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定量地表征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及物性特征,是反映地质特征三维空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采用地质条件约束下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用地质研究的沉积相图采用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微相模型;按相控建模的思路,优选球型变差函数模型,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油田开发调整、后期开发方案编制、挖潜剩余油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SN油田S109井区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 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 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对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了检验和修改,从而建 立起符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分布,为后续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遵循从点(单井)到面(二维平面分布)再到体(三维空间分布)的研究流程,提出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动态资料等多学科信息对储层微相分布进行预测的思路,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井点岩心资料细分沉积微相来建立岩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相分析并结合砂体二维等值线图和地震资料识别的河道(带)来建立储层微相平面分布模型;利用动态资料,确定砂体连通及延展情况,精细解剖砂体,获得不同微相储层的结构特征参数;利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储层微相三维展布特征。根据以上思路,建立了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河流相储层三维分布模型,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也为随后的储层物性预测乃至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油田的中、后期开发效果,就要做好油藏地质工作中的细分沉积相研究。提出了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新方法,以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储层构造、沉积特征、测井数据、储层非均质等研究资料,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储层随机建模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并由此对该区域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验证和修改,建立起符合本研究区储层性质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分布,为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濮城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后期开发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特征、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昌A油田ZJ1Ⅳ油组为潮坪相沉积,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水平井信息及三维地震数据开展了基于沉积微相再认识的储层精细研究,识别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三种亚相类型,并对亚相内部各微相及砂体展布形态进行刻画;同时结合钙质层分布并采用地震分频解释技术,分相带预测优势储层展布范围。结果表明,潮道微相中钙质层不发育的主体位置为优势储层区,砂坪、混合坪相带中I类优势储层为有利储层。最终解决了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并为油田后续剩余油挖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湾浅水三角洲油藏分流河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的地质特点及开发早期钻井资料少和海上地震资料分辨率高的特点,运用储层沉积学原理,通过沉积模式、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模型分类及其特征参数统计建立了储层地质知识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了沉积相模型和相控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优化和随钻跟踪提供了可靠的静态模型。经实钻开发井及生产动态资料证实,所建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较准确地表征了储层砂体横向变化规律,能够为开发早期储层研究提供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注水开发中后期的陆相油田,储层随机建模与数值模拟等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方法是剖析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许多早期开发的区块井网密集,但无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随机建模工作时缺少连续的地震信息约束,所有建模资料都来源于测井解释。为使在这种条件下的储层随机建模更准确,须通过取心井岩心描述、岩心测试分析资料的研究,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方法,进行单井单砂体细分对比,确定储层格架和沉积微相展布特点,在层约束条件下建立储层确定性模型,进而根据测井解释孔、渗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选择适当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一簇储层属性模型,选出最优,并为数值模拟提供准确合理的三维储层属性数据体。  相似文献   

9.
桥口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莉  林燕 《断块油气田》2000,7(3):27-28,43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本区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该项成果应用于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结果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相控建模技术在濮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濮城油田沙一段为例,阐述了相控建模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库车拗陷山前带广泛分布砾岩体,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深层的构造成像和解释精度。在库车大北地区开展的三维重磁电勘探工作,结合钻井、地震、地面露头资料,尝试采用多方法综合解决砾石层分布及岩性岩相变化。通过三维电法资料反演处理,实现了电法与地震资料同平台的联合解释,使综合解释由简单定性对比发展为联合精细描述,通过主干剖面的联合反演确定了不同层系的砾石层空间分布和砾岩岩性、岩相变化特征,为重新认识盐下构造,落实勘探目标及速度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重震联合反演主要采用二度或二度半模型,由于油气勘探中的地质构造一般为三度模型,因此,研究三度体模型的重震交互反演方法十分必要。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基于三度体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并以理论模型说明了三度体模型的必要性。将该方法应用在我国南方海相某油气勘探区,较好地解决了海相地区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导致地震解释模糊甚至无法解释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维高分辨率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胜利油田垦71地区的实际资料为例,用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综合井间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三维波阻抗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垂向分辨率明显高于输入的三维地震波阻抗;2横向上的变化趋势与输入三维地震数据的变化趋势一致;3增加了井间地震的约束,结果更加合理;4其准确性与三维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震物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能源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已得到广泛使用,为获得既经济又高质的三维地震数据和成像结果,要求对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数据处理和解释进行详细的研究,地震模拟方法为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灵活性,目前三维地震数字模拟方式费用还十分昂贵,尤其对全弹性三维模型情况,要精确地使用数字模拟目前还很不现实,地震物理可以比较方便地对三维地震勘探进行模拟,本文介绍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近几年发展成熟的三维地震物理模型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段和沙四段普遍存在着异常高压。为全面了解该区纵、横向压力分布特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速度谱资料,利用VSP速度,应用Fillippone公式压力预测模型,成功地预测了渤南洼陷的孔隙压力体。采用VSP测井优化校正地震层速度,可以使速度误差小于8%,从源头上降低地层孔隙压力的不确定性。在确定研究区相对应的模型参数前提下,依照每个速度谱点分别求取最大、最小压实速度,为压力预测模型提供了良好的速度处理方法。利用经校正的速度资料和预测模型,获得了流体压力的三维数据体,可以从任意方向切片观察凹陷内压力的空间展布。由于地震垂向分辨率影响着地震速度精度,再加上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地震速度,从而导致地震预测压力值与实测值存在误差。经速度校正系数和实测值的校正,82%的统计数据误差在±10%的允许范围内,基本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叠前地震波场模拟的全波形反演(FWI)技术走向实用化充满挑战性。陆上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缺失低频、复杂近地表及三维数据的巨大内存需求和海量计算等因素都制约了FWI技术的应用推广。为此,研究并开发了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技术,弥补了传统射线层析无法反演得到的中波数速度成分,为FWI提供了高精度宏观速度模型,有效避免了周波跳跃现象;利用基于相位匹配的互相关目标泛函取代L2范数求解梯度,降低了反演对低频数据的依赖,有效解决了FWI海量计算难题;利用伪保守波动方程形成自伴随的正演算子,大幅度提升了基于伴随状态法的梯度计算能力,增强了反演对陆地数据的适应性,实现了陆地资料的FWI高分辨率速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A油田气云模糊区规模大,气云影响范围内纵波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形态难以确定。通过分析地震、VSP、地质等多种资料,建立了多个二维、三维模型并完成声波方程正演模拟与数据评价。研究认为浅层大范围非均质地层(浅层气)引起的地震波散射屏蔽效应是造成气云区成像模糊的重要原因,垂直浅层气长轴方向的洼陷构造进一步增加了现有三维地震数据(沿浅层气长轴方向采集)成像难度。实际数据处理表明,回转波层析反演浅层速度以及考虑多波至的波动方程类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能够改善气云区纵波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观测系统几何库(GE库)的定义往往较为繁琐。依据野外原始磁带介质单炮记录的头块信息,并通过程序的设计技巧,自动转换成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所需要的几何库,是一种快捷、方便、准确的定义处理地震资料的方法。它既适用于二维,也适用于三维勘探。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量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实时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扩展八叉树数据结构的分块多层多分辨率模型。通过对海量地震数据的分块处理,建立了与数据对应的八叉树层次结构,实现了在PC机上大规模地震数据体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在海量地震数据组织方面,使用较为简便的编码方式,避免了在绘制过程中复杂的解码操作对实时性的影响以及编解码带来的误差。在海量地震数据管理方面,通过多分辨率建模,按分层的Z-Order顺序进行存储,在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满足三维海量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实时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