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江苏、大连、唐山LNG接收站为代表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能源战略安全供给保障的基础。从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论述了以西气东输一线管道为代表的管道工程,依靠科技创新形成的油气储运安全保障技术,分析了管网在安全运营及能源通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新一代管道应在新一代管道技术、管网数字化及智能化、国产设备的开发和推广以及海洋管道技术等方面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计算机、信息处理及单片机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使软测量技术成为智能化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特别指出成分在线检测分析的弱项适合应用软测量技术的成分浓度仪来加强,提出了一个软测量技术仪表化的研发方法。提出用软测量技术结合发展新型传感器技术以及有针对性地采用物性仪表配合色谱、质谱等分析仪器繁荣中国在线检测分析仪表行业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开始数字化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借此对天然气管道及配气管网进行管理。数据库包含全部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包括美国陆上和海上运行着的天然气管道、有害液体介质管道和液化天然气设施的位置地理数据以及相关属性。建议尽早对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进行立法,同时构建国家范围的油气管道安全性评价综合数据库,确保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保油气管道运输企业"安全、高效、健康、环保"的发展,实现科技"生产驱动"、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从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科研管理系统入手,通过对科技研发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构成科技研发体系的科技资源投入、科技研发运作、科技成果转化各子系统进行解析,指出了为保证该体系更加完备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对提高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科技研发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石油库安全防范工作的现状,并指出了石油库在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现代安防技术在石油库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石油库安全防范系统构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化工行业在我国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化工电气自动化仪表是现代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其运行状况能够对生产质量及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考虑到仪表安装检修水平及运行安全性对仪表运行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故而为促进化工行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益,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文献资料,围绕化工电气自动化仪表中存在的缺陷展开探讨,并对仪...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石油企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海洋石油机械设备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依靠一定的监控设备才能够实现正常的运转,结合目前海洋石油平台机械设备备件系统的构建现状,首先分析了仪表工作检验的重要性,其次对海洋石油平台机械设备备件系统的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对海洋石油平台机械设备备件系统检验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海洋石油平台机械设备备件控制水平,提升系统的构建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进行了分析,将GIS技术应用于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中,构建了基于风险和GIS技术的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开发出基于风险分析模型和GIS技术的安全预警分析系统。介绍了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结构的设计及基本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以GIS技术为平台,采用风险分析方法辅助进行管道安全预警是可行的,在油气管道风险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和存储与其勘测探查及开采技术相比,前者仍需进行优化改进。我国在提出加强能源安全管理标准的同时,其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所以,确保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首要任务。文章对当前油气管道储运安全保障技术进行解读;分析目前油气储运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及展望,旨在为我国油气安全保障政策和技术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输油气管道作为我国油气战略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保障其高效平稳运行对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为积极应对长输管道完整性发展需求,本文围绕发展进程、研究热点、我国发展现状与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从关键技术与科研支撑条件两个层面提出发展规划。在技术层面上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覆盖,高精度缺陷检测、风险管控、应急智慧决策以及智慧管道信息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应用;提高核心装备国产化,在我国及海外油气管道全面应用自主研发系统及关键设备。在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体制机制建设与安全立法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持续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的稳定科研投入、加强成果推广应用、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更好地保障管道完整性技术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石油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得益于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注和了解国外新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应用的商业化过程所具有的特点,对于国内石油企业当前所关心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调整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进入和占领国际技术服务市场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气厂站压力容器通常为处理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介质,进行内部检验时存在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等风险。为防止检维修中风险识别不全、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本文依据有关标准,提出了油气厂站压力容器检维修安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输油气管道的建设随着油气资源消费量的增加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时管道设计施工和其他外部因素导致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油气资源的远距离输送。随着我国在管道安全领域的技术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监测、检测、抢修等环节的预案和执行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管控。但仍需要不断增强相关人员保护管道的意识,形成合力,促进我国管道安全事业又好又快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底油气管道具有距离长、经过海洋环境复杂等特点,加上油气成分比较复杂,在长时间、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需要对管道内的杂物、积液、积垢进行清扫,以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减少摩阻损失和管道内壁腐蚀,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从清管作业过程特点出发,分析了海底油气管道清管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管道运输是目前大规模、长距离输送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方式,我国长输油气管道中服役时间超过20 a的接近60%,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管道出现泄漏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各管道建设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始重视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研究。基于此,介绍了管道内外检测技术的主要方法、基本原理和特点,对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的检测技术应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四大盆地成盆演化具有"同序异时"特征,碎屑岩层系具有自生自储和海生陆储两大勘探领域。压性构造背景下碎屑岩沉积充填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结构,决定了碎屑岩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碎屑岩层系可划分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成藏体系。四大盆地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决定了成藏体系分布的差异性。针对裂缝性储层预测,形成了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针对致密储层和隐蔽圈闭识别,形成了实用的黄土塬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等;针对川西坳陷致密裂缝性储层,形成了一系列压裂改造技术;针对鄂南致密砂岩储层,形成了补偿压裂技术方法。油气地质理论新认识与技术新进展推动了该领域大中型油气田(如川西须二气田、塔河碎屑岩油气藏和鄂南镇泾油田)和规模储量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自助加油站能让客户自主完成车辆加油和结算,作为加油站先进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具有传统加油站不可比拟的核心竞争优势。四川销售成品油分公司通过对全自助加油站和半自助加油站建设模式的探索,结合国内综合情况和不同客户群的实际服务需求,对自助加油站的建设模式和技术设备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出在推广初期建设半自助加油站为主、逐步推广全自助加油站的建设模式,采取人工服务和自助引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培养消费者自助加油习惯,尽可能减小对原有加油站客户的影响,为国内自助加油模式提供一整套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2014中国油气论坛油气管道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廊坊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目前中国在高铜级、大口径、长距离天然气管道,复杂成品油管网和高黏易凝原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行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建成了“西北、东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三纵四横管道走廊及覆盖全国的骨干管网,管道总里程已逾10万km。未来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油气管道关键设备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性能,研究油气管道安全优化运行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改善原油流动性、油品及天然气管道减阻等技术,研究管网规划、建设和运行中技术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湛江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钢铁研究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共同参加开发的"在役油罐群新型阴保防腐及安全技术研究"于2011年1月7日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认为,此课题首次开发了原油罐区整体阴极保护技术,采用垂直深井以及水平阳极地床的阴极保护方式,在役储罐罐底圈梁开孔和定向钻人专用长效参比电极的施工工艺,水平顶管敷设水平阳极地床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24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审查通过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24),工业通信(现场总线)及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C4)组织相关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ITEI)、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含CPO)、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西南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浙大中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共同转化制定的《基于Profibus DP和Profinet IO的功能安全通信行规——PROFIsafe》。至此,PROFIsafe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功能安全方面惟一的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20830—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