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潍北凹陷孔二段继承了盆地基底“沟梁相间”的构造格局,多个三角洲沿古基岩沟向潍北凹陷推进,在坡折带广泛发育滩坝砂岩,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由于潍北凹陷孔二段发育多物源多期次沉积,不同沉积期次形成的砂体纵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叠合连片,同时,断裂发育、砂体发育识别难度大、砂体埋藏深、隐蔽性强等不利因素影响,给滩坝砂岩储层预测和描述带来了很大困难。研究滩坝砂岩油藏的识别与描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四段滩坝相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制约着滩坝相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旋回控制了滩坝砂在垂向上的发育,物源控制了滩坝砂的分布,水动力条件对滩坝砂的分布起改造作用,地貌控制了滩坝相砂体的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3.
车镇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本次研究在区域构造背景下对车镇凹陷的构造样式和构造运动学特征开展研究,揭示了凹陷的断层和凹陷构造演化规律。建立了车镇凹陷分区带的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确定了不同构造区带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认为车镇凹陷陡坡断裂带主要发育砂砾岩油藏;中部凹陷带以岩性油藏为主;南部斜坡带主要发育超覆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目前勘探程度低是下步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美致密砂岩气成藏分布异同点比较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密砂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中国致密砂岩气分布范围广,目前已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实现了规模开发;美国落基山地区是致密砂岩气十分发育和勘探相对成熟的地区。对比研究中美致密砂岩气的形成条件和成藏特征是加快中国致密气开发利用与开拓勘探思路的有效途径。中国与美国致密气藏对比研究表明,中美致密砂岩气具有以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储层致密、存在异常地层压力、源储紧邻与气藏大面积分布等共性特征;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致密气源岩沉积环境与热演化程度,储层非均质性及其致密化因素,气藏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等方面;控制中美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和特征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盆地性质、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作用。针对中国致密砂岩气的特殊性,加强储层非均质性、优质储层预测、气藏的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加强工程技术攻关提高单井累计产量是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张斌 《中国科技博览》2013,(37):467-468
对辽河断陷东部凹陷火山岩发育地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控制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并具有较高的滚动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沾化凹陷南部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认识不清这一制约勘探的主要问题,对油气成藏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油藏解剖明确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源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运移起始点,微幅构造脊控制油气平面运移路径,储盖组合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最后总结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为它源阶梯式侧向运移浅层成藏。  相似文献   

7.
张戈 《中国科技博览》2014,(32):343-343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是国内外著名的斜坡型油气聚集带,目前资源探明率已高达80%。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富集在中上台阶,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思路的转变,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已成为新的目标。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储层分析及运用地震属性提取和波阻抗反演等技术对上述有利相带的砂体展布进行预测,并对具体目标进行精细刻画,建立适用于坡洼过渡带的配套勘探技术。综合以上技术手段,证明齐家一鸳鸯沟地区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发现多个有利岩性地层圈闭,并取得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蒙古XVⅢ区块南部2号凹陷发育的地层主要有:夏宁组、查干组、下宗巴音组、上宗巴音组;研究区可能的成藏模式主要有:构造圈闭成藏模式、扇三角洲前缘成藏模式、断层根部河道砂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成藏模式、盆底扇成藏模式、潜山储层成藏模式经过研究论证,研究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有利区域主要位于工区南部生油洼陷的周围和北部生油洼陷的西侧。  相似文献   

9.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斜坡四周被生油洼陷围绕,生、储、盖条件的合理组合。具有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对比分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邻区烃源岩后发现,其原油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建立了它源垂向运移浅层成藏模式。认为网毯式成藏模式是油气成藏主要模式,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斜坡带地层超覆线和基底岩性控制油气的分布,为整体评价油气资源及明确勘探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沧东凹陷孔二段被分为四个四级层序MSC1U、MSC1D、MSC2U、MSC2D,本文通过研究这四个层序时期的古地貌特征,来了解孔二段时期的沧东凹陷的古地貌特征,并分析其包含的沉积相类型,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沙湾组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存在油砂体规模较小、油层薄、储层岩性变化快等勘探难题。2005年,排2井在沙湾组钻遇油层,日产油49.6 t,地面原油粘度为1.6 mPa.s。立足实践、大胆开拓促成了沙湾组浅层、稀油、高产岩性油藏的突破,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车排子地区具有多油源输导、多层系含油、多类型富集、多品位共存的复式聚集特点和"三层楼"油气成藏模式。沙湾组轻质油藏油砂体形态与振幅属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通过地震属性有效识别油水边界。稀油油浸为含油性下限,粉细砂岩为岩性下限,渗透率0.022μm2、孔隙度20%为物性下限,油层声波时差大于300μs/m,电阻率大于1.5Ω.m,电阻增大率大于5.5。已发现沙湾组油藏23个。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了国外成熟致密油区的形成条件与典型特征,为研究中国致密油的形成分布与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表明,国外成功致密油区具有"三大形成条件"和"七项基本特征"。三大条件为: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广覆式分布成熟度适中的腐泥型优质生油层;连续型分布的致密储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七项基本特征为:圈闭界限不明显;非浮力聚集,水动力效应不明显,油水分布复杂;异常压力,裂缝高产,油质轻;非达西渗流为主;短距离运移为主;纳米级孔喉连通体系为主;规模开采需要水平井技术结合分段压裂技术。从两大方面入手,系统比对了中国致密油的形成条件与典型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资源潜力大,具备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该区域背景出发,结合井、矿物资料等研究岐北斜坡发育三级坡折及坡折所控制的油气藏的类型。岐北斜坡体系具有多源输砂,多元控砂,多源供油,复式疏导的规律。而物源方向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态,砂体的展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又控制着油藏类型及其分布。因此研究物源、砂体和疏导体系对该区的隐形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国内隐形油气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垦东12块构造特征,总结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形成构造岩性油藏。研究表明该区的储层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砂体,油源来源于周边四个生油洼陷,是通过不整合面、储集层以及断层运移到上覆地层后成藏的。揭示其独特的成藏特点,明确适应该区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带动主体油田的扩边勘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与有效烃源岩近源组合匹配最有利,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为主;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陷高部位爆发相火山岩储层发育,斜坡部位喷溢相火山岩大面积分布,主要形成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  相似文献   

16.
低孔渗储层天然气资源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主体,具有大型化成藏的特点。集中讨论了这类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认识到成藏要素具有大型化发育与规模变化的特征,是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的基础;薄饼式、集群式成藏是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的主要样式;气源灶埋藏期规模"蓄能"和抬升期规模排气是大型化成藏重要气源输入;体积流和扩散流充注是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的主要运聚方式。低孔渗储层天然气藏的成藏分布具有近源性,成藏组合以大面积和大范围两种类型为主,成藏类型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主要分布在海相克拉通盆地古隆起围斜区、陆内坳陷盆地广大斜坡区和向斜区以及前陆盆地缓翼斜坡等地区。低孔渗储层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认识的提出,提升了我国天然气资源发现潜力,扩展了勘探范围,为客观评价我国天然气主体资源总量和分布、推动有效发现大气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港油田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影响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盖层是控制油气纵向成藏的关键因素;基岩潜山背景下断阶构造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横向成藏的主导因素。而埕北断阶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并形成研究区主导成藏模式一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浊积岩发育于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按照沉积特征可分为坡移和滑塌浊积扇两种,具有不同的体系特征。主要分布在近源的斜坡地带和远源的末梢斜坡地带。滑塌浊积扇规模较小、储物性能较差,而坡移浊积扇则具有较大的沉积厚度、分布广、储物性能良好,有利于深湖区的油藏勘探和采集。  相似文献   

19.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南海北部深水领域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和加大勘探投入,相继获得一批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本文阐述了五项重大勘探地质理论认识和两项勘探技术创新成果,探讨了深水油气勘探将要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展望了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深层、潜山及岩性圈闭三大领域的勘探前景。研究指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的拆离作用控制了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大型凹陷的形成,发育了湖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三套规模烃源岩;高-变地温控制凹陷烃源岩快速生烃,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大型轴向峡谷水道油气成藏模式、白云凹陷深水区深水扇天然气晚期成藏模式和深水区“断-脊”联控油气差异聚集成藏模式。同时自主创新研发了立体震源激发和“犁形”缆接收的宽频采集处理技术。在多项地质理论认识和创新技术的指导下,发现以“深海一号”(陵水17-2)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气田,对于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促进海南自贸区(港)能源绿色发展、推动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富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重要次级洼陷,长期勘探工作一直未有较大的突破。本文以富林洼陷烃源岩特征研究、油源对比为重点,结合地质构造研究,得出三点最新认识:(1)提高了对富林洼陷,特别是中次洼和东次洼的生烃潜能的评价;(2)将富林洼陷的原油成熟度划分为中次洼、东次洼及孤南洼陷三种成因类型;(3)综合分析构造、储盖组合及油源等控制因素,提出富林洼陷的油气具有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