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大流最小割的理论决定了网络的最大吞吐量,网络编码可以使这一理论在单元多播的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其核心思想是在网络的中间节点引入编码功能,对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相应编码后再转发出去,有别于传统网络的简单存储和转发操作.文章介绍了网络编码的原理、优势,分析了线性网络编码理论,并对其构造方法进行了改进,降低了复杂度.  相似文献   

2.
在多播网络通信中,网络编码的应用,实现了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所决定的多播传输的最大理论传输容量。对这一问题,可采用线性multicast,线性broadcast,线性dispersion,以及generic等线性网络编码构造算法进行求解。但这些方法,计算复杂度较高。在研究generic线性网络编码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离散路由的使用,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播网络编码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合理性证明。复杂度分析表明,该算法较generic线性网络编码算法,复杂度有显著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网络编码NC(Network Coding)新理论是21世纪在信息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其基本思想是允许网络中间节点参与编码.本文主要对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做了介绍,并阐述现有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网络编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线性网络编码技术的编码和译码原理证明了网络编码的可行性,并基于线性代数理论论证了线性网络编码的最基本性质-线性多播性。提出网络编码技术是一门"混合"的技术,未来网络编码技术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密码学理论等不断发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对多播网络进行网络编码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应用层多播算法.该算法在计算网络拓扑时考虑了链路的花费.源端和-中间节点使用随机线性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在目的端进行解码操作使得目的端能从乱序的信息和部分丢失的信息中恢复出原始数据,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通过对ns-2的扩展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网络编码的应用层多播算法是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并且和网络中最大的吞吐量比较接近.在信息块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编码延迟率的增长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6.
线性网络编码的类型保持转换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类型保持转换矩阵的概念,用以描述为同一网络构建的类型相同、速率不同的线性网络编码间的转换关系,并为四类线性网络编码证明了其类型保持转换矩阵的存在性。进而,提出了一种变速率线性网络编码的构建框架。当在网络上实现由此框架构建的任意类型的变速率线性网络编码时,仅信源节点需要根据发送速率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类型保持转换矩阵改变其局部编码核,而网络中任意非源节点上进行的网络编码操作均无需改变。  相似文献   

7.
广播通信的安全性是传感器网络中极具挑战性的安全问题之一.线性网络编码作为一种简洁高效的数据编码方法,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并保障网络的健壮性.为了改善网络广播认证效率,基于线性网络编码机制,结合同态签名技术,首先构造了一个同态网络编码签名方案,重点研究了该签名方案在广播通信中的应用,构造了一个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广播认证协议.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安全特性与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无线网络中数据包丢失率高的问题,在IEEE 802.11DCF基本接入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网络编码的信道接入机制(LEC-DCF). 该机制通过改进COPE协议的网络编码方式,提出了采用双解码方法来对编码包进行解码,大大提高了目的节点的解码成功率. 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LEC-DCF进行数学建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在数据包丢失率比较高的情况下,LEC-DCF机制可以明显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刘永广  张剑  姚若河 《计算机应用》2011,31(7):1959-1961
构建于终端系统的应用层多播具有网络层多播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提高应用层多播的效率和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干扰网络编码的应用层多播算法。该算法在采用网络编码的基础上,在多播路径选择上通过考虑源到多个目的节点路径间的最大干扰,来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有效节省带宽。仿真表明,相比较一般应用层多播算法和基于网络编码的多播算法,本算法在提高网络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网络编码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多播通信的传输性能。简要总结了网络编码多播传输理论的研究进展,并对网络编码多播路由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已有算法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考虑影响资源消耗的因素,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短路径和最大共享链路集的网络编码多播路由算法。通过在随机网络拓扑模型下的性能仿真实验分析,发现与传统的IP最短路多播和约简网络下网络编码多播路由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显著减少网络带宽资源消耗,同时能够有效均衡链路负载。  相似文献   

11.
无线网络广播重传处理中,多个接收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丢包都要求源节点重传数据包,需要广播发送较多的重传次数.本文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广播重传中,提出一种新颖的广播重传方法(RLNCBR).该方法中,源节点记录多个接收节点中丢包最多的接收节点丢包数,再按照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编码组合该丢包数个线性编码包;源节点广播重传;接收节点采用运算编码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信息包数据.数学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可解性,同时重传次数可达到理论最优性;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重传方法相比,RLNCBR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无线自组织网络的通信性能,针对当前网络信道接入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网络编码的信道接入机制(LNC)。首先对传统网络信道接入机制的工作原理和缺陷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线性网络编码方式提高数据包传输效率,最后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LNC进行数学建模,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网络信道接入机制,LNC不仅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降低了节点的数据包丢失率,而且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无线网络空间构造的新算法,该算法借助基本图模拟网络节点状态,通过节点基本图的加入和离开动态实现无线网络.k冗余多播网络采用网络编码可实现最大多播速率k的信息传输,对于无线网络中的k冗余多播网络,从网络信息流分解的角度给出一种网络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编码关键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网络编码理论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已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已有网络编码研究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及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评述解决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多中继协作无线网络传输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动态规划方案,以最小化重传次数为目标,综合考虑各中继节点的有效信息与链路传输可靠性,实现多中继协同转发,以提升传输有效性。在各转发链路相互独立的情况下,针对整个传输过程,自适应地选取状态转移路径,确定最优转发节点。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相比随机调度机制能显著提升平均吞吐量,减少重传次数。在降低对反馈信息依赖和减少反馈开销的同时,其性能皆逼近完全反馈下基于贪心算法的调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一种差错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提出点-点检错和端-端重传相结合的差错控制方法.借助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鲁棒性,对信道的突发性错误和随机错误,采用三维奇偶校验码进行检错,让有错的数据包不参与编码;当宿点不能解出源点播出的信息时,通过反馈重传策略让源点重传信息,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伽罗华域较大且数据包较长时,提出的方法能以较大的概率消除信道的传输错误,并解决了全局编码向量出错的问题,且以较低的重传率实现宿点完整地接收源点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应用网络编码技术改善无线网络广播能量效率的分布式完全编码广播策略(DAEBNC),其核心思想是发送节点通过获得邻居节点记录数据的情况,应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选择多个源数据包生成编码组合包,依次发送;接收节点使用线性运算解码编码包获得源数据包。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编码包在所有接收节点具有可解性,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广播次数。仿真结果证实,与普通泛洪方法相比,DAEBNC可以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改善无线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8.
孙敏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5):60-64,153
无线自组织网络由于节点能量受限、无线链路可靠性较差等特性使得在设计数据可靠传输方案时必须考虑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无线自组织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可靠中继多播方案,本方案让一部分接收节点担当信源节点的发送任务,以中继的形式完成链路失效率较高的节点的传输.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无线自...  相似文献   

19.
20.
多播与网络编码的融合,可以实现网络的最大流最小割值,增加网络吞吐量.针对车载网拓扑变化频繁、链路寿命短暂的特点,利用网络编码,结合车内GPS系统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提出一种事件驱动的车载多播路由算法:NCMR.NCMR算法依据车载节点的局部拓扑信息,确定数据发送速率和局部网络最大流最小割值,结合最大距离可分码,计算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