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碎(Poché)源自古典“重型”结构 体系下的形式设计,研究聚焦于空间与结构关联 性,以古典技法剖碎有关空间操作的线索为实 体切片,描绘西方“重型”结构体在古典布扎系 统向现代转换过程的做法。文章将剖碎作为一 种转化形式语言的工具,从空间秩序与建构逻 辑两个层面展开研究,运用形式分析与类比分 析方法,结合古典与当代不同时期的文献、案例 精读,明确剖碎概念转移至现代的空间特质与 形式生成逻辑,观察、归纳腔体构建与“虚— 实”反转两种设计转换倾向,诠释在当下设计中 提供的可能性,挖掘建筑设计理论指导未来设 计的跃迁。  相似文献   

2.
在柯林·罗《拼贴城市》和《透明性》的基础上,该文分别将基于城市问题层面的“拼贴”手法和基于建筑空间层面的“透明性”理论进行提炼,重点探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指出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两个理论分别在图底关系、虚实反转、维度关系等层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这两种理论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一定批判性反思,这将有益于有关“拼贴”手法与“透明性”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立体主义绘画中演绎出来的现象透明性理论,对于交叠、渗透及空间维度矛盾等一系列空间操作方法起到了深层引导作用。文章主要选取了SANAA建筑事务所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并对其形式操作与空间特征加以分析,探究SANAA建筑作品呈现现象透明性特征背后所蕴含的诗意逻辑。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柯林·罗的“透明性”及其相关理论,着力研究建筑领域里关于现象的透明性这一概念的引入和表达,同时力求探讨透明性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组织手段,是如何在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的。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透明性的理论和案例,来阐述建筑设计中空间组织系统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以此造成建筑空间的透明、暧昧、模糊,来解读现象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5.
空的空间(Space)与实的体块(Mass),以及附在表面的表皮(Skin)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然而在建筑构成中,这些要素往往不处于同等的地位。打个比方,它就像做韩国拌饭一样——即使用同样的食材来做,每个人都会以个人的喜好来增减各个食材的比重来调节出自己喜欢的口味,建筑也是如此。空的空间(Space)与实的体块(Mass).以及附在表面的表皮(Skin)这些建筑构成要素也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在建筑中体现着。下文将谈到的三位韩国建筑师——承孝相、曹敏硕与张允圭也是如此.他们分别利用“空”的建筑、“体块”的建筑以及“表皮”的建筑来以不同的方式对建筑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6.
韩森 《华中建筑》1992,10(1):30-41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空”得以“间”的作用才构成空间。文章对形成建筑空间的“间”作了系统的形态分析,并对它的特点,“间”与“空”的关系,分别按点、线、面、体的顺序作了阐述,以期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杨帆  李铌  石磊 《华中建筑》2009,(6):21-24
该文介绍了湖南省国税局新建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入围方案设计,方案通过对群体中各功能单体空间上转换的处理,纵横交错的空间流动.明暗虚实的空间变换,以及空间与环境复合界面的处理,进而达到对空间整体形态的特色构成,同时和谐自然的处理了建筑群体与周边环境的共存关系,并且指出城市建筑群体空间设计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多样,既涉及建筑设计,又涉及城市设计,是两者的中介。从操作层面上阐述了建筑群体空间设计的总体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湖南省国税局新建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入围方案设计,方案通过对群体中各功能单体空间上转换的处理,纵横交错的空间流动,明暗虚实的空间变换,以及空间与环境复合界面的处理,进而达到对空间整体形态的特色构成,同时和谐自然的处理了建筑群体与周边环境的共存关系,并且指出城市建筑群体空间设计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多样,既涉及建筑设计,又涉及城市设计,是两者的中介.从操作层面上阐述了建筑群体空间设计的总体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给人们的审美认识提供了一种“空筐”。这里的“空筐”,不是指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而是指建筑师通过建筑作品为人们的想象力提供的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使人们根据自己的感知,情感进行再创造。哥德说过:“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观照和欣  相似文献   

10.
项阳  王墨泽 《城市建筑》2023,(1):190-194
西方文明使得现代审美具有“纯粹”“清晰”“明亮”的“一元”倾向,现代主义建筑如是。然而,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对东方传统的重构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二元”与“矛盾”思维中蕴含的设计智慧。本文对建筑中最主要的二元关系——实体与虚空(虚实)关系进行讨论,针对建筑中“纯粹虚空”的空间现象,通过案例举例探讨“实体”再次介入“虚空”的可能性,以及“虚实二元”关系给空间带来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1.
“空”城     
《现代装饰》2007,(10):76-79
“空”与人类最原始的居住感受相呼应; “空”与中国古老的宗教哲学思考相关联; “空”塑造可呼吸的建筑表皮,建筑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空”城是一个有机的环境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龙彬  童淑媛 《新建筑》2011,(3):122-125
提出对建筑中的时间问题进行思考,尝试通过分析时空、天时、时序、时感、时义五个传统时间词汇与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空融合特征,得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与空间意境形成的关键在于"以时率空"的时空关系,并相信研究这种时空关系对营造当代中国特色建筑空间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江  孙晖 《中外建筑》2007,(1):53-55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历史域市的街道肌理和空间形态,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侵街”现象,揭示其规划管理和政体制度方面的根源,进一步论及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侵空”现象,指出它是传统“侵街”现象在另一空间维度上的延续。本文结论是只有从人治环境向法制环境进行变革才能最终解决规划失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严先琴  朱华 《现代装饰》2013,(6):132-133
建筑空间的"虚实"观时近年来常讨论的话题,加之数字化更为广泛关注。论文从传统建筑空间虚实体现入手对当代的数字化的建筑空间虚实观设计做一浅析。从数字化影响下分析建筑空间功能和形态上的表现形式上的虚与实,并列出一些建筑案例加以分析。最后从数字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空间虚实的一些启发与感受。  相似文献   

15.
本设计从图书馆基本功能出发,意在带给人在书海中漫游的空间感受。建筑由虚实两部分构成,两者相互对称,以此呼应场地东西轴线。运用拓扑手法,在建筑体外形成一向心舞台,呼应南北轴线。实体为建筑功能主体,先将图书馆功能串成一个连续序列,通过旋转内核与外部功能区形成两套网格,获得透明性,并在转角处适当地打开以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义乌黄山八面厅外部环境和空间布局的分析,得出了"因借"与"耦合"两种空间拓扑关系,并把这两种空间原型与建筑透明性做类比。尝试在空中八面厅的设计实践中借鉴其空间透明性表达手法,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空间,消融了建筑内外的界限,通过不同空间耦合关系,形成相互交叠和流动的空间体验,从物理界面与组织关系两个方面表达了空间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17.
赵爽  吴丹子  周琨 《风景园林》2021,28(6):114-120
“透明性”作为建筑学科中审视空间品质的独特视野,源于立体主义绘画。当其置于风景园林学科语境下时,尝试回溯并拆分“透明性”英译形容词“transparent”,提出“渗透”(trans-)到“显现”(意大利语:parere)的二元辨析解读视角,并以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完形倾向来剖析其引申义:论证“渗透”是外在真实空间相交叠的渗透,具有层化性、消融性、离散及不确定性;“显现”是由渗透空间引发的内在意识空间的显现,其核心是层叠空间渗透作用下引发的意识空间的完形补足,因而探寻景观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透明性”是一种过程品质。进而,在当今风景园林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透明性的“渗透与显现”,它作为从景观真实空间走向意识空间的新视野,蕴含了空间体验、精神共鸣、意境升华的潜在意义。从而揭示透明性视野具有从西方到东方、古典到现代、抽象到移情的更为广泛的适用性价值,引发人与自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本设计从图书馆基本功能出发,意在带给人在书海中漫游的空间感受.建筑由虚实两部分构成,两者相互对称,以此呼应场地东西轴线.运用拓扑手法,在建筑体外形成一向心舞台,呼应南北轴线. 实体为建筑功能主体,先将图书馆功能串成一个连续序列,通过旋转内核与外部功能区形成两套网格,获得透明性,并在转角处适当地打开以形成休憩空间,使空间流动起来.随着建筑体块的螺旋上升,建筑内部空间也产生了有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虽然建筑中材料的透明性似乎已经天然地与玻璃联系在一起,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近200年间的事。而在当代建筑学中,新的透明材料的出现以及由加工工艺和建造方式的不同带来的材料透明性的转换,再次打破了透明性与玻璃的单一对应,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学可能。致力于探讨当代条件下透明性的材料转换及其对于建筑学实践的影响,认为这一透明度的转换带来了对于空间、结构的多层次表现,为人们创造了丰富而细腻的感官体验,也使建筑有可能越来越远离那种风格化的形式,而转向知觉、感性、效果与体验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绘画是二维的平面艺术。然而艺术是没有严格的界限的,绘画与建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广义维度的增长、创作要素的演变和相互转换的方式方法等角度,类比分析了建筑和绘画的相似之处,从而探讨了二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