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舟  刘骏 《园林》2021,(3):55-62
以重庆沙坪坝老城区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为例,选取31个社区公园和临近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路径测算及可视化分析,将步行可达性程度归为高中低3类,并利用地图分类叠加法,从可达性空间分布、路网条件、用地分布3个维度,总结老城区社区公园分布特征,梳理主要现存问题,提出老城区社区公园的布局优化策略,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寻找可用地块以构建社区公园,如,合理改建条件优越的防护绿地;系统性规划周边零散绿地形成"口袋社区公园";构建山地景观步道串联居住区与公园等。以期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能为老城区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与公园绿地公平有效配置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谭文勇  夏琴 《园林》2021,(2):65-72
社区公园的可达性是保障居民平等便利地亲近自然空间的关键。在山地城市中,地形限制使其在客观距离的可达性方面存在局限。基于此,文章引入感知可达性概念,将可达性的定义从物理维度拓展到心理感知维度,通过既有研究梳理,厘清距离感知、目标感知、环境感知和个人差异4类感知可达性要素;结合山地社区公园的特殊性,提出感知可达性的提升策略及其对山地社区公园的规划指引,最后以未来方舟生态城社区公园体系规划为例,通过整体布局的视线通廊缩短对距离的感知、全而不同的公园体系设计增强对目标的感知、安全有趣的步行路径设计优化对环境的感知、差异化的服务供给满足不同人群的感知需求。从感知可达性的角度出发为山地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老牌旅游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以北戴河平水桥公园为例,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对滨海开放式公园进行景观分析,从使用者需求角度提出优化规划布局、提高植物景观质量、增加景观亮化设施等策略,为相关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展示载体,其选址规划是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的重要部分,为此提出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研究。论述了城市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雕塑作用于空间环境,并且受限于空间环境。以某城市为例,根据该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对该城市景观雕塑进行选址规划,通过梳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以及时代特征文化,确定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景观雕塑主题划分为历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山林文化主题、都市人文主题。结合划分的景观雕塑主题,以及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划分了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8个分区,并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具体选址布局,形成一环、两带、四点城市景观雕塑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正  裴欣 《风景园林》2021,28(7):69-75
伴随着公路建设、汽车普及和城市扩张,山地风景道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满足都市乘客对旅途景观品质的需求。不同利益相关者就如何处理风景道与山地景观之间的关系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合作规划与管理进行协调,但现有相关研究尚未针对具有不同活动类型、建设强度、治理主体和土地权属的都市山地风景道进行深入分析。洛杉矶在都市山地合作治理方面对美国其他城市乃至全球产生了示范效应,以紧邻洛杉矶市中心的圣莫妮卡山为案例,分析相关法规条例、研究报告、规划方案和设计导则,探讨汽车导向型山地风景道的合作规划与管理模式。研究发现:圣莫妮卡山地风景道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地产开发、风景旅游、生态保护4种相互矛盾的外部需求。鉴于这些外部需求对山地景观造成的干扰,相关治理主体之间形成了3种基于廊道管控的风景道合作规划与管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合作模式有利于制衡不同外部需求,明确各方权责,构建能够适应充满变化性和复杂性的都市环境的韧性山地景观。  相似文献   

7.
魏鸽  刘雪萌  陈菲  闫钰涵 《城市建筑》2021,(14):172-174
为提升城市山地社区公园吸引力,增加市民户外活动频率,本文对城市山地社区公园的景观活力进行研究.依据居民需求,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城市山地社区公园景观活力因子18项,选取青岛市主城区内12处具有高活力度的山地社区公园进行问卷调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城市山地社区公园景观活力评价体系,构建了城市山地社区...  相似文献   

8.
城市山地公园建设应以遵循自然、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挖掘基址特征、地域文化、人文需求,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营造富有自然野趣、山地肌理特色的公园景观。基于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小山坳景观建设实践,探索公园空间建设与原有地形地貌的契合,降低公园建设成本,将山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日趋广泛地应用于规划领域的背景下,依靠直觉和经验的传统规划方法不再是与人群需求紧密相关的公园绿地规划的最佳方法。为将人群需求纳入考量,创新性地选择POI这一易获取并覆盖广泛的数据类型,对城市中人群的分布与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据此创建新的评价指标——服务压力,用以评价公园的服务能力、不同城市空间中人群对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以福州市为例,例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经GIS数据处理与直观图示,有效反映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情况,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地形环境、空间布局和设施分布特点,以促进城市市政工程管线可持续规划建设为前提,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节省城市建设用地与节约城市建设管理投资为目的,提出山地城市综合管廊优化布局和选线的规划方法与建议,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开展综合管廊布局选线规划实证分析,以期为其他山地城市综合管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居环境的变化,许多公园绿地面临着改造与完善。山地公园以其地势复杂、场地有限,成为公园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南丹县铜江公园改造设计针对现状核心景观不明确、主题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空间体系断裂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地域元素的整合与提炼,形成新的设计亮点,进行以清峰山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地景观风貌特征为元素,以白裤瑶族文化、土司文化、山地文化等为内容,以"有机分散布局、重点集中营造"为策略的针对性改造设计,进而获得公园整体环境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7,(4)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地形环境、空间布局和设施分布特点,以促进城市市政工程管线可持续规划建设为前提,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节省城市建设用地与节约城市建设管理投资为目的,提出山地城市综合管廊优化布局和选线的规划方法与建议,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开展综合管廊布局选线规划实证分析,以期为其他山地城市综合管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袁川乔  卢旸 《城乡规划》2023,(3):99-107
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管控对城市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社会效益均有重要的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从保量到提质的重要转型,其规划与管控也面临更加精细、高效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了成都地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构建,立足功能需求、要素供给研究绿道选线方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估探究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及设计策略,并探索精细化、定制化功能引导方法,高水平构筑公园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在绿地系统管控层面,从指标、空间、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底线约束+目标引导”的管控模式,在满足城市绿地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绿地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的管控体系,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公园的开放性和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逐渐加强,如何建设公园的安全环境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研究城市公园的安全性,选取唐山市南湖公园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CPTED六要素为核心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游客对唐山市南湖公园的安全满意度。结果表明:南湖公园游客安全满意度从高到低分别为:景观意向与环境维护、领域感、监控、通道控制、活动支持、目标强化。根据对这6项指标所包含的23个评价因子的分析研究,提出优化公园各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强化公园的威慑力度、维护良好的环境形象、丰富空间的活动内容4个优化措施,以期为南湖公园相关规划及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景观要素评价能为景观设计优化提供依据,对建成高质量的城市公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百色市麒麟山公园初步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景观要素评价体系,利用GIS的通视分析、可视域分析、缓冲分析和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景观点、道路观景状态及景观视觉敏感度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对公园的景观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希望能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城市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周边的山地丘陵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共绿地。山地公园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化发展需要,山地地形等要素的复杂性,为公园建设提出了限制与挑战。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宝珠公园为例,针对山地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建设重点和方法从地形处理、道路交通、植物景观、配套建筑、景观小品、雨水收集、景观照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需求。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规划及居民生活需求现状,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滁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分布进行评价分析,并据此提出未来公园绿地规划的几点建议,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高层山地建筑的空间布局是目前工程界关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南平某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高层山地建筑的空间布局特性。结果表明:交通、人文、景观和日照是山地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采用中庭式线网交通联系,可以有效的加强建筑综合体之间的功能联系,而利用层台设计并结合景观、人文、日照等因素的组合布局方法,不仅可以凸显建筑主次,更能增强与山地景观有机结合,同时满足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内心渴求,是今后的工程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于山地建筑的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向山地发展,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问题成了研究的热点,绿地系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山地城市绿地自身的特征展开分析与研究,指出山地城市绿地具有残存斑块量大、斑块形状复杂、分布受制于地形以及三维立体性突出等特点,通过对现有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总结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布局结构上过分强调平面形式、指标上不能准确反映绿地的真实状况以及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绿地布局结构、公园绿地体系建构、其他绿地综合利用以及绿地补充指标设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