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Ce、Zn掺杂锶铁氧体Sr0.7La0.15Ce0.15Fe11.7Zn0.3O19纳米粉晶,再通过原位聚合反应法制备了掺杂锶铁氧体/聚苯胺(PAn)复合材料.用XRD、SEM、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样品在2~12.4GHz频率范围的微波反射率(R).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包覆于掺杂锶铁氧体粒子表面,Sr0.7La0.15Ce0.15Fe11.7Zn0.3O19/PAn微波吸收性能优良,具有磁损耗和电损耗协同作用.复合样品厚度为3mm时,10GHz频率位置吸收峰值为-28dB,10>dB吸收带宽为4.7GHz.从R随频率变化的曲线趋势看,最佳匹配厚度为2.6mm,吸收峰值接近-40dB,峰值频率高于12.4GHz,>10dB吸收带宽预计达到5.5GHz.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Ni0.5Zn0.5CexFe2-xO4(x=0,0.005,0.01,0.015)铁氧体吸波材料,用AV3618型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8.2~12.5GHz范围内的微波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铈的含量影响材料的吸波性能,当x=0.01时, 纳米Ni0.5Zn0.5CexFe2-xO4铁氧体的吸波性能最佳.对于Ni0.5Zn0.5Ce0.01Fe1.99O4铁氧体吸波材料,当涂层厚度为1mm时,在测试频段内有三个吸收峰,在8.8GHz处,其最大吸收衰减量为15.4dB,10 dB以上带宽达3.8GHz,适量掺杂稀土元素铈是提高镍锌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单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掺杂ZnO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磁性能和电磁参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离子掺杂进入ZnO晶格,粉末中ZnO和ZnFe2O4物相共存,且Fe离子的价态为+3;Fe掺杂ZnO呈片状和花状形貌,具有明显的铁磁性。Fe掺杂ZnO/石蜡复合物在2~18GHz频率范围的微波吸收机制以介电损耗为主;当吸波涂层厚度为2.0mm时,最大吸收峰值达-33.7dB,低于-10dB的吸收频宽为5.0GHz。  相似文献   

4.
以柠檬酸和金属盐为原料,采用有机凝胶-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Mn0.2Zn0.8Fe2-xCexO4(x=0~0.04)系列铁氧体纤维。通过XRD、SEM和VSM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e3+掺杂对Mn-Zn铁氧体纤维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纤维轴向较为均匀,长径比较大,直径在0.5~3.5μm之间,组成纤维的晶粒平均尺寸为11.6~12.8nm。Ce3+掺杂没有引起Mn0.2Zn0.8Fe2-xCexO4纤维结构的明显变化,仍为单一的立方尖晶石结构,但晶格常数和晶粒粒径随Ce3+掺入量的增加而略微增大。Ce3+掺杂使Mn-Zn铁氧体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大,矫顽力下降,软磁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Fe2O4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匹配解析图求得样品的最佳匹配厚度和频率,利用传输线理论计算单层NiFe2O4吸波涂层与NiFe2O4-羰基铁双层复合吸波涂层的吸波效果。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1 200℃时,生成颗粒呈立方体结构纯净的NiFe2O4样品;NiFe2O4样品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的实部较小,虚部较大,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适合制作匹配层;单层NiFe2O4样品的最佳匹配频率为5.92 GHz,最佳匹配厚度为6.48 mm,最小反射率峰值为-21 dB,反射率小于-10 dB的频宽为3.2 GHz;当NiFe2O4及羰基铁层的厚度分别为1.5、0.5 mm时,涂层反射率小于-10 dB的频宽达7 GHz。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膨胀石墨及镍铁氧体(NiFe2O4)插层膨胀石墨对水泥浆体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利用同轴法兰法测试了填充不同改性石墨水泥浆体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填充镍铁氧体插层膨胀石墨水泥浆体的电磁屏蔽效能可在整个测试频段获得大幅提高,特别是显著改善了低频段(30~1 000 MHz)的电磁屏蔽性能。掺加15%镍铁氧体插层膨胀石墨水泥浆体的电磁屏蔽效能SE值最高可达26 dB。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Ni0.5Zn0.5Fe2O4粉末颗粒,以甲醛为还原剂在Ni0.5Zn05Fe2O4颗粒表面进行了化学镀铜,制备了Cu/Ni0.5Zn0.5Fe2O4复合粉体.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铜前的Ni0.5Zn0.5Fe2O4颗粒以及镀铜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对镀铜前的Ni0.5Zn0.5Fe2O4粉体和不同镀铜量的Cu/Ni0.5Zn0.5Fe2O4复合粉体进行了电磁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镀铜后镍锌铁氧体的吸波性能明显提高,增重量为65%的Cu/Ni0.5Zn0.5Fe2O4复合粉体在频率为11GHz处反射率可达-12dB左右.  相似文献   

8.
杨靖  李悦  李鹏程 《材料导报》2014,28(20):34-37,46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疏水性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单质银掺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Ag/SiO2)材料。通过XRD、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对Ag/SiO2材料的物相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地表水样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g/SiO2材料中的银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具有疏水性Si-CH3基团,单质银的掺杂对Ag/SiO2材料的化学结构影响不明显。随着银含量的增加,Ag/SiO2材料的抑菌性明显增强,银含量nAg=0.15时,其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1.86%,对地表水样的抑菌率达92.38%,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  相似文献   

9.
王晶  杨巧珍  董平  张俊玲 《材料导报》2011,25(16):44-47
以乙醇-水为混合溶剂,六亚甲基四胺(HMTA)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海绵状的镍铁氧体(NiFe2O4)团簇,并对其进行了XRD、VSM、SEM、TEM、BET与ICP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同时引入PVP与HMTA时,合成的海绵状NiFe2O4团簇具有尖晶石晶体结构,晶粒均匀细小,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7.30emu/g,比表面积与孔容分别为91.57m2/g、0.26cm3/g。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对W型钡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W型钡铁氧体,研究稀土元素Dy、Nd、Pr掺杂对铁氧体微波特性的作用.发现:稀土元素的掺入能有效调整铁氧体的微波电磁参数,使自然共振频率向高频移动,并明显提高试样的高频弛豫特征,同时减小复介电常数,以利于阻抗匹配.在一定范围内增大Dy的掺杂量x,有利于进一步获得低介电损耗和高磁损耗,用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得到x=0.05时匹配厚度下铁氧体在2~18GHz范围的反射率曲线:吸收峰值达-52.34dB,吸收率小于-10dB的带宽7.9GHz,结果表明稀土Dy掺杂有利于制备轻、薄铁氧体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固相烧结法制备掺杂La2O3的Ba0.55Sr0.45TiO3/Mg2TiO4微波复合陶瓷,研究了掺杂对其微观结构、微波(f=10 GHz)介电性能和调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La2O3量(质量分数)为1.2%时,La3+进入BST晶格,且抑制了BST/Mg2TiO4中Ti从+4向+3价转化;La2O3的掺入比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用硝酸银、氨水和锡酸钠为原料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对制备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出银-氧化锡颗粒,颗粒近似球形,粒径约为400 nm;该粉体由银和氧化锡两种物相组成,银的衍射峰非常明显,银元素和锡元素在粉体中均匀分布,可以推断银和氧化锡的分布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13.
核壳结构SrFe12O19NiFe2O4复合纳米粉体的吸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Fe(NO3)3、 Ni(NO3)2和Sr(NO3)2为主要原料, 通过两步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 制备出核-壳结构SrFe12O19-NiFe2O4磁性纳米复合粉体。采用XRD、 TEM、 VSM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合成的粉体的结构、 形貌及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粉体的相结构与NiFe2O4含量有关, 当SrFe12O19与NiFe2O4的质量比为1∶2、 烧结温度为1050℃时, 复合纳米粉体的相与NiFe2O4接近, 核-壳结构SrFe12O19-NiFe2O4纳米复合粉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51.4 emu/g)比单体SrFe12O19纳米粉体 (42.6 emu/g)的大; 但矫顽力(Hc) (336 Oe)比单体SrFe12O19纳米粉体的小, 在SrFe12O19 与NiFe2O4的矫顽力5395~160 Oe之间。在频率为8~18 GHz范围内, 微波吸收逐渐增强, 当频率为12 GHz时, SrFe12O19-NiFe2O4纳米复合粉体的微波吸收达到最大值-9.7 dB,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预涂和水热法在尖晶石铁酸镍的表面包覆钛硅分子筛(TS-1),制备了易于磁分离的磁性TS-1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TEM)、EDS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多角度对磁性TS-1催化剂的壳层结构进行表征解析。结果表明磁性TS-1催化剂颗粒直径约150nm,是具有MFI骨架结构的壳核型复合催化剂,它具有催化活性和磁分离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NiFe2O4/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耐蚀和导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焦万丽  姚广春 《功能材料》2006,37(1):123-126
以Fe2O3、NiO和Ag2O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NiFe2O4/Ag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测量了样品在冰晶石熔盐中的静态热腐蚀速率及其高温电导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NiO、NiFe2O4尖晶石和Ag三相组成.随着Ag2O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致密化程度先增加而后降低,当Ag2O含量为6%时,试样的致密化程度最高.Ag2O的加入在不提高试样在冰晶石熔盐中的静态热腐蚀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试样的高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均匀沉淀法在磁性NiFe2O4表面包覆TiO2,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TiO2/NiFe2O4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改变Ti和Ni物质量之比确定了复合材料最佳钛镍比,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UV—vis漫反射、BET、TG—DSC、磁力学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的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该复合材料在光照2h后,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98.5%,是一种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响应、便于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高效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制备得到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Ag3PO4/Bi2Fe4O9复合型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是由纳米Ag3 PO4颗粒负载在片状四边形的Bi2Fe4O9表面组成的,当Ag3PO4的负载量为4wt%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果最好,在可见光(波长>420nm)照射下,1.5h内对100mL浓度为10-5mol.L-1罗丹明B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8.7%.  相似文献   

18.
Ag包覆Fe3O4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国  张海燕 《功能材料》2007,38(10):1655-1657
用化学镀法,甲醛为还原剂,制备Fe3O4/Ag包覆复合粉体.用XRD、SEM和EDX对粉体进行表征.用重法测定粉体的抗氧化性能,并研究了AgNO3用量对Fe3O4/Ag包覆复合粉体的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Fe3O4/Ag包覆复合粉体能够实现表面银层包覆完整;Fe3O4粉镀银后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AgNO3用量越多,Fe3O4/Ag包覆复合粉体的导电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以高温固相合成的NiFe_2O_4和Cu,Ni,Fe金属粉为原料,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不同合金相含量的(Cu-Ni-Fe)-xNiFe_2O_4(x=50,60,70,80,质量分数/%,下同)金属基复合惰性阳极材料,研究合金相中Fe元素对(Cu-Ni-Fe)-xNiFe_2O_4金属基复合惰性阳极材料烧结和电解过程中基体成分与微观组织的影响,发现合金相中的Ni,Fe及NiFe_2O_4陶瓷相在烧结和电解过程中发生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NiFe_2O_4相发生解离和再生成。对(Cu-Ni-Fe)-xNiFe_2O_4金属基复合惰性阳极材料进行了低温电解性能测试,研究其在电解过程中的成膜过程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Ni-Fe)-xNiFe_2O_4金属基复合惰性阳极材料电解过程中电压稳定,铝液杂质含量低于0.7%(质量分数),有望解决金属陶瓷阳极热稳定性差的问题,是理想的惰性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20.
纳米NiFe2O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纯相的NiFe2O4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运用热分析法和质谱仪研究了样品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NiFe2O4纳米颗粒粒径约为5.0nm,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当NiFe2O4纳米颗粒的添加量达到10%时,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性能最好,可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8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