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一种用于改善射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预失真技术。文中给出了平行式失真信号产生电路结构,提出了该电路改善射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新的应用方式,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自适应控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给出了ADS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IMD3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模拟预失真在高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官伯然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2):88-89,92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功率放大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需求集中在高线性高效率的功放。前馈是目前改善功放线性比较好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的一个问题是降低了功放的效率。文中使用模拟预失真技术与前馈技术相结合,通过相应的分析与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在不恶化线性指标的前提下提高功放前馈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功率放大器估计器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由大功率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真的有效的数字自适应补偿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大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段估计,然后对其逐段取逆变换来调节大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器的非线性参数,以达到预失真补偿的目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需要动态存储器(RAM)少、补偿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包括基带预失真、中频预失真及射频预失真技术,以及几种自适应预失真工作函数的产生方法,并利用多项式产生工作函数的方法对功率放大器进行预失真调整,使其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改善射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新的预失真法。该方法没有前馈法复杂,也克服了反馈法增益下降的缺点。首先分析功率放大器的传输特性进行,并从幂级数的展开式中得到方便分析的结论;然后通过对方案中参数的分析,找到能够改善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办法;最后给出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改善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比较有效,可以使IMD3的功率电平至少下降34dBm。  相似文献   

6.
刘军  艾渤 《电讯技术》2007,47(6):1-6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功率放大器(PA)线性化技术的研究状况,重点研究了其中最有应用前景的数字基带自适应预失真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并指出了相关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种高效的用于RF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的自适应预失真结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钱业青 《通信学报》2006,27(5):35-40
分析了当前文献中主要的几种自适应预失真结构,发现这些自适应预失真结构均不利于高效最小二乘算法的直接应用,从而限制了预失真技术的自适应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预失真结构,可直接使用高效的最小二乘算法对预失真器进行自适应更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此结构可快速、高效地实现非线性RF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  相似文献   

8.
用高功率放大器放大线性调制信号 (包络波动变化 ) ,必然会产生失真和互调成分。而基于扩频技术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必须要有很好的线性性能。本文提出一种线性化射频多载波高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射频预失真器。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LED)是可见光通信系统(VLC)中最主要的非线性器件,同时由于通带内非平坦的频率响应还伴随着记忆效应。LED的记忆非线性主要恶化了VLC系统的误差矢量幅度(EVM)和比特误码率(BER)。预失真技术通常被用来补偿LED的非线性,从而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性能。现有的预失真技术都不具备自适应性并且没有考虑到LED的记忆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失真架构,即在发射端增加一路反馈链路来获得LED的输出信号,同时使用记忆多项式模型来自适应地训练并补偿LED的记忆非线性。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预失真技术的BER性能优于现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善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改善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常用的四种方法,并通过实例阐述了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过程,从而实现高效率、高效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张颂  文红  张高远  任详维 《电讯技术》2011,51(5):109-113
非线性功放特性随温度,供电电压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为保证其稳定工作,预失真系统的自适应性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的自适应预失真算法每次都对其参数进行更新,计算量很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放大估计器的查表法自适应预失真算法,将查表法和放大器估计器法结合在一起,以误码率为指标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以大大减少参数的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线性功率放大器在WLAN中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当前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顺兰  蒋树南 《电子器件》2009,32(6):1106-1111
基于Wiener模型构建的功率放大器和Hammerstein模型构建的预失真器,在现有的LMS算法基础上,结合预失真系统模型,推导出NFLMS(Nonlinear Filtered LMS)预失真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NFLMS Newton预失真算法的概念,为了达到实用目的,本文提出并推导了一种改进型NFLMS Newton预失真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型NFLMS Newton预失真算法和NFLMS预失真算法相比明显加快了收敛速度,并且快速降低了算法的剩余误差.  相似文献   

14.
阎敬业  姜景山  张云华 《电子学报》2005,33(12):2139-2143
本文研究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对Chirp信号幅频和相频特性的影响及预补偿方法.在雷达系统中,为了获得足够的作用距离,需要增加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对输出功率的要求越高,功率放大器(HPA)的工作点就越接近饱和区.这就使得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产生了非线性失真.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直接影响了发射线性调频(Chirp)信号的质量,对后续的信号处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以脉冲压缩为例,分析了非线性失真对主瓣宽度和第一旁瓣抑制的恶化.提出了两种建立在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基础上的预补偿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了两种预补偿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小非线性失真.最后对影响两种预补偿方法性能的因素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对两种预补偿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移动通信中线性调制方法的出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迄今人们已研究出了多种对放大器进行线性化的技术和方法,然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结果显示,预失真线性化技术是最理想的对放大器进行线性化的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新方法,对该方法的组成原理作了较为详心头 地论述了并给出了实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放大器非线性拟合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大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数字自适应预失真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有理双线函数的非线性及其逆变换易于求解的特性,设计大功率放大器的估计器以逼近大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预失真器的非线性参数由估计器的逼近函数逐段取逆变换来调节,以达到预失真补偿的目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具有收敛速度快、系统性能稳定、补偿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胡欣  王刚  王自成  罗积润 《通信学报》2012,33(7):158-163
为了保证自适应算法的效果,一般会将行波管输出功率进行一定回退,但是会降低行波管的工作效率。通过在行波管前端加入射频预失真器,在额定输入功率范围内,线性化后的行波管的非线性失真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然后再进行基带自适应算法的实现。X波段行波管在输出功率回退较少的同时,达到较好的非线性失真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实现途径,设计了一款应用模拟预失真技术与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相结合的功率放大器。首先对预失真技术进行了原理性分析,阐述了模拟预失真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给出了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具体设计方案,功率放大器的频率范围为2 280~2 300 MHz,饱和输出功率为14 W,在1 dB功率压缩点(P-1)的情况下测得此功率放大器自身的三阶交调失真比为-12 dBc。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这种新型预失真技术后,线性功率放大器在P-1下的三阶交调失真比达到-20.78 dBc,三阶交调失真改善量约9 dB。证明了这种新型预失真技术方案有效并给出了这种新型线性化技术的前景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两种基本形式的预失真线性化电路,对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用有理函数来实现级联自适应预失真器,用于移动发射机中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基于极坐标形式的自适应有理函数预失真器具有实现简单和收敛速度快等优点.通过对行波管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幅度和相位特性的线性化、抑制互调失真能力等方面来表明基于有理函数级联自适应预失真器的行为特性.计算机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非线性补偿效果,且抑制性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