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浸出工艺处理红土镍矿的技术日渐成熟,显著提高了全球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率。印度尼西亚作为镍资最丰富的国家,褐铁矿红铁镍矿被广泛开采。对该类型红土镍矿进行系统化学分析、X衍射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等,进行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表明,该红土镍矿中Ni主要分布在-0.074 mm粒径,在铁矿物中的赋存占比达96.60%;铬主要分布在-0.55 mm粒径,在铬铁矿和尖晶石中的赋存占比为56.29%。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级-螺旋溜槽-摇床-磁选”的工艺,能有选别富集铬铁矿,精矿中Cr的品位和铬铁比分别达到20.69%和2.55。同时原矿浆在60V絮凝剂用量90 g/t时高效絮凝浓缩,为后续浸出高压车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云南某含镍、铁有价金属低的硅镁型红土矿,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开展了矿物工艺学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主要包括蛇纹石和石英、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铬铁尖晶石等其它矿物.铁主要以褐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存在,充填分布在脉石矿物的边缘和间隙中;蛇纹石分布比较广泛,集合体呈块地存在红土镍矿中;石英呈重结晶菊花状,由细小晶粒集合成大结晶体;镍分散嵌布在铁矿物和蛇纹石等脉石中,镍在铁矿物中有相对的富集,而在蛇纹石等脉石中分布密度较少,未观察到独立的镍矿物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掌握矿石性质,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对印尼某红土镍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化学分析、FEI的Quanta600扫描电镜和MLA650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查明了该红土镍矿的矿物组成及含量、主要矿物的粒度分布、嵌布特征及铁、镍、铬、钴等有用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红土镍矿中矿物种类繁多,以蛇纹石和褐铁矿为主,其次还有少量的绿泥石、石英、铬铁矿、磁铁矿和辉石等;矿石中无独立的镍、钴矿物,其中镍主要以含镍蛇纹石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含钴褐铁矿的形式产出,而铬主要以铬铁矿的形式嵌布。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该类型矿床的评价以及选冶研究提供完整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某镍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镍矿物种类繁多,主要是辉砷镍矿,其次为紫硫镍矿和镍黄铁矿,少量为硫镍矿、硫镍钴矿、针镍矿、方硫铁镍矿,因此选矿工艺针对的主要是硫化镍选矿。镍矿物的嵌布粒度以细粒为主,并且部分镍矿物与黄铁矿嵌布关系密切,考虑到该矿石中黄铁矿的含量较高,因此为了得到较合理的选矿指标,建议采用镍硫混合浮选—镍硫分离流程。 相似文献
5.
红土镍矿加压酸浸工艺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且低成本的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土镍矿的矿物学特性及其加压酸浸工艺的反应机理,并从提高镍浸出率、降低酸耗角度概述了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工业应用角度介绍了该工艺的技术改进,着重介绍了加压酸浸—常压酸浸工艺(HPAL-AL)和非常规介质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6.
7.
8.
在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ICP和化学物相分析等较系统地分析了某硫化铜镍矿选别过程产品,包括一、二段原矿,一、二段精矿和尾矿中产品矿物组成及其主要矿物的单体解离等。结果表明,铜镍矿原矿中约10%的镍和5%的铜元素以氧化态存在,微量硫化相镍、相对较多的硫化相铜是分布于氢镁硫铁矿和墨铜矿中,难以被浮选捕收;精矿中的氧化镁主要来自蛇纹石、橄榄石、滑石、绿泥石、透闪石、透辉石,相对较粗颗粒与硫化物不能有效解离,控制相对较粗粒级中氧化镁的单体解离及单体矿物的上浮,控制微细粒氧化镁矿物的夹杂捕收,是降低精矿氧化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赣南某红土镍矿常压酸浸液中含有铁、镁、铜、铅、锌等杂质离子,且这些杂质离子与镍离子分离较困难。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铁离子,达到了99%的去除率;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去除铜、铅、锌等重金属离子,达到了90%的去除率;采用氟化钠法去除镁离子,达到了90%的去除率;各作业段镍离子作业损失率分别为15%、12%、5%。 相似文献
10.
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陕西某石墨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石墨矿主要矿物是晶质鳞片石墨,主要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长石类(钾长石和钠长石),透辉石,透闪石及少量的帘石类,铁矿物,其中长石类、云母类蚀变较强烈。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石墨矿采用一次粗磨一次粗选,粗精矿五次再磨六次精选的工艺流程,获得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95.92%,回收率90.35%,混合尾矿固定碳含量1.37%的良好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矿石为钽、铌稀有金属矿石,并伴生有锂、铍、铷、铯等多种稀有金属。原矿品位为:Ta2O50.017%,Nb2O50.007 6%。钽、铌主要呈独立矿物细晶石的形式存在,其次以铌钽锰矿形式存在。确定了阶段磨矿、阶段分级摇床粗选—磁选脱除铁屑和强磁性矿物的钽、铌选矿工艺流程,获得了(Ta,Nb)2O5品位37.30%,钽铌总回收率43.31%的钽铌精矿,其中钽铌品位以及杂质含量均符合我国钽铌精矿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陆薇宇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5,(1)
某微细粒嵌布银矿含银179 g/t,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银元素在该类矿石中的分布及其赋存状态、含银矿物的粒度分布、嵌布特性。研究表明,该银矿中的银绝大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银的独立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三种,分别占总银的76.60%、12.10%、1.00%,共计89.70%。从工艺矿物学方面论证该银矿的矿石利用问题,并对提高选矿理论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鹿鸣钼矿特大型钼矿山,矿石中除含有辉钼矿外还含有大量黄铜矿及黄铁矿,对其进行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选矿工艺方案,对于高效综合利用钼、铜、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SEM及EPMA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鹿鸣钼铜多金属矿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重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解离特性等,对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工艺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钼的赋存状态简单,矿石含Mo 0.108%,其中96.74%的钼以辉钼矿形式存在且嵌布粒度较粗,与其它硫化矿矿物共生不密切,通过浮选可获得理想的钼回收指标;而铜的赋存状态相对复杂,矿石含Cu 0.021%,其中绝大部分铜以黄铜矿形式存在,少部分以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等次生硫化铜矿物形式存在,而且黄铜矿等嵌布粒度细,在辉钼矿能充分单体解离的粗磨矿条件下,黄铜矿单体解离较差,这将会影响铜的浮选指标,泥化严重也会影响指标。根据该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特征,该钼铜多金属矿宜采用优先混合浮选硫化钼铜矿—钼铜混合精矿再分离—强化选铜—粗选尾矿强化选硫的选别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陕西安康金红石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种手段对矿石的物质组成,TiO2的赋存状态,金红石的粒度特征,化学成分,解离性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金红石选矿工艺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印尼锡铁矿石的开发提供合理的工艺流程,对其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矿物的定量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全面了解了该锡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铁矿,含量为56.95%,有害元素磷含量为0.077%,硫含量为0.11%。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设备,详细分析了矿物的嵌布特征、各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矿物粒度分布特征,并对不同磨矿细度产品进行了解离度分析和理论指标预测,得到合理的磨矿细度为-74μm占85%,并提出了适合该矿石的四种基本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17.
钼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素有“能源金属”、“战争金属”之称。利用中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工艺矿物学自动分析仪(BPMA),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对陕西某低品位微细粒钼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自动、快速、定量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矿物粒度分布,详细测定了不同磨矿细度产品中辉钼矿的解离度,并阐明了影响矿石中钼等有价元素选别指标的矿物学因素,快速、准确地为选矿工艺流程优化提供了合理的参考建议。建立的BPMA-SEM-EDS分析技术,为金属矿产岩矿鉴定和选冶工艺矿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粘土类非金属矿成分复杂,对矿物的准确定量比较困难。本文通过手标本、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了河南西峡和内乡海泡石原矿矿物组成,利用原矿化学分析结果、参考X射线衍射结果综合平衡计算了海泡石矿石的准确矿物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