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中,始发和接收是风险高、难度大的关键工序,尤其是在接收阶段,如果施工工法选择不当,盾构隧道出洞时容易产生突水、涌砂等现象,导致车站端头地面不稳定,地表沉降超限甚至塌陷,盾构接收存在较大风险。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可减少地面加固措施的洞内接收工艺,具有安全、适应性强、工期短及可重复利用等特点,适用于盾构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及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工程。文章以福州轨道交通5号线高仕路站—螺洲镇站区间采用钢套简接收的成功经验为例,论述了钢套筒接收技术在盾构出洞工期、安全、质量及成本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对地表加固条件受限区域的盾构接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盾构长距离穿越老旧建筑物群的施工重点是对地面沉降控制要求高,盾构掘进采取控制措施,保证建(构)筑物沉降满足要求。施工难点是穿越房屋群较多,分布密集,部分建筑物基础形式不明,需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有效地采取处理措施,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房屋安全。本文以武汉地铁5号线三标司门口站~昙华林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高密集棚户区为背景,介绍盾构穿越高密集棚户区的施工控制措施、监控量测措施,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海某超长盾构隧道工程监测的实践,介绍了盾构隧道监测的一般内容:地表沉降和地下管线安全监测;地面房屋沉降和倾斜观测;水位测试;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和局部地段隧道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并从几个方面对监测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盾构推进方向和隧道纵向的沉降变化及隧道横向沉降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盾构切口距建筑物沉降点距离和沉降量的关系,最后得出了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沉降的5个阶段,即:前期沉降阶段;开挖面前的隆沉;通过期间沉降阶段;盾尾间隙沉降阶段和后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忽视区域地质差异而使用单一作业模式,会导致地表沉降现象明显。为了提升盾构掘进施工质量,优化已有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对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盾构滚刀受力,根据不同土层作业要求配置掘进参数,根据土层特点进行施工安全控制,根据土层结构变化转换作业模式,保证掘进作业质量。经工程实践验证,以上掘进施工技术使中心纵向沉降量下降约24.29%,盾构土舱压力稳定,掘进质量稳定可控,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轨道施工对于城市正常运行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运用地铁盾构法施工,会造成周边的建筑物出现一定的沉降。文章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探讨了盾构法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横断面地表沉降的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eck公式,分析沉降槽宽度系数、轴线地表沉降和埋深的变化关系,并基于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导致横断面地表沉降的实测数据,拟合得到不同测线的沉降槽宽度系数,并与多种经验计算公式对比。研究表明:大多数对Peck公式中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方法的修正考虑了隧道中心埋深和尺寸;实测数据表明隧道横断面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与隧道中心埋深并无显著的线性关系;基于剪切破坏条件给出了计算横断面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方法,与实测拟合值对比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地铁由于价格低廉、车速快,已成为我国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我国城市为此建设了大量的地铁工程,与地表工程的建设相比,地铁工程的建设难度较高,其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盾构机,而通用的地铁盾构施工常会带来地表沉降等问题。因此,我国亟需改善地铁盾构施工带来的地表沉降问题,以此减少其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保障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我国地铁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几点原因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湖路湘江泥水盾构隧道为工程实例,通过ANSYS建模求解了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并讨论了不同工况参数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结论如下:泥水平衡盾构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随土层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土层的粘聚力c与极限支护力大致呈线性关系变化,随着土层内摩擦角的增大,极限支护力与内摩擦角关系曲线的斜率也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对控制支护压力、预估地层加固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隧道施工引起上覆土体变形的预测中,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确定地表变形的影响范围。本文依据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反分析得到了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i更准确的计算计算方法,以及推导了地表最大沉降与拱顶沉降之比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通过案例反分析求得到了关系式中的计算参数,为采用土体变形扩散传播模型预测隧道施工引起上覆土体的变形规律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盾构掘进施工时,因盾构机械不同导致土体受干扰的变形控制不同.针对上述问题,为准确预测土体变形情况并控制沉降现象,本文通过确立边界条件及土层物理学参数,构建盾构掘进施工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周围土体变形情况,并于实际掘进之前通过盾构试推试验得到盾构掘进时土体变形的控制方法.以小规模施工场地为例展开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浅埋矿体开采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利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了风化砂岩中浅埋隧道的开挖过程,研究了风化砂岩的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砂岩的弹性模量与地表沉降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泊松比与地表沉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凝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地表沉降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地表沉降曲线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或泊松比的减小)而趋于平缓,地表沉降最大值随着风化砂岩弹性模量的增加(或泊松比的减小)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矿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和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睿 《四川水泥》2022,(10):136-138
预制桩施工中土层超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白鹤滩-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换流站工程前期试桩阶段孔隙水压力的监测结果表明:桩基开始施工后,场地内各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均发生变化,且在施工首日变化最为明显;桩基施工完成后,黏性土中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较慢,4d内仅消散25%左右;打桩间距小于3.8m时宜设置24h以上的间歇期,并控制好打桩速率;超孔隙水压力最大处出现在距离桩端较近的黏性土层中,黏土层中的沉桩速率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13.
刘民 《石油化工建设》2021,43(6):101-103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下,地下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盾构技术,对环境保护、工程质量提升有重要作用.常规的盾构接收施工有较大的风险,针对埋深大、水头压力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带,常出现盾构破洞门间隙涌泥涌砂以及地表沉降等问题.钢套筒接收和水下接收等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对提高施工效果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结合广...  相似文献   

14.
输水盾构隧道技术在青草沙原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水隧道是城市原水输送的一种新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有效减少原水输送工程沿线的占地拆迁。上海青草沙原水输送隧道设计采用重力流方式输水,使用期间隧道结构将承受一定的内水压力;隧道工程穿越长江主航道,拟采用盾构法施工一次推进完成,长距离穿越具有很大的挑战。论文简要评述国内外输水盾构隧道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软土盾构隧道的建设经验分析青草沙输水盾构隧道建设需要突破的若干关键技术,以推动输水盾构隧道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晓龙 《粉煤灰》2022,(1):32-36
为保证盾构隧道长距离穿越既有铁路群组和高铁期间铁路运营安全,通过加强设计方案研究、盾构施工参数理论计算、选取盾构施工试验段、变形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既有铁路限速等相结合的手段,提出可通过增大隧道埋深、加强隧道结构设计、采用克泥效工法来减小路基预加固施工和盾构穿越施工对既有铁路群组的影响.在盾构穿越之前,通过试验段盾构施工...  相似文献   

16.
刘鸿飞 《四川水泥》2022,(10):237-238+241
结合天津某地铁左线隧道盾构接收工程,对采用RJP桩加固端头结合钢套筒辅助盾构接收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盾构接收段掘进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端头加固对地表沉降控制的效果,计算结果显示加固区沉降值明显小于非加固区的沉降值,说明RJP桩加固效果明显。根据实测结果显示,沉降值均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RJP桩加固端头结合钢套筒辅助盾构接收整体是安全可靠的,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地铁隧道实际工程为例,利用数字模拟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进行数值模拟和研究,将模拟数值与实测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位移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比两者的差值。从而对施工安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同时不影响周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地铁盾构接收施工,因接收井周边条件复杂、存在富水层,常出现涌水、涌砂状况,引发地表塌陷,对已成型的盾构隧道、盾构机、地面建筑物及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安全隐患。文章结合花苑路站盾构钢套筒接收工程实例,对地铁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钢套筒接收的风险,确保了盾构机的顺利接收。  相似文献   

19.
吴向前 《四川水泥》2024,(2):209-211
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关键风险源,尤其是上软下硬地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始发。以南京地铁7号线西善桥出入场线工程为例,从下半部分钢套筒安装、反力架安装、盾构机下井组装调试、上半部分钢套筒安装、盾尾油脂涂抹、负环管片拼装、钢套筒内砂料回填、套筒内压力测试、上软下硬地层始发掘进参数等方面分析钢套筒始发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采用,不仅解决了端头加固质量差条件下的盾构始发掘进安装问题,还降低了上软下硬地层中小间距始发易造成隧道内侧结构变形、地表二次沉降的风险。实践证明,在上软下硬地层始发掘进,一定要保证钢套筒的密封性,在掘进过程中根据掘进断面硬岩比率,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人工冻结技术施工时地层冻胀的规律,合理控制冻胀对建筑物的破坏,本文以三维有限元计算为手段,对某地铁隧道盾构进出洞人工冻结法施工中产生的冻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体越深,冻胀位移越大,地表受冻胀影响的区域范围越小,随着与冻土帷幕距离的增加,竖向冻胀位移减小,冻土帷幕最顶端的冻胀位移最大;在冻土壁长度范围内,最大冻胀位移均位于冻土壁的最上端;地表最大沉降量与冻胀率之间为线性关系,随着冻胀率增加,地表最大沉降量呈线性增大;随着含水率增大,冻胀速度减小,最终冻胀量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