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生活圈作为在宜步行范围内满足社区居民居住、工作、出行、休闲和服务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指向多方协同的社区营造,并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绿地空间是社区生活圈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但其多方主体的更新治理机制不清,使公共绿地空间常衰败为"失落空间".文章以上海五角场街道社区绿地空间更新为例,梳理当下社区生活圈绿地空间公共...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的规划分配从注重均等迈向公平,需要克服已有研究将居民需求简化同质的问题,从微观视角精准响应社区居民需求.选取面向社区生活圈共享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与互联网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公园绿地微区位分配公平性.此次研究:1)调查发现非社区级公园绿地具有高重访率,印证了其对居民日...  相似文献   

3.
刘志强  非凡  洪亘伟  余慧 《园林》2024,(2):55-61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公园空间可达性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公园供需匹配状况,推进高品质社区生活圈建设。针对传统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供需关系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引入最优供需分配法(OSD),以苏州市姑苏区为实证区域,探究社区公园与居民的最优服务配置,根据配置结果确定各居住区居民获取服务所需时间、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1)OSD通过对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最优分配,能客观呈现社区公园供需匹配的实际情况,对于服务盲区的识别更为精准,所得可达性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2)最优供需分配结果显示,姑苏区社区公园空间可达性水平整体较低,可达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高值集中在中南部,低值则在中部片状聚集。(3)空间可达性低值区域,可针对性通过增设社区公园、微绿地、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服务供给,并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可达性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公园布局规划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魏薇  胡秀琴 《建筑与文化》2023,(11):122-124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公园类型之一,具有文化、教育和邻里交往等社会属性,其供给与居民需求是否相协调,对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杭州市拱墅区的社区公园为例,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研究单元,然后基于供需平衡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社区公园在空间布局上的供需关系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协同等级的生活圈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 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建设、城市运营与城市居民 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社区绿地作为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 增进福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5分钟 社区生活圈与社区绿地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本文 以天津市新兴街道11个社区生活圈绿地为例, 通过因子分析与熵权计算确定主要因子与评价 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主—客观绿地 质量研究模型,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生活 圈绿地质量的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因子类型可 划分为活动保障、景观要素与空间特征三大类; 多数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质量普遍较高,而永丰里生活圈和土山花园社区生活圈受社区公园绿地和游园绿地的影响,总体绿地质量较差;主— 客观分析模型显示,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中,活动保障与空间特征因子对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 地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景观要素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社区生活圈规划已成为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热点议题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空间范围划分方法与设施评价和优化等3个方面对现有规划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在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居民日常行为的关注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主要特点,因此梳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时空行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主题,包括时空行为预测、时空行为模式挖掘与时空行为和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关系等。其次,提出机器学习方法在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框架,以及在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社区交往生活圈和安全生活圈3个方面的创新议题。最后,以"基于时空行为需求预测的社区生活圈划分方法"及"基于非线性阈值效应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置规划"两个研究案例阐释机器学习方法在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杜伊  金云峰 《城市建筑》2022,(8):153-157
公园绿地规划由“地的公平”向“人的公平”演进。本文基于此背景,探讨社区公园绿地供需内涵演进,选择上海社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讨论公园绿地供需及匹配情况,最后提出公园绿地供需优化策略。研究发现,上海社区公园绿地存在局地供给低下、需求较高,以及供需错配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关注供需错配、小型公共空间供给和特定群体需求三个适用社区公园绿地优化的应对策略,以期丰富公园绿地规划“人的公平”理念认识与应用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2024,40(7):97-103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 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 “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 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 定日趋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公共绿地配 套规模和复合利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拓展了休闲 空间范畴、复合利用范围,《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标准规范 从指标整合、设施设置两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但系列标准规定 对休闲空间系统挖潜整合不深入、利用范围规定不完善、功能 实现措施不到位,导致根据标准规范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选取3个城市近期编制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印证生活圈有关绿地标准规 范解读结果。基于此,提出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高质量运用策略的思路,将休 闲空间纳入公园体系,对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 并以岳阳为例进行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整理资 源构建完整系统、复合利用提升效率品质、精准供给保障规模 覆盖、规划指引控规精准继承”四大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 策略,保障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高效配置,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念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嘉慧 《城市建筑》2022,(24):177-1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空间的可行方式,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产业营城”向“场景营城”转变的新理念,其中依托公园城市理念营造的城市绿地空间场景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成都绿地空间建设的案例,对城市宏观(市域尺度)、中观(城市—片区尺度)、微观(生活圈—街道尺度)三个尺度层面的绿地空间分别提出各自的场景营造类型,并提出“保护绿地空间本体—确定价值转换思路—设计场景实现路径—场景实施营造及实施后评价”四步法场景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空间场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米晨凯  陈飞 《城市建筑》2022,(3):105-108
存量时代下居住区规划的关注点从物质空间向社会、经济、社区治理等多维视角转化。在住区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计划中插入住区认知社会调研模块,安排学生对大连市中心城区的街道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居民对社区公园和中小学设施的使用情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及居民访谈等方法,使学生体验住区多维属性、社区管理及学区制度等对居住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住区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民在日常、周末、节假日三个生活圈内的运动休闲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常生活圈,以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传统性项目为主,住所旁的小区空地、公园绿地、社区健身点是主要活动空间,利用半径为1公里;周末生活圈,以健身类、娱乐类项目为主,社区健身点、广场、公园是主要活动空间,利用半径为3公里;节假日生活圈,以与自然环境十分贴近的项目为主,旅游景点、远郊公园是主要活动空间,利用半径为400公里。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未来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结合2016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的研究制定工作,通过开展上海市居民行为特征的实证调查,挖掘现状社区空间供给与居民未来需求之间的差异和问题,作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社区空间品质的切入点.基于实证调查,围绕居住、就业、服务、交通以及休闲五个系统,从开放活力、功能复合、服务精准、步行可达和绿色休闲五个方向提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思路和对策,为社区层面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一凡 《城市规划》2019,43(5):17-22
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从认识层面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的理解,是推进相关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研究提出,社区生活圈是日常活动的空间范畴,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面向生活空间而非抽象的功能地块。社区生活圈是配套服务的共享单元,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社区生活圈也是邻里感知的社区领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在改善硬件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关注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感。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16.
李倞  杨璐 《风景园林》2020,27(9):10-16
后疫情时代,中国将进入新公共卫生发展阶段,社会对公众健康的关注为风景园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改善和疫情防控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未来的公共健康改善和应急要求预判,以及受此影响下的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变化,基于风景园林改善公共健康的作用机理,提出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聚焦公共健康的热点议题框架,包括3方面7个具体方向:在规划设计方面,聚焦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园绿地体系的优化,构建强调可用性的多元化邻里绿色场所,以及强化公园绿地作为防疫和应急服务的预留空间;在管理方面,开展公园绿地健康改善项目和事件的运营,聚焦公共卫生构建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体系;在保障机制方面,开展公共健康改善效益评估,拓展资金和服务供应方来源,并主动深度参与新公共卫生时代的多方合作。  相似文献   

17.
绿地空间可达性是评价社区生活圈绿地空间布局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选取郑州地区高新区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范围内的居住小区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中的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以及成本距离分析工具,综合构建绿地空间可达性量化分析模型,生成各个指标下的服务范围,并以服务范围较研究区域的面积占比等指标,尝试探索社区生活圈尺度的绿地空间可达性,为研究居住小区的绿地空间布局及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网络社交的冲击,传统交往模式发生改变,导致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研究对当前我国社区公园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环境心理学与交往行为理论视角对群体交往空间设计开展研究,以社区公园为载体,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与方法。并以此开展广州长湴公园的改造设计,倡导现代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不仅应考虑常规物质功能需求,还需要考虑除美感以外的其他精神层面需求,特别是社会交往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群体交往空间的规划和构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交往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是保障民生、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关键路径。文章通过对新加坡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发展历程、层级体系设置及设施规划的全面评述,总结其六大规划特点,包括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与新镇规划全面结合并充分考虑弹性机制,重视设施功能和布局的高度整合,以高密度多样性的消费群体为支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和协同运营,以生活需求和行为研究作为规划的根本出发点,以及全面鼓励社区参与规划与设施运营。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对我国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社会参与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层需求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构建——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公园是就近服务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公园绿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长并趋于多样,但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尚未构建。选取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社会分层水平均位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上海作为案例城市,通过对其社区性使用的公园进行取样调研,剖析社区公园的服务范围、公园内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以及不同收入层次的使用人群对游憩出行距离、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需求与偏好,用以指导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