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形势驳杂繁复,大学校园建筑亦受到外来建筑风格形式与技术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呈现了折中主义、传统复兴、学院哥特3种近代大学建筑风格,对根据风格特点划分的宫殿式、现代式、混合式、哥特式4类屋顶以及根据矛盾解决方式划分的平面组合、立面组合与复合组合3种屋顶形式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近代传统复兴式大学校园的建筑空间形... 相似文献
2.
“三宫殿三所殿”[1] 为紫禁城外西路的一组建筑 , 为东西向的三宫殿和南北向的三所殿整体形成 L 型建筑区域。本文在对三宫殿三所殿区域保护修缮所得测绘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遗迹考证以及文献、图像资料,对该区域始建至今的建筑布局与功用进行了考证。明永乐朝时该区域为仁寿宫;嘉靖朝兴建慈宁宫,该区域彼时为慈宁宫附宫区建筑。清初三宫三所殿建筑布局及其功能袭明旧制;清雍正末年,康熙继位之初,兴建寿康宫,并对该区域建筑布局和形制进行更改,直至清末该区域作为寿康宫附属建筑,为太后妃居所。中华民国至 2018 年工程管理处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修缮之前,该区域的建筑布局仍未做大的改变,先后被作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和文物修复厂使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居住环境和住宅使用功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一在“锁国、封闭”的经济状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缓慢,对住宅的要求不高、仅满足于有个“住的下,分得开”的栖身之地。这使 相似文献
4.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山地城市建筑的屋顶是视觉焦点之所在,高水平的屋顶形态设计对城市整体风貌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屋顶形态现状问题,对几种常见的屋顶形态设计要点和适用建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建筑的屋顶是视觉焦点之所在,高水平的屋顶形态设计对城市整体风貌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屋顶形态现状问题,对几种常见的屋顶形态设计要点和适用建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代表性的鹤庆文庙先师殿为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先师殿的平面、梁架、斗栱等方面的建构进行解析。分析发现,为适应云南地震多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鹤庆文庙先师殿的大木构架表现出“平面形态格局异化、副阶周匝设置简化、重檐构造整合优化、抹角梁运用灵活化、斗栱构造结构强化”等几方面的异化特征,充分说明地方匠师在积极学习中原汉族先进建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建构技艺所做的一种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10.
屋顶绿色空间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集约型城市公共空间。该文以城市核心区的游憩型商业建筑为例,剖析了屋顶绿色空间与建筑、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维关系,探讨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如何整合设计屋顶绿色空间,提出了游憩型商业建筑屋顶绿色空间设计应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宏观把控与本体建筑、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关系,微观深入功能的复合化设计,消隐式细节处理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建筑形态空间分别从形态和空间两个角度来诠释建筑。建筑的形态通过形式、表面、体量等要素直观地展现给人们;建筑的空间则是通过人在其间的活动来感知和认识。建筑的形态和空间,都可以分解成为各个层面的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认识,结合对第一城的分析,完善对建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4)
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经过近千年的居住生活,总结出了黔东南地区的建筑结构——干栏式建筑,俗称"吊脚楼"。干栏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在于临山而建,其高于地面的构造可以适应高寒湿冷气候,保温隔热,还可以防止蛇虫的侵扰。该文以肇兴侗族村寨为例,分析黔东南地域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近现代本土建筑营造实践中,如何以西方先进技术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大屋顶”一度成为建造热点。由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与建造技术的碰撞,以形式为主导的“大屋顶”建筑遗产出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残损问题。文章以20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办公大楼为例,从现状残损分析的角度,指出实现典型形式转译与融合中西方建造技术之间的矛盾性,并提出了考虑文物“最小干预性”的修缮加固方式,以此对近现代“大屋顶”建筑遗产的修缮与保护提供更为深刻的认知基础与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化作为解决城市化引起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屋顶绿化的发展为城市绿化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城市缩影,研究其屋顶绿化的可行性对城市大力发展屋顶绿化有着重要的试验、示范以及推广作用。分析屋顶绿化在高校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结合实际情况从可利用屋顶面积、技术要求、政策支持和后期维护四个方面分析屋顶绿化技术在学校实施的可行性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以建筑作为媒介手段将建筑理念转化为真实世界中的建筑实体,必然无法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影响和束缚。本文将以鸟巢建筑为例,选取线条、形状、色彩、质感及结构等表现形式重点进行阐述,探究当今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媒介如何通过吸收其他艺术领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元素,最终设计出鸟巢这样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从而揭示建筑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媒介是如何与其他艺术领域建立起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坡屋顶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创新——以江苏省气象综合试验基地项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气象综合试验基地项目的建筑单体设计结合该项目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并吸取道家思想,一方面利用坡屋顶这种历久弥新的屋顶形式所特有的性格特点,沿用传统坡屋顶建筑的常用处理手法,保持古韵;另一方面对传统造型元素进行变形创新,塑造具有独特风貌的建筑形象,体现新风。 相似文献
17.
城市成片开发后不可避免出现了许多“夹缝、边角”的零碎用地空间。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研究和挖掘现有用地空间的开发条件,通过场地解读、场地整合、场地的竖向设计、邻里空间的关联性、建筑日照等方面出发,在充分尊重原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探讨该用地空间建筑布局的逻辑生成方式。使最后形成的建筑空间形态能够打破原有的消极空间格局,赋予该用地空间积极向上的功能,以便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碎片化用地的目的。本文结合莆田二中扩建工程设计实践,浅析边角用地空间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的策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垂直校园与校园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已促使校园空间布局模式和建筑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基于笔者一系列南方校园建筑综合体创作实践,归纳并提出"三重式"设计策略,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从功能空间重组、场所形态塑造等方面解析这一策略的具体应用,以说明该策略有助于达成南方校园建筑空间与功能机制、景观要素、气候特征的有机统一,实现校园空间秩序、场所活力、地域形态的关联契合。 相似文献
19.
广泛的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为探求中国高度城市化地区屋顶绿化建设推广的可行途径,综述了国外先进国家的屋顶绿化建设历程以及针对既有建筑的拓展型屋顶绿化的建设难点,并以中国屋顶绿化发展较早的上海为例,对其中心城区(即上海市外环线以内的区域,总面积约667.80km2)既有建筑的屋顶绿化进行了适建性评估。国外屋顶绿化建设领先的国家大多经历了从鼓励到强制、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的历程;针对既有建筑的拓展型屋顶绿化的建设更具技术挑战性,必须进行构造创新、基质优化、植物精选和成本控制;上海已率先发布屋顶绿化建设的强制性政策,相关技术研发已有相当基础,但推广建设类型仍有局限,拓展型屋顶绿化极具建设潜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旨在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笔者采用走访、调研、测量、航拍、文献查阅等方法,对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李熙桥镇于家大院的历史概况、建筑结构特点、现状及建筑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对于家大院的各个方面的细节进行了挖掘。于家大院虽然外观简洁,建筑空间相对单一,但它反映了多元文化融合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特色。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