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进水流量冲击是衡量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挖掘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的抗进水流量波动潜力,构建三级AO工艺小试装置,考察了不同进水冲击负荷(提高进水流量以缩短停留时间(HRT))对污染物控制的影响,并解析工艺不同功能单元污染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级AO工艺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虽然流量增加导致出水污染物浓度升高,但HRT为12 h时,系统处理效果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流量导致的HRT变化对不同功能单元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较小,而对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冲击较大;通过物料平衡分析,延长HRT促进了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过程。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评估受纳污水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级AO工艺处理黑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的COD和氮磷浓度高,常规处理工艺停留时间长、碳源利用率低。本研究在小试条件下采用两级AO工艺处理模拟黑水,考察了不同有机负荷以及体积回流比、SRT等对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探讨该工艺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HRT=21.4 h、外体积回流比为100%、内体积回流比为250%,SRT=10 d时,出水COD为60 mg/L,NH3-N和TN质量浓度分别达到7.0、17.2 mg/L以下,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但出水的TP质量浓度为3~4 mg/L,仍需化学辅助除磷。两级AO工艺中的不同区段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延长第二级AO池的停留时间和增大内回流比,是增强该系统脱氮除磷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温度35℃pH值7.0左右,HRT为30 h的厌氧反应器中,研究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耦合作用.进水氨氮为70~120 mg/L左右,COD为800~1200 mg/L左右条件下,将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人工配水按厌氧进水配比引入反应器中,氨氮、亚硝态氮进水浓度分别为75.43 mg/L、99.87 mg/L时,总氮负荷为233.82 mg/(L·d),考察不同进水配比R(0~100%)对厌氧反应器的脱氮除碳效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配比为75%条件下,系统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达55.71%、63.65%,TN去除率最高达64.56%,COD去除率达80%左右.结果表明,适当的进水配比,不仅可以达到稀释厌氧进水的作用,还可以促使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脱氮除碳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背景下,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多段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好、脱氮效率高、碳源利用充分、药耗及能耗低,适合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该工艺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的效果,测算了能耗、药耗及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进水碳氮比约为3.0:1时,少量投加碳源情况下,出水总氮质量浓度能达到6.3 mg/L,脱氮效果良好。污水处理段碳排放约0.732 kg CO2/m3,其中生化段碳排放总计约为0.618 kg CO2/m3,占比约为85%。与脱氮除磷相关的碳排放量约为0.415kgCO2/m3,占比约为56.7%,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对污水处理的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该工艺高效低碳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南方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对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碳氮比(C/N<3.5)生活污水,研究流量分配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实际处理效果以及物料衡算结果为依据来逐步提高首段进水比例以寻求最优的流量运行工况,共确定4组不同的进水流量分配。结果表明:在此碳氮比条件下,通过提高首段进水比例的方法并不能降低厌氧区氮氧化物的含量,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作用强度对TN的去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段进水比例的提高强化了厌氧区聚磷菌的释磷作用,提高了磷酸盐的去除率;综合考虑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以及后续可优化空间,确定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例为6:3:1的工况3为最优工况,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磷酸盐浓度分别为45.98、0.04、17.47和2.43 mg·L-1。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23)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往往变化较大。采用过去常用的AO工艺进行污水处理,难以满足污水排放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开展了改良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实验,对原本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从实验结果来看,利用改良后的工艺进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可以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8.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 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相似文献
9.
10.
改进AB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AB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的碳源相对不足问题,本试验采用改进AB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以强化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AB工艺可以显著提高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在进水COD浓度250~620mg/L,NH3-N45~70mg/L,TN60~90mg/L,TP7~12mg/L的条件下,改进AB工艺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2.1%、90.3%、79.8%、90.61%,出水COD、NH3-N和TP等各项污染指标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百乐克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参数和运行效果,促进百乐克工艺的推广应用。以具体工程为例,介绍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以及构筑物的尺寸,并结合处理效果讨论设计特点。运行的结果表明,采用具有脱氮除磷的百乐克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出水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放标准》(GB189118—2002)一级A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倒置A~2/O工艺中氮、磷元素的去除无法同时达到较好的去除水平,因此对传统的倒置A~2/O进一步改进,与MBR相结合并且维持污泥与进水配比,探究多种进水配比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配比为6∶4时,得到的处理结果较好,其中COD、NH_4~+-N、TN以及TP的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和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64、0.68、20.7、1.16 mg·L~(-1)和91.43%、98.3%、48.26%、71%。进水分配比对TN和TP的去除有明显影响,通过合理的改变进水分配比,能够使氮、磷元素同时保持较好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的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工艺对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污染物COD、BOD5、TN、NH3-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90%、92.51%、71.07%、87.07%、91.74%和95%以上。Orbal氧化沟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保持稳定的出水水质;分析了该厂总氮平均去除率较低、反硝化效果差的原因,提出了污水厂在运行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运行工况,采取合理开启氧化沟外沟、中沟、内沟转碟曝气机的措施,在提高污染物去除率的目标下,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有构筑物,将原有传统活性污泥法改为Hybrid工艺后,经生产调试和优化操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CODCr、TP和氨氮等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以低C/N比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查了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原水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厌氧池和缺氧池,以合理分配厌氧释磷和缺氧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在好氧池和缺氧池中分别投加填料,以稳定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提高系统的脱氮性能;厌氧池和缺氧池出水都直接进入好氧池。在进水COD/TN平均为5.54,HRT为11 h,SRT为15 d,MLSS为3000~4000 mg·L-1,污泥回流比为50%条件下,通过三种不同进水分配比以及三种混合液回流比的对比试验研究,得到系统最佳进水分配比5:5,对分配脱氮和除磷所需碳源更加合理;而混合液回流比为200%,过高会破坏缺氧池的溶解氧环境,过低又会导致缺氧池反硝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最优工况下COD、NH3-N、TN和TP出水水质分别为29.7、0.1、11.8和0.42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99.7%、72.4%和91.3%,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并且在缺氧池中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提标改造思路,挖潜二级处理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然后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改造设计的内容、经济评价及运行情况等。经过工艺改造,二沉池出水总氮控制在15 mg/L以内的设计需求,再生水出水总氮稳定达标。该改造工程可以为水厂改造中需要强化生物池脱氮除磷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进一步严格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逐渐成为当今水处理界关注的焦点。主要从工艺改造、水力改造和设备改造3个方面较为全面地综述了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过程,并介绍了数学模型在污水厂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良UCT分段进水试验装置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实际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碳(COD)、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并以稳态条件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了各指标的物料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工艺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平均出水COD、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3.5、8.51、0.29mg·mL-1,满足国家城镇生活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此外,根据建立的物料衡算公式及工艺各反应区污染物指标的转化途径分析发现,高达67.1%的反硝化脱氮作用(包括缺氧反硝化和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是该工艺深度脱氮的根本原因;系统反硝化和释磷过程利用的COD占总去除量的62.1%,体现了该工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的优势;氮素和COD的平衡率均高达99.8%,证明了所建立的公式的有效性。系统对磷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排放的剩余污泥,占总量的7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