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信电源技术》2006,23(5):76-77
UPS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可靠性,使其达到最佳技术性能,最终目标是完全消除发生故障或间断的可能。带静态开关的新型UPS的可靠性,取决于备用电网供电电源的品质(MTBFMAINS)、UPS的修复时间(MTTRUPS)、并取决于静态开关的可靠性。对于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不能仅靠单个带静态旁路开关的UPS这样的电源配置;而具有(n 1)个并联冗余备用UPS的供电配置,正成为标准的要求。本文阐述各种不同UPS配置的可靠性。整流器/升压电路,电池,逆变器,静态旁路及其它部件的可靠性指标,源于资料MIL-HDBK-217F(Not.2 1995)中列举的…  相似文献   

2.
钟胜 《通信工程》1999,(3):34-38
UP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UPS在技术领域几乎包罗了当代全部电子技术:由微电子学到功率电子学、由线性电路到数字电路、由计算机硬件到软件、由电信号通信到光纤通信,另外还包括化学电源、太阳能电源、机械学、机电一体化等等。UPS发展到今天已深人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科研、国防、航天、通信、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银行证券、商贸销售、交通运输等等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高科技成员。国防通信由于其地位特殊,对通信电源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作为通信工程设计人员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合理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设计水平更好地为国防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3.
UPS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PS是供电系统的核心环节,可靠性是当前UPS供电系统的主要矛盾,本列述了UPS及以其为核心的供电系统的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系统可用性的理论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2UPS及高可用性供电系统上面提出的当前UPS及其供电系统存在的10个问题,是UPS供电设计者,特别是厂商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向UPS厂商,也向供电系统设计者以及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就规定了UPS性能的改进和技术进步的方向。以上10个问题的核心是UPS及其供电系统的可用性问题。广义上讲,“可用性”既可被看作是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同时也涵盖了设备和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和灵活的“可扩展性”。下面我们就针对这10个问题,讲述一下如何实现UPS及其供电系统的高可用性。(1)可靠性指标与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Brain 《UPS应用》2009,(3):52-55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大功率UP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业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UPS的可靠性、可用性、性价比等关键指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另外,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UPS的功率密度、节能性、可维护性等技术指标倍受关注。伴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指标有望获得突破。文中从拓扑技术、控制技术、器件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阐述了未来中大功率UPS技术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UPS应用》2009,(11):72-72
近日,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河北先控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承办的“模块化UPS技术可靠性及绿色节能环保”研讨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会议主办单位的领导、UPS技术专家及三大运营商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秘书长范贵福主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据信息、程序软件和图像处理的安全性及连续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UPS(不间断电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据权威调查公司统计,目前全球由于电源问题引起的数据丢失,是病毒造成丢失的5倍;有三分之一的业务中断是由电源问题引发的。保护它们正常工作和安全的UPS产品也随之迅速增加。任何一个UPS的设计者都不能忘记,使用UPS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由于电网及负载的差异,在可靠的电源保护方案中虽然都离不开UPS,但对UPS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却有所不同。开关…  相似文献   

8.
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是UPS的主要责任。随着UP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冗余技术的应用,掩盖了部分故障以确保整套系统的正常运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然而,冗余也需及时发现和处理才能保证系统持续工作,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能够随时掌握它们的信息。由于网络管理产品的广泛应用,管理员已无需固守在UPS旁观察其状态。只要将UPS和网络管理产品(例如SNMP协议)结合在一起,就可到监控中心了解到其运行情况,如:市电波动、输入值、输出值以及N 1或N-1状态下的可用性等。当市电出现故障且电池容量已接近底线时,软件能帮助采取…  相似文献   

9.
《UPS应用》2014,(10):47-48
随着DSP芯片技术的发展及算法的优化,业界已推出选用高性能DSP芯片并采用信中控制加分散高度算法的模块化UPS,解决了模块化UPS并联的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09,(46):I0021-I0021
通信市场对机房UPS在可靠性、安全性和节能性上,提出了越来越高标准的要求。中达电通作为UPS市场的领先者,凭借多年的积累继续在电信UPS市场占据优势,尤其是在模块化UPS的推广中取得不俗成绩。就此,《通信世界》采访了中达电通UPS产品开发处总监陈冰。  相似文献   

11.
在线式UPS的控制和保护功能基本上是由CPU的内部程序控制完成的,由于程序的不可见性,UPS的许多控制和保护原理大家很难理解。下面根据多年的UPS研发经验,谈一谈在线式UPS的控制和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王其英 《通信世界》2004,(43):35-36
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特别是互联网规模的日趋扩大,UPS在网络与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年代里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网络时代的UPS产品已经由独立的外设产品发展成为整个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对UPS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需求为UPS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UPS提供了广阔的使用空间。本期,我们将对当前UPS现状及其发展趋势、UPS的测试方法以及运营商级的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一般商用UPS,变频UPS、工业用UPS等进行阐述,同时还推荐了一些主流的电源产品,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作为一种高品质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对电网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中。随着工业用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UPS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性能及其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结合UPS的EMC检测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系统地介绍UPS的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和电磁敏感度(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的测试要求,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信息产业部标准中UPS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与现网实际对UPS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偏离,然后从配置方式、可靠性、投资成本等方面比较了UPS冗余并机系统和冗余式双总线UPS供电系统,说明了采用冗余式双总线UPS供电系统的必要性,并排除了普遍存在的投资会成倍增加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李国臣 《信息技术》2003,27(9):58-59
介绍大中型UPS技术特点和连接的方法,并对两种连接方法的可靠性和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分析并比较了UPS系统当前几种主流的冗余备份技术,讨论了在对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各类广电机房中,应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UPS系统冗余备份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进一步提高一级负载和重要部门用电可靠性的UPS供电解决方案,方法是在UPSI向全部负载正常供电的基础上,建议再增加一套UPS2专门向重要负载和重点部门供电,以提高重要负载的用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5 应该重视对UPS输出能力和可靠性的考察   这里讲的可靠性指的是UPS整机连续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实际上,可靠性才是UPS第一重要的指标。UPS的设计和使用的意义是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如果,它的本身可靠性低,就相当于在供电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故障环节,实际上UPS的设计和生产者在对UPS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中,绝大部分是为了提高其输出能力和提高可靠性的。使用者自然也知道可靠性的重要性,只是在选用时缺乏对可靠性进行考察的确切而有效的方法,所以讨论一下如何考察UPS的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UPS监控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UPS系统的可管理性,可服务性已经成为提高其中用性的重要途径,而其可管理性,可服务性的重要体现则是丰富的软、硬件监控功能,文中对“智能UPS”的概念和目前UPS所使用的监控技术作了介绍,总结了一个高度智能的监控模式,并预测了未来UPS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UPS应用》2014,(5):I0002-I0002
为了进一步探讨UPS供电系统技术新发展和新趋势,探索和分析数据中心供电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选择,表彰2013年UPS业界用户满意的优秀厂商和供应商,2014年5月15日,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北京电子学会、中国绿色数据中心推进联盟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