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8)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创新成为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并且产生了新的空间需求。从创新空间网络的视角出发,对创新网络与空间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有助于营造适应创新活动需求的城市空间环境,促进创新活动与空间营造良性互动。创新空间网络的绩效评价包括邻近性、集聚性、中介性、持续性等四个维度以及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运用UCINET和UNA建立创新网络模型和空间网络模型,进而基于ArcGIS实现两类模型的数据转换,可对创新空间网络绩效进行量化可视评价。  相似文献   

2.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内各 建筑院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人才培养模式 的创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重庆大学建 筑城规学院在本科1—3年级“空间建构”教 学中加入实体建造内容,根据学生对建筑学 科渐进的认知过程(空间认知—环境认知— 行为认知),设置从单一材料、单一空间到多 种材料、复合空间的实体建造,形成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紧凑连贯的“建造 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建筑设计主干课程的重 要支撑。此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能力的各 种机会,培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动手的能力 和团队协作的智慧,知识的传递由被动式接 受逐渐向主动式学习转化,教育模式由培养 专业技术人员向培养创新人才转化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城镇空间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创新企业所依托的物质载体作为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受制度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与显著。文章以杭州市为例,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构建“制度—空间”逻辑框架,试图总结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过程,并揭示其内在制度逻辑。研究发现:(1)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经历了“老城集聚—郊区迁移—散点分布—城区回迁”4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制度嬗变并非线性,而是始终处于“试错—调整”交替的过程;(2)制度逻辑主要包括地方分权制度的催生、空间规划制度的引导、创新政策制度的支撑和存量更新制度的驱动4个方面。最后,从强化制度作用、创新制度供给和完善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文章旨在丰富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的制度内涵,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城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有着巨大差别,创新型经济将重构空间使用与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本文试图基于创新型经济构成要素的空间特性,建构创新型经济和空间规划的互动关系。文章,解折了创新企业、创新网络以及创意人群的空间特性;从空间管控、空间组织、空间营造等方面,探讨了超越于增长导向的规划思維;进而提出应对创新型经济的3个空间规划重点:以柔性管控激活创新空间,以创新网络链接创新集群,以创意生活集聚创意人群。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应该注重对创新型经济的积极适应:在治理目标上强调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统一,在治理方式上强调国家意志与地方智慧的统筹,以空间规划的系统性创新推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京祥  唐爽  何鹤鸣 《城市规划》2021,45(1):9-19,29
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生长、利用的基本逻辑.面对创新型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及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逻辑,通过空间供给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创新活动与功能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本文解析了创新企业、创新网络、创新人才三类创新要素对城市空间的新需求特征,进而结合近年来的典型地方实践探索,提出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探索适应创新不确定性的分层控规体系,鼓励促进功能混合的用地管控方式,完善吸引创新项目的土地精准供给方式,支持促进持续创新的存量空间盘活方式,建构促进创新交往的共享空间营建方式,为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及创新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卫坡传统聚落安全功能与社会结构、社会要素之间关系。卫坡聚落从“村落—边界—街道—院落—庭院—建筑”多层次建构了立体防御空间体系,并从选址、空间建构、众神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建构了一个防御范围广、防御力量多样的场域。其物质防御空间置于无形精神防御空间之中,物质和精神结合共同创造了人神共居的“安全之境”。从而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安全防御空间系统,满足卫坡聚落“安家 . 乐业 . 栖居”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并布局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且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活力的创新空间成为未来城市空间优化的重点之一。研究发现,创新主体在城市内的空间区位一般遵循邻近智力与产业资源、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创新政策集中度高、与中心城区距离适中、生态环境优美等规律。同时,产业型与知识型创新主体在地块层面分别呈现主要集聚于产业园区与校区的特征。基于创新空间布局规律,提出因“创”制宜、集成高效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总体原则,并构建了涵盖智力与产业资源邻近性、设施配置水平、城市区位、生态环境条件等评价要素在内的技术框架。最后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对技术路线应用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敏  项珏  吕晓倩  耿萌萌 《园林》2024,(1):38-4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赵珂  夏清清 《中国园林》2024,40(2):43-49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配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标,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遵循其提供的以“服务流”链接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框架,运用网络科学的中心度量方法,创新性建立由“挖掘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潜能的景观美学服务供给制图-评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社会需求的景观美学服务需求制图-权衡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的景观美学服务流制图”三部分组成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景观美学服务“供需流级联”网络制图方法,促成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不仅将破碎的生态环境恢复为一个连续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匹配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内在联系,推动人居环境绿化“从自然生态内在保护到价值外显利用”的积极生态保护转向。  相似文献   

10.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运营”为要点,结合苏州案例展开实证。从“出行偏好、使用特征、满意度”识别特定人群需求,并与现状人居“供—配—营”匹配分析,辨析需求与供给分异存在的问题及内因;提出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从关注“配置率、标准性、覆盖度”到“选择度、适用性、满意度”的优化调适,探讨“响应出行偏好、匹配特定使用、提升使用品质”的对策。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探索将助力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创新、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杨超 《城乡规划》2023,(3):40-49
作为一种新兴、独特的空间类型和学术议题,创新时代科技新城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值得深究。文章结合无锡市的实践,尝试建构一种科技新城中心区的空间发展模式—毯式大学。即传承江南园林空间基因的创新街区模式,总结其整体性的三种空间模式与重要的基质构造机理,以此在“去中心化”的创新文化与在地性的空间文化之间建立平衡,探索经由城市设计连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可能之路。  相似文献   

12.
张凯 《世界建筑》2024,(2):84-91
本文通过西安市雁塔区城中村数据研究分析发现:该区域的城中村道路以“乡村—城市”混合型路网及格网型路网为主;该区域城中村商铺类型以餐饮、购物、生活类商铺为主,且易受到临近空间的影响从而改变其主要商铺类型;“乡村—城市”混合型路网的空间活力更易受到道路长度、链接数、连续性以及反向深度的影响;格网型路网空间活力更易受到长度、宽度、相对连接性及相对连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使社会活动突破“位空间”限制,公共空间作为承载着各种社会生活的场所,开始转向现实空间之外的“域空间”。如何利用社会网络探究具有阈限性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成为空间研究的导向。研究通过构建和对比天津三岔河口重点地段公共空间和业态网络模型发现:空间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层级性、结构化与非完备性特征。鉴于空间解析结果生成更新逻辑,提出时间、空间和社会三个维度更新策略,创新更新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升级战略对产业空间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传统“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改造方式与房地产建设热潮,大大挤占和压缩工业制造的产业发展空间。针对有限土地资源条件下工业制造产业空间的供给问题,文章对顺德率先提出的“产业发展保护区”政策创新进行解读,从“产业发展保护区”的划定、建设及实施保障等方面,总结顺德“产业发展保护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产业空间的保护型发展策略及“产业发展保护区”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乡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着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县域范围内城乡空间结构变化更为突出;同时关注城乡空间发展的演变进程,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当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空间发展趋势下,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最佳效率匹配,是解决城乡空间发展失衡的新视角.因此文章从空间效率视角审视县域城乡空间,通过梳理城乡空间效率体系,重构“人居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城乡空间”,探讨在县域范围内产业—人居—生态空间的最优匹配模式,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模式,最终建构从“企业联动—产业循环—产业空间—人居空间—城乡空间”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合理的产业格局、空间发展模式,促进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俞为妍 《城市建筑》2023,(8):105-108
创新驱动是当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推动创新发展与存量更新的内在协同是助力城市在“新常态”背景下保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文章试图从创新集群构成与空间组织的特性出发,总结创新导向下的产业和人口特征,并基于此,从经济要素、空间管控、环境品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建构创新发展与存量更新的协同思维,强化更新—创新的耦合联动关系,最后借助台州中央创新区空间更新实践,围绕产业升级、集群链接、韧性管控和人才驻留等内容探讨创新驱动背景下存量地区更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从最原始的分类罗列,到精心编排的主题叙事.再到当下注重体验的“漫游”,经历了从枯燥到趣味,刻板到自由,狭隘到开放的转变过程。本文通过对展陈设计的演进与博物馆空间建构时代特征的分析,探求“容”的变化与“器”的建构之间所存在的本质联系,论述了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和借助展陈一样,借助建筑空间承载展览信息并传情达...  相似文献   

18.
“场景”一词在计算机互联网、建筑学、传播学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指向,以学科交叉的视角来看,“场景”的内涵跨越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成为构建虚实空间设计理论的链接点。文章基于人机交互技术探讨虚实空间的“交互—体验”机理,面向未来发展与应用展望,进一步探讨场景空间的设计特点及营建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把历史空间归结为城市首页的概念.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网络性。方案期待的是使历史空间在新时代重焕风采。网络之所以能不断的生长.繁衍.主要是依靠不断的链接和更新。把网络生存的方式一一链接和更新引入历史空间的再定义中.就是希望这些有着强容纳性的建筑空间能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节点.随着时空元素的变换而不断的丰满,并且使方案设计的链接体.成为记忆触角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雅集作为典型古代文人园林活动的记录与呈现方式,是影响中国园林符号、空间范式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动因之一。基于古今雅集相关观念的梳理对照,明确了雅集的概念及其风雅性、交谊性和文学性的特征,进而基于秦汉至明清的雅集诗文与绘画构建艺术信息库。围绕雅集组织方式“从礼仪型到交谊型”和活动场所“从厅堂建筑向园林风景”两条变迁主线,归纳雅集文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对丰富中国园林空间演进历程的历史认知,理解园林造景的文化内涵,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