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尧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传播好尧文化对于临汾经济发展、城市品牌塑造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有积极作用.本文梳理了临汾尧文化的传播价值,以新媒体时代为基调,提出尧文化可通过打造新媒体矩阵、创新传播方式、培养传播人才、升级文化产业链四方面着手进行传播,以此提升临汾尧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优秀积淀,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延续和发展着.新时期,随着文化的日益多元化,新的文化思想与艺术、观念层出不穷,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在新媒体环境视域下探讨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指出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建议,以期实现传统文化传播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磊  崔维响 《通讯世界》2017,(3):249-250
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专业的资源来进行传承,在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需要有系统和专业的网络资源来建立校园资源库.网络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是社会网络文化传播的一个缩影,在传承优秀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校园专业资源库建设是重要的传承途径.在建立专业资源库和传承校园网络文化上形成系统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都城,洛阳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加持和文化建设的双重影响下,短视频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洛阳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将短视频嵌入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中,系统阐述利用短视频传播洛阳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开始以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方式来实现对国际地位的提高。要知道,文化是深入人心的,因此国家文化的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效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传统文化纪录片具有着非常独特的人文性质,其不但可以还原我国真实的历史,还能够充分表现我国的民族传统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是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在传播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国民文化自信心,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文件中提到,"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其中"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成为一个工作重点。因此,媒体的助动力必不可少,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无疑成为全民普及文化素养的最直观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本文回顾"融媒体"的建设发展、"融媒体"与"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挖掘江西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传播策略.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我国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政治、经济、德育多重价值.红色文化传播面临资源难以维护与管理、传播意识薄弱、传播技术专业性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8.
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泛、涉及人群多等特点。而主持人则是传媒中最为常见的文化传播载体,要重视主持人的文化传播作用,并进行准确定位。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不仅把控节目的进度,对节目内容进行最后的把关,还代表了节目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是节目进行文化传播的桥梁,所以,对主持人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定要慎之又慎,也是业内经常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主持人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主持人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定位,强调和说明了主持人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以给主持行业从业者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告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其不仅扮演了消费文化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实现了对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还见证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广告因对主流文化符号化的传播倾向,又可能导致权贵意识,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的盛行,无益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受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同时加快步伐推进广告批评理论的建立,在多管齐下的合力作用下,发展广告学才能与消费文化和社会文化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李海江 《信息通信》2012,(3):280+284
广播电视是当今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农村,广播电视是最现实有效的文化传播工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宣传国家政策、传播先进文化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素质的一个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本文首先写了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意义,提出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建设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技术上和管理上的问题以及技术管理手段,并作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提出的"文化模式"意在说明文化对于个人、集体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认识的重要影响,强调文化无形但强大的形塑力和建构力。本文试图说明传播行为之于"文化模式"理论的矛盾作用。一方面通过传播行为实现文化传承、思想固化、个人社会化的功用,另一方面传播行为亦担负沟通有无,消除隔膜,打破文化中心主义的消解作用,通过分析传播行为对文化模式的建构与消解,试图说明传播行为在文化流通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研,分析成都市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构建成都市农村文化信息传播主体选择与参与机制、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评估指标和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评估方法,以期为成都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的信息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并为之奋斗的先进文化。在融媒时代下,红色文化与影像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通过影像化手段实现广泛传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经验性研究为基础,分析红色文化影像传播现状和传播价值,在剖析当前红色影像传播困境的基础上,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环境3大环节提出融媒视域下红色文化影像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全新的机遇,传统文化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图片、短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与传播路径。但是,现代化技术同样使传统文化传播面临新的困境,需要积极运用新时代的科学技术优势来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路径,增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意义,并对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发展现状和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具有贮存文化信息的功能,包括信息传播在内的异民族文化的引入,都离不开语言的铺垫和运载。谚语--作为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语言中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对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和独特性格而言,谚语是最有价值,最科学的材料。通过对谚语的研究,不仅可以透视出斯拉夫各名族的文化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特点,而且可以弄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中越边境民族艺术、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中越边境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趋同案例,并针对这种现状探究边境文化保护与建设,建立边境民族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一 引言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和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达,不仅可以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所形成的文化屏障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的整体安全度,赢得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在融合网络下,随着网络的开放性、交融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各种网络新兴应用方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文化内容安全、音视频内容安全等问题将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融合网络下的文化传播将面临巨大的安全考验,文化监管愈加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战略的转变,《国风美少年》《唐宫夜宴》等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将传统文化和商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意义出发,从科技赋能、全媒体宣传、提高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探讨其传播策略、未来走向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途径,以期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民族特色优秀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传播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科普研究》2008,3(2):34-38
本文探讨了科技传播的实质、目的、核心和灵魂;论述了科技传播过程是传播主体和受众互动的过程;并讨论了科技传播活动的社会文化指向.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不仅是我国治病救人的传统手段,更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作为一门文化,需要专家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更需要在大众中去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文化的真正内涵,才能更好的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通过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