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2.
对Crl2MoV钢在淬火后采用深冷处理和中低温回火相结合处理工艺,通过显微组织及硬度、冲击功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Crl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30nlin油淬+200℃回火1h+深冷处理+400℃回火2h工艺处理,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正火态20CrNi2Mo轴承钢分别进行渗碳油淬+回火、二次渗碳油淬+回火、渗碳气淬+渗碳油淬+回火等3种渗碳淬火+回火处理以及在上述工艺的回火前增加深冷处理的渗碳淬火+深冷+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后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渗碳淬火+回火后轴承钢的组织均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渗碳气淬+渗碳油淬+回火后的马氏体更细小,残余奥氏体更少,此工艺下轴承钢的硬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高于其他2种渗碳淬火+回火工艺,磨痕宽度和深度较小;与渗碳淬火+回火相比,渗碳淬火+深冷+回火处理后轴承钢中奥氏体含量减少,硬度提高,磨痕宽度和深度减小,并且在200 N载荷下的磨损质量损失明显减少;较优的工艺是渗碳气淬+渗碳油淬+深冷+回火。  相似文献   

4.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 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 050℃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时达到最大值,为1 445 MPa;在200℃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 050℃×0.5 h淬火+200~300℃×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 752~2 050 MP...  相似文献   

5.
高碳、高合金和高碳饱和度是S290粉末高速钢的成分特点。采用合理的淬火和回火工艺能得到高硬度,并且不容易磨裂。淬火温度对S290钢淬回火硬度影响不明显,但对其过热程度和强度影响明显。S290钢高硬度丝锥适宜的淬火温度为1190℃~1210℃,回火工艺为560℃×1h×2次+550℃×1h×1次,S290钢淬火加热时间略短于M2钢。为保证S290钢的淬回火硬度和韧性,S290钢的淬火冷却速度应比M2钢更快。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对新型镁合金压铸机用X20CoCrWMoV10-9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以确定其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8 h退火预处理+1 100℃×1 h淬火+700℃×2 h回火;该钢经较佳工艺处理后,其显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金属间化合物μ相和合金碳化物M_(23)C_6、M_6C组成;在1 100℃×1 h淬火后其硬度达到最大值51.5 HRC;在500~650℃回火时析出了较多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和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回火温度(550~640℃)、不同脉冲次数(1,2次)和脉冲持续时间(60~180ms)下对热轧态35CrMo钢分别进行传统淬火+传统回火、电脉冲淬火+传统回火、传统淬火+电脉冲回火处理,对比研究了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电脉冲淬火+550℃传统回火、传统淬火+1次电脉冲回火以及传统淬火+2次电脉冲60ms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与传统淬火+传统回火处理后的相似,均由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电脉冲淬火+传统回火处理后的组织中出现层片状索氏体,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增大;电脉冲淬火或回火均能提高试验钢的强塑性,电脉冲淬火+580℃传统回火处理后的强塑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GCr15钢碳化物细化处理工艺及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宇  陈莉  艾亮 《轴承》2006,(2):24-27
通过高温固溶淬火预处理和相应的终处理工艺,找到了一种有效提高GCr15轴承钢综合力学性能的方法。即在1 050℃下保温30 min油淬 300℃等温3 h后空冷 720℃回火2 h和经过1 050℃保温30 min油淬 720℃回火2 h两种预处理工艺,都能使碳化物细化;经过终处理后硬度可达到63 HRC以上,较普通处理工艺,弯曲强度提高29.7%,冲击韧性提高100%,耐磨性提高3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各种深冷处理工艺在高速钢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1.赤热的工具直接淬入液氮或者淬火后再经液氮处理30~60分钟,随后都经560℃×1h回火;2在QC(淬火工艺)之后,经560℃×1h的回火,随后经400℃×1h处理,最后将工具沉浸在液氮中,放置30~60分钟。工具分别经受处理后,使用寿命分别提高了2~4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碳含量的4Cr5Mo2V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碳含量(0.35%,0.47%,0.71%,质量分数)对其显微组织、碳化物演变规律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030℃淬火后,碳质量分数为0.35%的试验钢中无碳化物,碳质量分数为0.47%,0.71%的试验钢中存在颗粒状富钒MC型碳化物;淬火+回火处理后,试验钢中均析出M_(23)C_6碳化物,随碳含量增加,M_(23)C_6碳化物增多;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后,碳化物大量析出并发生粗化,随热稳定保温时间缩短和碳含量增加,试验钢硬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碳含量增加能够提高试验钢的回火转变激活能,碳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与MC型碳化物的析出强化作用是钢热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GCr15轴承钢分别进行淬火+回火,淬火+回火+深冷,淬火+深冷+淬火,淬火+回火+深冷+回火处理,研究了深冷处理对GCr15轴承钢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淬火+回火工艺相比,增加深冷处理工序后试样中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硬度增大,耐磨性提高;淬火+深冷+回火处理试样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最低,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其磨损量比淬火+回火处理试样的减少了6%;深冷处理提高了GCr15轴承钢的抗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将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分别加热至880,910,930,960℃,保温2h后油淬,之后分别在210,240,260℃下回火2h;根据冲击韧性确定最佳一次回火热处理工艺后再进行240℃×2h的第二次回火处理;研究了二次回火后试验钢的性能和马氏体亚结构。结果表明:二次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为1 820 MPa,硬度为54 HRC,冲击功为35J,实现了高强韧性和高耐磨性的良好匹配;二次回火后马氏体中的孪晶出现了回复和消失,马氏体亚结构主要为高密度位错和少量孪晶,大量的位错阻碍了裂纹扩展,提高了试验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工艺对3Cr2W8V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3Cr2W8V钢进行了热疲劳破坏试验,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50℃×1h+850℃×0.5h→750℃×0.5h(三次)预处理,再经1100℃淬油、450℃×2h回火和-70℃×30min冷处理+450℃×2h回火工艺,能提高模具的热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正>1低合金高速钢W4热处理工艺试验1.1试验过程试样规格:80×15×1/4D,数量24件。试验检测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淬火晶粒度、淬回火组织、淬回火后硬度。试验工艺方案为:(1)第一次预热:900℃×4分45秒,第二次预热:950℃×4分45秒;(2)淬火加热温度:1150℃、1160℃、1170℃、1180℃、1190℃、1200℃;(3)加热系数:18s/mm,加热时间为4分45秒;(4)淬火介质:2-3-5盐;(5)回火工艺:540℃×90分×3次,550℃×90分×3次。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了焊前和焊后调质处理条件下25Cr2Ni4MoV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调质处理工艺为920℃×1 h油淬+580℃×2 h回火,焊接工艺为手工焊条电弧焊.结果表明:焊前调质处理的接头焊缝组织为板条马氏体+δ-铁素体+M23C6碳化物,焊后调质处理使焊缝中的δ-铁素体溶解,形成了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16.
用液氮作为冷却液对调质态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试验,之后对试验钢进行空冷和深冷处理,研究了淬硬层的组织、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并将其组织与乳化液冷却磨削淬火试验钢的淬硬层组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乳化液冷却磨削淬火相比,液氮冷却磨削淬火后,淬硬层中的马氏体更加细小;深冷处理后,淬硬层中的的马氏体和碳化物增多;随着磨削深度增加,液氮冷却磨削淬火试验钢淬硬层的厚度、峰值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4Cr13塑料模具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研究了该钢的等温相变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工艺固溶(1 010~1 090℃保温2,3 h)和球化退火(905℃×2 h奥氏体化和700~770℃保温5,8 h等温球化)预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并获得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在725℃下试验钢的珠光体形核孕育期最短;经1 010℃固溶处理后,组织中存在大量球状碳化物,当固溶温度为1 070~1 090℃时,碳化物基本溶解,马氏体板条束明显粗化,最优固溶工艺为1 050℃×3 h,此时碳化物占比较低且弥散分布;随着等温球化温度升高,链状碳化物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并且保温8 h后球状碳化物的分布更均匀;1 050℃固溶3 h+905℃×2 h+750℃×8 h球化退火后试验钢的球化效果最好,直径小于0.5μm的碳化物占比约为78.92%,硬度最低,约为192 HBW。  相似文献   

18.
对40Cr13塑料模具钢进行不同温度(960,1020,1080,1140℃)淬火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处理,通过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与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变得粗大,碳化物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40℃时,组织中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淬火温度由960℃升高到1080℃,经回火后试验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减小,试验钢表面点蚀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但深度变浅;试验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速率减小,腐蚀倾向降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020℃,此时淬火马氏体组织较细小,硬度最大,回火后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表面钼铬共渗制备强化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钼铬共渗,随后进行渗碳淬火、深冷处理及回火复合处理,对渗层组织、成分、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层化学成分接近钼系高速钢;渗层中的碳化物细小、均匀、弥散,没有粗大的共晶莱氏体组织;经深冷2h处理试样表面硬度达到1600HV,明显高于未经深冷处理试样的表面硬度;经不同时间深冷处理试样的滑动摩擦因数基本相同,但比未经深冷处理的试样降低约15%,其相对耐磨性分另q是未渗金属试样的2.10倍和3.59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9SiCr钢三种热处理工艺的组织和性能比较,发现870℃油淬+200℃回火+深冷处理,使9SiCr钢在满足冷模钢硬度要求的同时,韧性有较大提高。从而为9SiCr钢强韧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