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阶段欧、美以及日本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发展的研究,分析矩形教室、早期开放教室及年级学区等教学空间所存在的优缺点来梳理教学空间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普通教学空间的功能构成和空间特性,以期为建构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普通教学空间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超大规模高级中学普通教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超大规模高中生学习的需求,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展开研究,探讨超大规模高级中学普通教室与一般学校普通教室的区别,分析普通教室空间的功能构成和空间特性,探讨普通教室的多功能化研究.为目前超大规模高级中学设计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外教学空间组织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宙青 《华中建筑》2004,22(6):65-67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新型教学空间。该文借鉴国外中小学教学空间实例,试从“办公——教室”、“教室——教室”、教室内部三个层次探讨新型教学空间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当前住宅建设中出现的“空间式”单元住宅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对比“平面式”单元住宅,设立“空间利用率概念”,去揭示住宅空间利用的实质。同时,介绍“跃层式”、“复式”、“跃笔式”等几种典型的“空间式”单元住宅方案,并以“空间利用率”概念去分析其空间利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在有较大高差台地的校园园区内排列鳞次栉比的校舍,建筑物之间诸多大小不等的室外围合空间是整个校园空间的主要特征。将教室、食堂之间的空间为活泼好动的学生营造成最具活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由室内外一体化的缓坡、大台阶、廊桥等各要素从一层到三层构成连续的断面,不管哪一层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其他各层活动的情况,是充满“动感”的空间。建筑物宽18m,长92m,形状非常细长,横向由6m和12m两种柱距组成,长向由4m的柱距均分构成连续的架构,这个模数使不同用途和大小的空间(24~336m2)都能获得良好的开间一进深比例,4m跨度的构架单元…  相似文献   

6.
探究中小学普通教室与多目的空间的组合形态,探讨开放式教室适度开放的原因和方式,举例说明开放式教室的使用模式,分析国内开放式教室较少涉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洁 《室内设计》2009,(4):24-45
本文介绍并总结了在一年级设计基础教学中应用“空间单元的分离与统一”理论指导设计的过程:通过理解和操作“空间单元”的概念,引导学生跨越纷繁的形态表象,理解相关的空间型制,在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有层次的空间与形态。  相似文献   

8.
《砖瓦》2022,(5):12-13
<正>这是位于巴西一个小村庄里的学校,建筑面积23344m2,建筑想要为村庄引入新的价值,学校由原来仅仅的学习空间转变为充满家庭氛围的地方。新宿舍主要由两个“村庄”组成,一个针对男学生,一个针对女学生,宿舍将不再是简单的大空间,而形成了45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6个学生。通过减少每间教室的学生数量,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崔陇鹏  马文慧 《园林》2024,(2):79-85
弇山园是晚明第一名园,其园林空间营造具有模块化、组团化的特征。先对王世贞《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进行提取并完成空间单元的图示化转译,以求更清晰地展现每个意象单元所呈现的具体空间特征及意境营造。其次运用“解离—重构”的研究方法,完成“意象单元、空间单元、空间组团”这一园林系统的建构,进而实现对弇山园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的研究。该研究对于明代园林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亦为古典园林空间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我国目前主流的“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及空间发展趋势,总结既有各类型“走班制”教学空间构成及模式特征。进而以各门类课程为核心,结合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适应“走班制”及教学方法创新的学科教室。接着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间,计算各类型“走班制”形式对教学区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然后提出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区公共空间发展趋势。应用空间句法计算各类教学区空间组合模式,最终系统性地提出了适应各类“走班制”发展的教学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因学业压力大而造成的精神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国内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普通教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具备一定的缓解焦虑的功能。论文基于心理学原理,使用语义微分法,加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设计实验从视知觉评估的角度量化研究大学普通教室的7个关键空间特征,并以统计学方法得到各个空间特征最佳感知状态对应的参数取值范围,以期为教室空间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喻益民 《新建筑》1994,(1):27-28
用增强相连空间单元流动性和降低功能区约束度等手段,在较小空间里,建立住宅单元活动空间和居家活动中心,提供了一种二室一厅“小康住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江珊 《华中建筑》2012,(8):147-150
该文以宋代建筑画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宋画中建筑形制、建筑空间、沿街界面、街区肌理来研究宋朝市井街巷建筑空间。在这里,市井主要指城市普通居民包括商品交易在内的日常生活场所。其研究范围包括:宋朝市井建筑单体,宋朝城市市井街巷空间的沿街形态,民居空间与市肆空间的组合关系。宋朝城市以“侵街”为突破口,以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通用化这一特点为助力,最终形成了单元同构,整体非均质的街巷空间,达到了城市市井生活空前繁荣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合理提出遵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思路,本文以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理论基础,结合遵义市DEM数据分析,兼顾乡镇级行政单元完整性,细分了遵义城市及屏障修复单元、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单元、洪渡河流域石漠化及水土保持修复单元、芙蓉江流域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单元、綦江流域石漠化及水土保持修复单元和乌江干流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修复单元等6个修复单元,构建了遵义市“一城两河三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了6个修复单元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各单元实际,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主攻方向,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的有机结合,为遵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大连市开发区第十中学教学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层大厅及其周围、普通教室前的走廊、楼梯间周围等交往空间中学生课间时间内行为状态的调查,了解了空间的特性,分析了学生课余时间中行为与交往空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环境设计要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校学习模式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合当前高校教学现状,提出高校学习空间应匹配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教学手段和教学主体与学习空间的关联性,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个人独立研究”的多维主体教学模式为基础对传统教室展开空间更新研究,依托“一隔三间”的空间更新手法,从空间装置介入、可变教具布置、开放复合空间、智慧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尝试建构一种能满足不同主体的复合性学习空间,探索一种可行的高校学习空间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历史城区的物质环境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相结合,营造“高语境”、“原真性”的历史空间环境,是历史城区保护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叙事学视角,从叙事簇群、叙事廊道、叙事点核的单元结构出发,引入空间句法量化方法,对历史城区叙事空间的空间权力表征、功能表征、特质表征给予量化解释,并为历史城区活化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筑系馆的专业教室作为建筑系学生的主要使用空间,在设计和使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教室单元的研究和调研,结合设计竞赛来探讨建筑系馆教室单元的空间模式,希望对未来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贺妍  雷振东  马琰  屈雯 《规划师》2023,(11):62-68
在我国典型的流域化地区,以小流域和乡镇区划为主的基层治理单元相互割裂,引发了“三生”空间治理失效、布局失衡、结构失调问题。基于复合理念,提出统筹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全域全要素的“单元叠合、空间聚合、要素联合”协同治理思路。以陕南低山丘陵区为例,在量化分析小流域与乡镇单元现状协同关系的基础上,识别出两大类8小类空间模式,并提出区域层面自上而下和要素层面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单元融合路径,形成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空间治理单元。  相似文献   

20.
空间组合对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落实中,设计人员要对空间组合进行合理应用,强化教室空间组合、半室外空间组合、教室环境空间组合、校园环境创造、教室家具布置以及图书馆区域设置等.通过该种方式,能够确保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为后续中小学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