFI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考虑,RFID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需求.在NTRU(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公钥加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且结合NTRU公钥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和通用可组合模型,对新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形式化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量子计算机对现有RFID系统的公钥密码体制(RSA、ECC)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冲击,提出了一种基于NTRU密码体制的RFID相互认证协议,NTRU密码体制能够抵抗量子攻击且加解密速度快、密钥短、安全性高。将NTUR密码体制和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真随机数发生器相结合,保证每次传输的数据都具有不可预测性,能够有效抵抗跟踪攻击、假冒攻击、重放攻击等安全隐私问题,并且实现了三方相互认证。通过GNY逻辑对协议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证明了协议的可行性,最后与其他相关协议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协议的安全性和计算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的RFID协议采用的认证和密码体制存在安全性问题及性能相对低下,提出一种基于快速NTRU(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密码体制的RFID三方相互认证协议。该协议首先将NTRU密码体制与异或等运算相结合从而实现服务器、阅读器及标签之间的相互认证,然后分析它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最后与其他相关认证协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为RFID系统在相互认证方面提供更高安全性及良好的性能表现,从而适应于低成本及效率较高的RFID标签。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解决RFID在用户安全、隐私等问题方面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RFID安全协议.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难解的基础上,与其它公钥密码体制相比,该协议的安全性能更高、密码长度更短且计算量更低.该协议运用基于椭圆曲线的DH密钥交换协议ECDH(elliptic curve Diffie-Hellman)与基于嵌入明文的加密方案,实现了保护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以及与其它采用对称密钥体系的RFID协议的比较表明,该协议能够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康鸿雁 《计算机工程》2013,39(1):153-156
由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资源的限制,现有组证明协议大多采用对称密码算法,会带来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为此,将公钥密码算法引入到组证明协议设计中。针对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的组证明协议存在易受跟踪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抵抗跟踪攻击、伪造证明攻击、重放攻击和假冒攻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于RFID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晖 《现代计算机》2011,(12):13-16
在比较现有的几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对基于Hash函数的随机RFID双向认证协议进行性能仿真分析,并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对其安全性进行仿真验证。该协议低成本、安全、高效率,特别适用于大规模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通信的安全隐私问题,针对现有基于Hash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安全认证协议。通过论证分析,该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RFID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效率高、标签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与算法复杂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级加密标准AES与公钥体制NTRU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可抵抗重传、窃听、篡改、跟踪等多种攻击手段,实现了双向认证与密钥更新,适合安全性能要求高、电子标签用户数多的RFID应用场合。分析了此协议的安全性及算法可行性,并利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安全认证协议是解决RFID系统前向信道安全及身份识别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常见协议中存在的标签检索效率不高和隐私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去同步化的高效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基于Sponge结构的Hash函数单向性及随机性实现双向认证并保证协议新鲜性。采用非对称加密的公钥对ID值进行预加密,并对该密值进行处理可有效抵抗重放攻击,更新机制可使协议抵抗去同步化攻击。利用解密后的ID为索引值以提高后台数据库检索效率,设置标志位可有效过滤无去同步化攻击条件下的重复计算。与现有协议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由于RFID技术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Hash链的改进认证协议,以解决假冒攻击、重传攻击、跟踪、前向安全性等安全问题,并基于BAN逻辑给出了形式化的分析,说明改进的协议在BAN逻辑分析下是安全的。由于在RFID标签中仅使用了Hash函数,因此改进的协议更适合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所面临的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利用Hash函数加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且高效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在阅读器上进行随机数的比较与识别,从而使该协议可抵抗拒绝服务攻击,并且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标签标识符的两种状态,以便实现电子标签与后台数据库的数据同步。从理论上分析了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并利用BAN逻辑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地实现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相互认证,能有效地抵抗拒绝服务攻击且与其他协议比较,整个RFID系统的计算量减小,适用于大规模使用标签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提出的RFID协议存在认证安全问题以及较高时空复杂度,提出了一种采用高效NTRU加密的RFID三方认证通讯协议。建立对标签、阅读器和后台三方认证的通讯模型。结合实际存在的安全威胁,分析了所提出协议的安全性及性能。相比其他相关协议,在相互认证方面具有更高安全性和良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一种RFID系统反跟踪安全通信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RFID标签在计算能力和通信、存储等方面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如何保证RFID系统的安全性对传统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挑战。提出一种不可追踪的RFID通信协议UNTRACE,在标签端只需要计算一个密钥hash函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交互,同时后端服务器的计算代价也很低。通用的协议分析方法证明此协议的性能与已经提出的协议相当,而计算代价较低。  相似文献   

17.
无线信号的广播传输、资源受限等特点使RFID 技术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为此,将公钥加密算法与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有机地结合,提出一种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解决了RFID系统中的信息泄露、重传攻击、位置追踪、假冒攻击、去同步化等安全与隐私问题。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于RFID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被动式射频识别(RFID)标签中的计算、存储资源有限,导致RFID认证协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特别是可扩展性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哈希函数、可证安全的轻权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哈希运算和随机化等操作确保认证过程中会话信息的保密传输和隐私性;在认证过程中,标签的身份信息通过伪名进行确认,其真实身份没有透漏给阅读器等不信任实体;后端服务器进行身份确认仅需进行一次哈希运算,通过标识符构造哈希表可使身份信息查找时间为常数;每次认证后,标签的秘密信息和伪名等均进行更新,从而确保协议的前向安全性。分析证实,该RFID轻权认证协议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能够抵抗窃听、追踪、重放、去同步化等攻击,而且标签仅需提供哈希运算和伪随机数生成操作,非常适合应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