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积极推进TOD发展策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文章在借鉴国外TOD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基于“5D+”视角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将指标原始数据归一化后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形成可以测度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文章对深圳市的116个站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全市层面城市轨道交通TOD效能分布图以及每个站点的效能特征雷达图。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发展情况,作为制定城市TOD空间政策的基础,也有助于识别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在TOD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交通拥挤和城市无序蔓延等大城市病,TOD模式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然而,当前很多城市只重视TOD的高强度开发,缺乏对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空间的建设,忽略行人的体验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绿色服务。梳理日本、美国、瑞典和卡塔尔等国家在TOD公共交通站点区域的景观空间建设经验,并阐述成都在建设TOD站点区域的景观一体化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站点时实现景观一体化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成为提升城市运载能力,减少土地占用,提升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存在轨道交通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给政府带来极大财政压力的问题。TOD属于绿色发展体系,将该模式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中,能确保轨道交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引导轨道交通的绿色开发。TOD是城市格局优化、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全面发展,满足市民个性化生活需求的关键。以TOD为切入点,在实际案例中研究轨道交通站点TOD综合开发创新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最快最早的城市之一,上海市亟需解决新时代下轨道交通这一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平衡交通与城镇关系。以轨道交通建设与外围城镇互动模式为切入点,结合TOD经典理论、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应用经验、共性与特性,以及国内交通导向区域开发政策性文件,提出TOD效能区的定位类型和功能配置框架性建议;并将其应用于轨道交通16号线与沿线浦东新区中心城外(指浦东新区外环线以外区域)典型镇,结合TOD效能区及城镇自身差异特征、交通需求,提出站点交通目标、TOD效能区定位与发展战略、实施策略与空间建设。以期充分发挥TOD效能区在城镇发展中的正向效应,为创建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外围城镇的良性互动提供有效参考,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含义和模式着手,以苏州地铁7号线莫阳站为例,对地铁车站的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为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TOD理念为建设核心和基础的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开始受到重视。该文以重庆沙坪坝站和东京涩谷站的TOD建设项目为重点案例,分析对比沙坪坝站和涩谷站的站点特征,并从空间整合、站点开发、流线梳理、景观塑造和文脉彰显5个方面对沙坪坝站和涩谷站的改造重点内容及异同进行分析,总结TOD开发的特征和优势,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3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面对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乡体系规划,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公共交通发展策略,支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基于上海市公交客流大调查,总结分析上海市公共交通在客流规模、网络设施、系统结构、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方向,提出适应远景发展需要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以及"多层次、多模式、多网融合、区域差别化、设施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加强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加强一网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中运量公交,重构地面公交线网,加强轨道站点交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等6个方面的公共交通总体发展策略,并针对中心城、主城片区、新城、新市镇等提出相应的公共交通分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陆续提出强化城市空间管控、依托交通促进城市效率、以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主体之一的当下,公交导向型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逐渐受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开发主体的重视.由于这一模式的终极目标是通过集约用地,减少小汽车出行,因此也是城市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从2018年开始,在世界银行的赠款资助下,我国有7个城市开展了旨在推行TOD模式,助力城市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咨询项目,每个城市根据轨道TOD的实施重点,分为宏观城市层面、中观线路层面和微观站点层面三个项目包.石家庄作为7个试点城市之一,其城市层面的TOD研究项目系统梳理了现状轨道与城市发展的问题,借鉴了东京、新加坡、成都等城市TOD发展的先进经验,在TOD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明确了石家庄未来站城一体的城市结构、并结合平原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轨道加慢行均衡发展的绿色交通组织模式,为未来石家庄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指导与支撑.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都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推进公交导向开发(TOD)和公交都市建设成为国内外大都市空间发展与交通战略的焦点。理解公交导向开发的融资、规划和政策等制定机制是评估其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受限于不同的空间和体制差异,TOD政策及实施通常呈现不同侧重点,进而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本文以深圳和西雅图的TOD政策为对比案例,探讨中美不同空间和体制背景下TOD在发展理念、融资结构、物质形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理解公交都市建设的内涵和优化路径。研究表明,与深圳市相比,西雅图TOD政策注重轨道交通与低收入社区的融合,以政府补贴或鼓励市场参与来推进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规划、融资及实施等环节,注重"谁受益、谁支付"原则来推进轨道交通的多元融资,且注重利益相关主体的深入参与,以提升方案可实施性。基于此,我国未来公交导向开发应加强轨道交通与低收入群体的空间融合,推进轨道交通多渠道融资,并加强融资政策和规划方案制定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契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生活空间品质成为大城市的普遍共识。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如何通过TOD与城市更新的耦合更大发挥轨道价值成为当前规划关注的重点。虽然珠三角地区当前的城市更新单元模式与站点层面TOD综合开发模式已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还存在多站产业定位不协调、更新程序无序化、偏重经济利益等问题。因此,编制线路层面的TOD规划以统筹多各站点片区的城市更新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针对既有问题,探索线路片区产业目标统筹、空间结构统筹、公共配套统筹、更新利益统筹与土地融资统筹等五方面的更新策略,以期实现轨道交通带动沿线片区产业转型、整体品质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赵大伟 《世界建筑》2022,(z1):60-64
随着轨道交通发展迈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阶段,沿线土地规划控制及TOD综合开发成为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站城融合视角对金华轨道大厦站进行TOD综合开发分析,提出规划设计手法与策略,为同类型站点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站城联动发展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段开发规划的"站城联动"理念和策略,即借鉴"站城一体化"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在轨道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站城联动"理念,通过合理测算站点人流量,结合城市功能和多方利益诉求,在线站位选址上落实站点交通衔接方式与土地发展潜力、服务人口规模的承载力匹配,在站点功能定位上落实站点功能和土地功能的功能联动;借鉴TOD模式、"地铁+物业"等模式,分类引导重点站点与一般站点的周边规划,落实政府、市场和公众多方利益的联动,实现轨道站点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联动发展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昆明首期轨道交通沿线站点TOD城市设计方案为例,对比分析香港同类型站点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现状,通过实证研究,聚焦交通衔接、开发容量和空间形态三方面内容;学习借鉴香港成熟轨道建设地区的经验,结合昆明实际,尝试得出适应昆明地区的TOD城市设计原则和模型,希望为昆明及其他城市TOD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正处于大规模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引导城市实现可持续、紧凑化发展显得尤为必要。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与实践。绿色TOD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紧凑城市理论、绿色都市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对原有的TOD理论的再发展,但目前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尤其与亚洲高密度城市相结合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以绿色TOD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TOD理论体系。本研究结合深入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亚洲公交都市的TOD建成环境特征,弥补了绿色TOD理论在亚洲城市实证研究的不足。构建了绿色TOD建成环境评价体系,以定量与客观的方式确定了影响绿色TOD建成环境的关键性因素和指标权重,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论文主要分为4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对绿色TOD的相关理论与案例进行总结与梳理。首先,对TOD理论、紧凑城市理论、绿色都市主义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基础研究;然后追溯了绿色TOD概念的缘起,分析了绿色TOD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行,结合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绿色TOD在不同维度、不同城市背景的实践特征,并解读了绿色TOD的基本内涵,最后借鉴绿色生态社区评估体系中与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相关的评价指标,将TOD的5D建成环境要素与绿色社区指标进行了关联性分析,这些指标与其蕴含的理念丰富和细化了绿色TOD的内涵。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首先选取新加坡和香港两个亚洲公交都市进行对比,分析了两个城市在TOD规划实践上的各自特点,选取了两个城市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归纳了亚洲公交都市的TOD建成环境特征,以及发展绿色TOD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本文结合实地调研,采集一手数据,利用GIS对新加坡的典型TOD站点区域展开实证研究,从中观街区层面和微观建筑层面对比典型站点500m站域范围内的用地特征与空间形态,提出了构建亚洲高密度城市中绿色TOD模式的有效手段。第三部分为建立评价体系,在TOD 5D建成环境模型的基础上,整合了绿色都市主义理论思想,构建了绿色TOD建成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新加坡24个站点500m站域范围内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借助SPSS相关分析,明确了建成环境中与公共交通出行率显著相关的指标,并利用SPSS因子分析,确立了5个综合因子作为绿色TOD建成环境的关键要素,并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第四部分为策略研究,共分为3个尺度进行阐述。首先是基于城市尺度的沿TOD走廊的珠链式发展,包括围绕轨交站点建构层级化的城市功能中心,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的协同整合;其次是基于街区尺度的构建绿色TOD空间单元,包括TOD核心区的合理布局、打造步行骑行友好型街区、以人为本的TOD公共空间营造;再次是基于建筑尺度,打造与街区融合的交通综合体,包括空间触媒与城市更新策略,空间整合与连接。最后,本章还结合中国大陆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推行绿色TOD的相关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6.
TOD是城市发展的趋势,轨道交通则是TOD的主体之一,将轨道站点进行分类,根据每个类别的特征进行站点周围的用地布局,是实现TOD发展的有效途径。南宁应该借鉴香港的成熟经验来发展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土地利用,根据南宁城市总体规划可将南宁轨道交通站点分为中心与枢纽混合型、中心型、交通枢纽型和社区型,其中五里亭片区所在的广西大学站点属于社区中心型,可以广西大学站为圆心,将该片区划分为300m和600m半径的两个功能圈,布局不同的用地结构,实现TOD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冯顺  赵伯伦 《城市建筑》2021,(11):28-30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迅猛,轨道交通站点成为城市重要节点,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引导城市发展.本文依托站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济南市为例分析总结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从交通融合、空间贯通、文化协同等方面提出两者的衔接策略,尝试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引导,优化城市秩序,激发城市活力,建构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8.
完整的TOD理论适用于城市新开发区,而对土地开发早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的城市成熟区,特别是居住型轨道交通站区,TOD理论的借鉴意义主要是基于"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公交优先"的两大内涵,从站区空间整合和优化交通换乘环境两个方面实施"后补",提高轨道站点运营效益、激发站点周边活力,形成良好的社区中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尤其发达大城市有多条轨道交通线建成或在建,这为城市中心区站点周边建成空间环境的提档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现有TOD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建设主要还是聚焦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站点周边空间再开发等领域,对于轨道站点周边绿色化打造和人性空间营造有所忽视。以南京而言,鼓楼地铁站周边开发考虑了绿色化要素,但总体而言属于"浅绿色"特征。文章结合鼓楼地铁站周边调研,引入深绿型TOD理念,提出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深绿型TOD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活动较为活跃,探索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对于预测新建站点土地使用布局状况及规划方案的调整至关重要。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为例,解释并分析了引入以政府调整土地服务功能为导向的发展(SOD)模式和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发展(TOD)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初步探索出不同种类站点适用的土地开发模式。结果表明:城市型、开放居住型、枢纽型轨道交通站点适合TOD为导向土地开发模式,传统居住型、产业型适合SOD为导向土地开发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地开发提供借鉴,促进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